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8
(1 分53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高中(學測,指考)◆歷史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B).
X


一位十八世紀的歷史家,在一部名著中探討西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指出:西羅馬帝國的衰亡,乃是「野蠻與宗教的勝利」的結果。這位史家所說的「野蠻」與「宗教」,指的是:
(A)北蠻人的南侵與異端的猖獗   
(B)土耳其人的攻擊與回教的擴張
(C)俄羅斯人的興起與東正教的傳播 
(D)日耳曼民族的入侵與基督教的興起


2(D).
X


福建泉州人張大川於1870年渡海來臺,在臺灣娶妻生子,至第四代為張光明。1950年,福建泉州張讓隨軍來臺。在一次聚會中,張讓與張光明發現他們的曾祖父是兄弟。然而張光明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閩南族群,而張讓則被認為是外省族群,請問:他們被歸類為不同族群的原因為何?
(A)語言不同 
(B)血緣不同 
(C)來臺時間不同 
(D)風俗習慣不同


3(C).

有一位台灣人到中國大陸去,因為時局敏感,擔心會被當作是日本的間諜,所以他只敢說自己是廣東梅縣人。請問,這最可能是哪一年發生的事?
(A)1872年
(B)1896年
(C)1943年
(D)1972年


4(B).

某人認為:神的懲罰非常恐怖,為了免除世人的重罪,神先用瘟疫、飢荒、戰爭折磨世人。我們境內的子民越來越墮落,犯下無數罪行,才會受到疫病摧殘。我們應如何理解此一說法?
(A)這是佛家輪迴之說,以解釋世間苦難的來源
(B)這是十四世紀時,對黑死病發生原因的解釋
(C)這是十七世紀的細菌學說,解釋疫病的來源
(D)這是二十世紀蘇聯解體,共產主義者的警告


5(B).
X


台灣許多人名為「太郎」、「次郎」或是「敏郎」等,這些人如此命名之背景為何?
(A) 唐代對人多以「郎」稱之,台灣沿襲此傳統,亦稱人曰「郎」
(B) 繼承清代閩南地區的習俗,年輕男子稱「郎」,女子稱「娘」
(C) 日本殖民統治初期的暫時現象,有人積極日化便以「郎」自稱
(D) 應該是皇民化時期受到日本政府鼓勵,以日本方式爲子女命名


6( ).
X


35. 1980年代有一批年輕導演,如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拍攝「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 偶」等小成本作品,意外點燃了「新電影」風潮。此類電影多改編自臺灣作家的小說,和鄉土 文學相呼應,也因此被稱為「鄉土電影」。此類電影具有哪些特色?
(A)以自然寫實手法紀錄臺灣社會的變動
(B)依生活情境所需使用國語或閩客方言
(C)愛情衝突和幸福美滿為兩大內容主軸
(D)拍攝目的為激勵愛國情操以團結內外
(E)題材貼近現實生活傳達對環境的自省


7( ).
X


一群學生拜訪一座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靠海城市時,發現一些民房的門柱用大花崗石砌成,石上還有希臘文刻字。導遊介紹說這些石材原本都是紀念碑,被搗毀之後才移做房屋建材。進入宗教殿堂一看,裡面既無神龕,也無神像,只有一些花紋及文字作為裝飾。這是那一座城市?
(A)伊斯坦堡
(B)威尼斯
(C)開羅
(D)雅典


8( ).
X


1870年後,阿根廷能夠大量外銷乳製品及肉品到歐美國家。這與下列哪一項發展的關係最密切?
(A)冷凍技術 
(B)鐵路建設 
(C)開鑿運河 
(D)輪船通航


9( ).
X


某篇論文指出:一位君主因為信佛者甚眾,影響國計民生,所以強迫僧侶還俗,甚至徵調為兵;又沒收寺產,充為國用,因此「租調年增,兵師日盛」。這篇論文最可能的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佛教的傳播  
(B)寺院與經濟  
(C)稅制的變革  
(D)兵制與國防


10( ).
X


同學以某個中東國家作為報告主題,他所收集的資料重點:甲、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此處;乙、曾是數個古文明的發源地,首都在中世紀時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丙、1930年代獨立,因石油礦藏豐富而享有一段和平時期;丁、1980年代獨裁政權崛起,初始美國積極拉攏支持,藉此抗衡其他伊斯蘭國家。其後該政權與美國交惡,美國出兵攻打,自此控制該國內政。這個國家是:
(A)敘利亞  
(B)埃及  
(C)伊拉克  
(D)土耳其


