【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失敗是暫時的繞道,不是死胡同;是耽擱,不是毀滅!
100
(2 分22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T.下列何者不為Vygotsky的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概念對於教學的啟示?
(A)學生可以透過與 他人互動,獲得比獨自學習更多的發展
(B)不提供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促進其主動與探索的學習
(C) 詳細訂定精準、可預期的學習内容與成效是不適當的
(D)教師應提供學生適當的鷹架輔助。


2(C).

14.以下哪一個對社會學者與其論點的描述不恰當?
(A)馬克思Marx認為教育是有產階級灌輸意識形態的途 徑
(B)涂爾幹Durkheim認為教育是社會進行道德統整的工具
(C)韋伯Weber認為獲得文憑讓人眼界開 闊、向上流動,是地位團體對外開放的主要因素
(D)弗雷勒Freire認為傳統教育將學生的心智視為銀行, 教師只管將知識儲存到學生腦中。


3(B).

16.現代社會裡充斥著簡單、易懂、膚淺、易接受的文化和商品,學生的生活也深受其影響。根據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阿多諾Adorno的理論,這是消費者和以下何者的交互作用的結果?
(A)文化主義
(B)文化工業
(C)文化霸權
(D)文化資本。


4(B).有疑問

18.以下何者較不符合韋伯學派對於文憑的論點?
(A)文憑是進人特定團體的憑藉,所以是鬥爭的目標
(B)當 愈來愈多人獲得文憑,擁有權力的團體為維持其地位會出面干涉,讓文憑緊縮並增值
(C)透過文憑的篩 選形成了社會地位或階級再製
(D)文憑是一種文化資本,是高薪和權力的保障。


5(D).

21.曾老師認為學生在學習時並不是要獲得一大堆零星的事實,而是要獲得可以使事物與事物之間發生有意 義關連的結構,教材的結構需與學生的認知互相配合。因此,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 運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含的重要概念。這樣的教學觀點是下列哪一位學者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
(B)史金納(B.Skinner)
(C)維高斯基(L. Vygotsky)
(D)布魯納(J. Bruner)


6(D).

26.教育部積極辦理教育優先區與補救教學計畫,以照顧弱勢族群學生,此概念呼應羅爾斯〈JohnRawls〉正 義理論中的那一個原則:
(A)積極原則
(B)接近原則
(C)自由原則
(D)差異原則。


7(B).

27.曾老師聽到一個學生的名字,就會想到他的臉孔,這在班都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是構成觀察學 習歷程中的那一個歷程?
(A)注意歷程(attentional processes)
(B)保留歷程(retention processes)
(C)動作 重作歷程(motor reproduction pocesses)
(D)動機歷程(motivational processes)。


8(D).

28.曾老師教導新的國文單元時,指導學生用心智圖做重點筆記,這是蓋聶(R. M. Gagne)主張的那一種學 習結果?
(A)心智技能
(B)動作技能
(C)語文知識
(D)認知策略。


9(A).

3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中所公告的總綱及各領域綱要,是屬於古德賴德(J.Goodlad)所提由五種不同層次的課程運作的那一種?
(A)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B)理想課程(ideal curriculum)
(C)知覺課程 (perceived curriculum)
(D)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10(D).

34.周老師是一位國文老師,課堂中個1學生閱讀了一篇文章後面提供了幾個附加問題請學生回答。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此一作法是為了?
(A)提供先備知識
(B)促進內在聯結
(C)促進外在聯結
(D)可引導注意力 .


11(B).

37.根據卡芬頓(M.Convingtom)的自我價值論,下列何者符合他對學習動機的觀點?
(A)學生對能力與努力的歸因隨年齡而升高。
(B)自我價值感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內在動力。
(C)個人視成功為努力的結果而非能力之展現。
(D)當成功不易達成時,會積極進取維持自我價值。


12(B).

40.對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敘述,下列何者為真?
(A)古典制約只能產生二級反應
(B)古典制約被 稱為反應性反應
(C)在制約學習中,非制約刺激(UCS)與制約刺激(CS)指的是同一個刺激
(D)在制約學習 中,非制約反應(UCR)與制約反應(CR)的生理現象截然不同。


13(C).

42.奧蘇貝爾(D. Ausubel)的學習理論,諾瓦克(J. Novak)發展出以「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作為教學評量 工具。請問,下列有關概念構圖的敘述較為正確?
(A)無法用來客觀計分
(B)難以評估學習者的創造力
(C)是有意義的結構化學習法
(D)僅適合用於陳述性知識評量。


14(C).

43.「情意測驗」乃是有關個人態度、價值觀、興趣、鑑賞、動機、情緒、人格—質的測驗。據此,下列何者屬於情意測驗?甲、中文年級認字量表。乙、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丙、國民中小學學習行為特徵檢核表。丁、國小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5(D).

