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不斷學習,收獲每一天
100
(50 秒)
模式:讀書會測驗
會內測驗:國語文(12年國教及教材教法)--五題
所有會內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47-4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47-48 題 不管是過去抑或是現在的研究,均顯示使用螢幕閱讀故事和文章速度會變慢,記憶 內容較少。大多數人需要長時間專注時尤其偏好紙張。我們在學習閱讀和寫字時,手、 眼、觸覺同時一起根據文字獨特的線條組合和空間分布來辨認,近期研究發現,五歲兒 童用手練習寫字,腦部閱讀迴路會活躍起來,但以鍵盤打字時卻沒有這種現象。 人腦會將文本自動轉換成真實的風景。例如考試時常常腦海會浮現的是一本課本, 而答案就在某一頁的某一段。紙本閱讀比螢幕閱讀更能提供明顯的地標讓人腦記住這風 景。比如說翻頁。紙本閱讀在翻頁時可以感受到書本的厚度,紙張翻過去的感覺,但是 螢幕翻頁的過程完全沒有特別的線索來記憶,因此螢幕所提供的線索來的模糊許多。 螢幕閱讀可能鈍化理解力,因為比起紙本閱讀,他會增加心智的負擔,甚至是心理 的疲勞與壓力。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螢幕造成眼睛疲勞與頭痛。這樣的結果會不會是 因為我們從小就靠紙本閱讀,大腦已經習慣紙本閱讀?美國在 2012 年招募三到六歲的兒 童與家長進行研究,發現閱讀紙本的孩子較記得細節,但是有動畫與聲音的電子書會將 孩子的注意力拉離故事,分散到載具本身。因此跟大腦習慣紙本閱讀並無關係。紙張因 為本身的樸實,鮮少會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也不會讓注意力離開紙本本身。 除了紙本與螢幕本身的差異,人們一開始使用螢幕閱讀時,秉持的心態就不如使用 紙張時認真,也是造成紙本閱讀的優勢之一。(節錄陳奕均〈都敏俊記憶力的秘密-記憶、 書本與手機的三角戀〉)
【題組】 47.最符合本篇短文意旨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紙本閱讀能記憶更多的內容
(B)螢幕閱讀較能提升閱讀效率
(C)紙本閱讀和大腦習慣關係密切
(D)螢幕閱讀較能集中學童的注意力


2(B).

41. 十二年國教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國語文課程綱要,關於國語文學習表現之「閱讀」教學實施說明 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閱讀教學應兼顧識字與寫字、聆聽、口語表達、寫作等各項教學活動的密切聯繫。
(B)以師生為主體,宜依文章的體裁,指導學生運用不同閱讀理解策略,以提升其閱讀能力。
(C)應隨資訊以及媒體的發展,將科技融入語文教學。
(D)除課文內容外,應引導學生根據興趣閱讀不同類型的素材,並視教學需要,選擇專書指導學生閱讀與寫作方法。


3(A).

13.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學習內容分成「文字篇 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三大主題。其中「文字篇章」體現語言文字的結構特性,分成四項,下列何者正確?
(A)標音符號、字詞、句段、篇章
(B)標音符號、標點與句讀、句段、篇章
(C)標音符號、字詞、標點與句讀、篇章
(D)標點與句讀、字詞、句段、篇章


4(A).

22.閱讀教學領域的「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指出了四項可交互應用的閱讀策略。若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的閱讀學習表現,配合小學階段第一學習階段的 主要文本表述方式,最合宜優先指導的閱讀策略為何者?
(A)預測推論
(B)澄清思考
(C)摘要內容
(D)自我提問


5(B).

24. 教師設計「故事體」文本的閱讀測驗,完成十道題目後,若依閱讀理解歷程的遞進,其題目安排的順序邏輯,以下 哪一個原則最為適宜?
(A)逐段細節→目的與寫法→全文大意
(B)逐段細節→全文大意→目的與寫法
(C)全文大意→逐段細節→目的與寫法
(D)全文大意→目的與寫法→逐段細節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會內測驗:國語文(12年國教及教材教法)--五題-阿摩線上測驗

豆豆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