11( ).
X


圖1及圖2是清末兩個時期的對外通商港埠圖,請問出圖1演變至圖2的關鍵是什麼?
(A)英法聯軍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12( ).
X


某一時期,德國人宣稱「我們的未來在海上」、法國人高唱「不要忘記色當之役」、俄國人揚言「保衛斯拉夫兄弟」。這些聳動的口號與行動,最後導致哪個戰爭?
(A)普法戰爭
(B)克里米亞戰爭
(C)俄土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


13( ).
X


33.有一種學說,認為人類不但沒有深厚的情感,更缺乏遠大的見識,像孔子這樣的聖人只能感化七十二人,但魯哀公一般的庸君卻能號令一國。所以,尊君專制是唯一治民的方法。這一說法應怎樣解讀?
(A)其理論的根據在於反對人性本善,主張人性本惡,應屬於荀子所倡學說
(B)其重點在於認為國君統治臣民不能依賴仁義,而是要用威勢,屬韓非所倡學說
(C)其論點在於絕聖棄智,反璞歸真,回到小國寡民狀態,屬老子所倡學說
(D)其要點在辨別聖人與國君的不同,屬於名實同異問題,是惠施、公孫龍的學說


14( ).
X


17. 某一時期,中外發生衝突,許多外國人士遭到攻擊或殺害,以華北地區最嚴重。事件結束後, 外國勢力與清廷簽訂條約,除要求懲凶與賠款外,還規定:參與暴亂之地區,須停止科舉考 試五年,以示懲罰。這個條約簽定的背景最可能是:
(A)鴉片戰爭時,外國商民損失慘重
(B)廣西發生教案,教士信徒遭殺害
(C)義和團事件,外國使館受到圍攻
(D)辛亥革命前夕,外國居民受虐待


15( ).
X


59. 表三中,甲、乙、丙分別代表台灣北、中、南三個區域的人口統計。根據你對台灣開發史的認識,表中的甲、乙、丙分別是指哪個地區?
5e6092a6e03e4.jpg
(A)甲:南部、乙:中部、丙:北部
(B)甲:中部、乙:南部、丙:北部
(C)甲:中部、乙:北部、丙:南部
(D)甲:北部、乙:中部、丙:南部


16( ).
X


22. 法國大革命前夕所召開的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依其出席代表的成員、權利、功能來比較,類似下列那種組織?
(A)北美十三州於一七七四年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
(B)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的國會(Parliament)
(C)克倫威爾所採行的共和政體
(D)十九世紀初,日耳曼邦聯所設立的公會(Diet)


17( ).
X


戊戌維新之前,主張維新的人,發表各自意見。嚴復在〈上皇帝萬言書〉請皇帝「結百姓之心」方法是「親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縱民嵩呼,瞻識共主。」譚嗣同在《仁學》中說:「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義也。」依據這些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宜?
(A)兩位維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對舊觀念
(B)認同維新者,重點各有不同,但都主張民主
(C)嚴復思想激進,譚嗣同思想保守
(D)嚴復思想保守,譚嗣同思想激進


18( ).
X


20. 張三在構思一部電影劇本,故事是描寫近代以來中國工業遭洋人控制的情況。劇中,一位鄉下青年到大城市謀生,看到洋人的工廠林立,中國人的工廠日減,最後,他進入一家洋人開設的工廠工作。這個故事的場景應該安排在何時何地?
(A)1850年的廣州
(B)1865年的天津
(C)1890年的福州
(D)1905年的上海


19( ).
X


9. 某國政府重視貴重金屬,除立法禁止輸出金、銀外,還規定外國商人前來貿易時,須 以金、銀支付貨款。為振興經濟,又取消國內貿易障礙,以建立單一市場,並補貼本 國商品獎勵出口,同時還限制殖民地僅能與母國貿易。某國是指:
(A)十五世紀的荷蘭
(B)十七世紀的法國
(C)十九世紀的日本
(D)二十世紀的英國