47.根據常態分配,兒童在魏氏智力測驗上獲得的智商,於下列何種範圍内的人數最少?
(A) 70 〜85
(B) 100 〜115
(C) 116 〜130
(D) 131 〜145


16(C).

48.下列哪一種信度最適合用來評估S-P表的信度?
(A)折半信度
(B)複本信度
(C)庫李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


17(C).

50.蘋果班共有36人,乙知某一選擇題高分組有10人答對,中分組有8人答對,低分組有6人答對。請問該題得難度是多少?
(A)2
(B)1
(C).67
(D).33


18(A).

14.李老師多年來在偏鄉國中與同事以教育部活化教學等計畫,致力於提升弱勢學生學習成效;今年為結婚而請 調至市區某.國中,發現學生社經背景良好且學業成就表現穩定,但校長領導忽略導入新理念,教師亦不積極敘入教學革新。請問依據L. Stoll的理論,該市區國中屬於何種學校文化?
(A)逡巡式學校(有效但退步)
(B)漫步式學校(缺乏效果與改革結果)
(C)掙扎式學校(無效但有改進)
(D)沉淪式學校(無效且退步) .


19(D).

15.卓老師深感智慧型手機問世十餘年來,雖使人們吸收資訊管道多元,並可隨時以社群網路對外發聲,但也對 手機形成過度依賴,因而重視引導學生辨別網路多元訊息,並反思其背後資本主義與工具理性對人類的控 制。請問卓老師的教學引導較接近哪個學派的理念?
(A)科技主義
(B)結構功能論
(C)文化再製論
(D)後現代主義


20(C).

20.下列對青少年期腦部發展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A)青少年大腦發展的重點在額葉的髓鞘化,增加訊息傳遞速度。
(B)額葉負責推理、判斷、調節情緒,其成熟幫助青少年做出合理判斷。
(C)細胞間聯繫的突觸之密度,將隨學習經驗增加而不斷增加。
(D)隨著學習經驗增加,兒童期沒有用途的突觸會被減除,使訊息傳遞更迅速。


21(B).

21.《學生輔導法》將學生輔導分為發展性、介入性與處遇性等三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發現高關懷群,進行介入性輔導和個案管理,是導師的工作。
(B)學校專任輔導教師可對有重大創傷經驗的學生,以個別諮商進行介入性輔導。
(C)發展性輔導包含結合心理和精神醫療等專業服務。
(D)學生出現嚴重適應困難,可直接送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進行介入性輔導。


22(C).

24.《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對於保障偏遠地區學校師資穩定有多項規定,以下敘述何者有誤?
(A)專任教師應實際服務滿6年以上,始能申請介聘至非偏遠地區。
(B)偏遠地區若甄選專任教師確有困難,得甄選具教師資格者為「專聘教師」,聘期最長2年。
(C)專聘教師連續任滿6年者,得無條件直接再聘6年。
(D)未具教師資格的代理教師三年内在偏鄉服務滿四學期,可參加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取得教師資格。


23(D).

25.臺東地區多數學校是原住民重點學校,綜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的條文,以下對於偏遠原住民重點學校師資 之相關規定何者有誤?
(A)偏遠地區若在原住民族地區,具當地地方通行語專長者,參與各項教師甄選酌予加分。
(B)在原住民重點學校任教的教師皆為「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C)原住民族教育師資應修習原住民族文化或多元文化教育課程。
(D)聘任具原住民身分教師之比率,不得低於教師員額的三分之二。


24(A).

28. Philip W. Jackson在1968年所出版的《教室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書,啟發了後續對「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的研究。在這本名著中,他透過參與觀察與詮釋,歸納出學校生活中潛在課程的三大來源,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類型的潛在課程?
(A)學生在各項儀式活動中,學到秩序、應付與聽話等行為。
(B)學生在擁擠而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學到等待、克制與耐心等態度。
(C)學生在師生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中,學會迎合、欺瞞與服從等表現。
(D)學生在不斷受到獎懲的過程中,學會討好、掩飾、作弊與冷漠等行為。 .


25(C).

29.下列關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各領域課程綱要「學習表現」和「學習内容」的敘述中,哪一項不正確?
(A)「學習表現」與「學習内容」提供領域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用書審查及學習評量的架構,並透過教 學加以實踐。
(B)「學習表現」與「學習内容」需呼應核心素養,而領域的核心素養則是透過「學習表現」與「學習内容」 的交織而落實。
(C)「學習表現」與「學習内容」的對應關係在領域課程綱要中已有明確規範,不宜任意變更調整,以免混淆 或破壞了課程的統整性與連貫性。
(D)「學習表現」重視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而「學習内容」則需能涵蓋該領域/科目之重要事實、 概念、原理原則、技能、態度與後設認知等知識。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珮珊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