20( ).
X


65.歷史上有很多地區由於強勢的宗教傳入,原來的宗教信仰受到壓抑,最後根本改變了這個地區的宗教文化景觀。但這些地區中,也有少數地方因地形封閉、環境隔絕,使外來文化對宗教信仰的影響較弱,原來的宗教乃得以保存下來,形成退守於強勢宗教海洋中的「文化島」。下列哪一地區的宗教文化景觀,仍殘存有「文化島」的現象?
(A)中國的新疆
(B)西歐的愛爾蘭
(C)東非的衣索匹亞
(D)中美洲的墨西哥


21( ).
X


36. 西元一世紀以後,羅馬帝國皇帝逐漸神格化,以下是兩則相關資料: 資料一:甲學者說:「皇帝變成帝國統一的象徵,在宏偉的廟宇裡,祭司主持公共儀式來崇敬皇帝。這種對皇帝的崇拜提供給不同人一個效忠焦點,並成為維持帝國統一的力量。」 資料二:西元14年,提伯瑞斯(Tiberius)繼任皇帝,西班牙行省請求依亞洲各省之例,為其建神廟。皇帝拒絕,並說:「要所有行省人民將我當神一樣崇拜,實屬不當和無禮……我是凡人,行凡人之事,以位極凡世為滿足。」此後,無論公開或私下,提伯瑞斯都拒絕對他個人的崇拜。 閱讀上述資料,選出正確選項: 
(A)資料一在性質上屬於歷史事實的敘述,資料二則偏向歷史意義的詮釋
(B)資料一中甲學者強調,皇帝崇拜的形成,有助於羅馬帝國內部的統合
(C)資料二故事顯示,一世紀早期皇帝崇拜在羅馬帝國西部已是普遍風氣
(D)資料二說明皇帝崇拜在一世紀初尚未成慣例,甲學者說法不可能成立
(E)資料一乃綜論皇帝崇拜現象,資料二則屬於特殊事例,兩者可以並立


22( ).
X


漢武帝與王莽都曾擴大政府對經濟事務的控制,但其時代環境、實施動機和政策內容各有異同。下列比較何者正確?
(A)兩個時期的社會都出現了貧富不均的現象
(B)漢武帝復古思想較深,王莽財政動機較強
(C)漢武帝偏重商業管制,王莽注重土地分配
(D)王莽的商業政策承自漢武帝,沒有新內容
(E)兩個時期的政府都對人口的買賣實施管制


23( ).
X


11. 有一副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麼東西。」這樣的對聯最可能出自誰的手筆?
(A) 日據時代臺北帝大的學生
(B) 清末就讀同文館學的學生
(C)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學生
(D) 文革時期參與串聯的學生


24( ).
X


38.「這一段盛世長達一百三十多年,在平定封建諸侯的叛亂後,內部的統治愈見鞏固;對西北諸部多次用兵,將今日的蒙古、新疆、西藏納入版圖。君主的權力達於極盛。但在輝煌的表象下,有一股嚴厲的政風。政府雖然表面上大力支持學術事業,不少讀書人卻因文字觸犯忌諱慘遭迫害,許多書籍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遭到刪改或焚毀。」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何時的景況?
(A)漢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25( ).
X


37-39 為題組 
◎ 閱讀下列兩段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明朝有官員主張:自古倭奴無貢,貢亦不過數十年一貢,不知吾土虛實,所以禍少。 自(成祖)永樂來有貢,貢輒數來,則限以十年一貢;又不遵約,或數年一來。涉 吾土若故鄉,識吾人如親舊,收吾寶物諸貨如取諸寄(倉儲),尤嗜古今圖籍。凡 山川之險易,甲兵之朽利,人性之剛柔,國紀之張弛,無不熟知。
 資料乙、明朝規定朝鮮入貢由鴨綠江經遼陽、廣寧,繞道進入山海關,抵達北京;安南入貢 則須由廣西的憑祥州入境,經龍州,沿左江到南寧,再抵達北京。朝鮮和安南希望 改走近路,遭明朝拒絕。朝鮮、安南貢使為縮短時間,並夾帶大量貨物,往往私自 走海路前來。明朝一旦發現,甚至採取絕貢的懲罰。

【題組】37. 當時航海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但中國仍要求朝鮮、安南貢使應走陸路,其原因最可能是:
(A)政治因素,凸顯天朝威望
(B)經濟考慮,延長貿易時間
(C)外交懷柔,準備周到接待
(D)國防考量,防外國直赴京


快捷工具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1111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