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得意不忘形,失意不變形。
6
(1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1 中國工業工程學會_工業工程師等相關證照考試:品質管理#11840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1. 零缺點的概念是由以下學者所提出?
(A)克勞斯比(Crosby)
(B)蕭華特(Shewhart)
(C)田口玄一(Taguchi)
(D)道奇(Dodge)與羅明(Roming)


2( ).
X


【已刪除】2. 品質損失(quality loss)是由哪位品管學者提出的?
(A)費根堡(Feigenbaum)
(B)克勞斯比(Crosby)
(C)戴明(Deming)
(D)朱蘭(Juran)
(E)一律給分


3( ).
X


3. 品質三部曲不含以下哪個項目?
(A)品質規劃
(B)品質稽核
(C)品質改善
(D)品質管制


4( ).
X


4. 一般而言,品質成本被區分為下列哪三類?
(A)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s),鑑定成本 (appraisal costs)
(B)檢驗成本(inspect costs),鑑定成本(appraisal costs),預防性成本(prevention cost)
(C)失敗成本(failure costs) (內部或外部),鑑定成本 (appraisal costs),預防性成本 (prevention cost)
(D)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s),預防性成本 (prevention cost)


5( ).
X


5. TQM 的推行模式不包括下列何者:
(A)通過 ISO 9000 認證
(B)界定組織內各部門的任務
(C)設定績效改進的優先順序
(D)建立經營與文化環境


6( ).
X


6. 以下說明何者不正確?
(A)TQM 追求品質的完美,即使客戶不需要這樣的品質水準,也要全力達成
(B)TQC 觀念由費根堡(Feigenbaum)所提出,將品質管制概念擴大到由設計到銷售等職能
(C)石川馨(Ishikawa)倡導全公司品質管制(CWQC),推行品管圈擴大作業階層參與品質改善活動
(D)全面品質管理(TQM)源自全面品質管制(TQC)與全公司品質管制(CWQC)


7( ).
X


7. 以下對品管圈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參與品管圈的人數愈多愈好
(B)是由第一線工作人員所組成的工作人員小組
(C)品管圈的人數最好是奇數以利表決
(D)品管圈是用自動自發的方式所組成


8( ).
X


8. 有關計量值的抽樣計畫,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 MIL-STD-414 表檢驗水準分為 5 種等級
(B) MIL-STD-414 表包含正常、加嚴和減量檢驗的條款
(C) 使用 MIL-STD-414 抽樣計畫時,需評估樣本數據是否符合二項分配
(D) 使用 MIL-STD-414 抽樣計畫,若變異性未知,可以用全距法估計


9( ).
X


9. 品質改善活動通常會使用 8D (8 Disciplines),此 8D 所指為何?
(A)顧客期望與需求分析的 8 種方法
(B)改善活動的 8 個進行步驟
(C)改善活動須遵循的 8 項紀律
(D)改善活動參考的 8 項工具


10( ).
X


10. 美國國家品質獎、歐洲品質獎、日本戴明獎、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等,成立時間先後順序為:
(A)美國國家品質獎、歐洲品質獎、日本戴明獎、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
(B)歐洲品質獎、日本戴明獎、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美國國家品質獎
(C)日本戴明獎、美國國家品質獎、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歐洲品質獎
(D)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日本戴明獎、美國國家品質獎、歐洲品質獎


11( ).
X


11. 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的評審說明,何者不正確?
(A)評審項目計有:領導與經營理念;策略管理;研發與創新;顧客與市場發展;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資訊應用策略與管理;流程管理;經營績效等 8 項
(B)評審標準項目中以經營績效權重最高
(C)需自行申請報名無法推薦參選
(D)以全面品質管理(TQM)之推行為核心,綜合戴明獎與美國國家品質獎之特色


12( ).
X


12. 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A)美國於 1987 年,設國家品質獎,設計組織績效卓越架構,從系統觀點建構國家品質獎模式,協助企業追求卓越
(B)我國自 1990 年效法美日設立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以 TQM 推行為核心
(C)日本 1951 年底創設戴明獎,作為獎勵實施全面品質管理成功的最高榮譽獎。
(D)三者皆是由政府機關主辦


13( ).
X


13. 針對 ISO 標準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 ISO 26000 是和企業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有關
(B) ISO 31000 是和顧客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有關
(C) ISO 9000 是和品質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有關
(D) ISO 22000 是和食品安全(food safety)有關


14( ).
X


14. ISO 9000 系列標準之精神,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A)品質系統文建與現場作業是建立及維持 ISO 9000 品質管理系統之關鍵因素
(B)只重視事後矯正措施維持產品品質,對於預防措施能省即省以降低成本,增加獲利
(C)只要把事情做好,不一定要將必須要做的事用文件來加以規範
(D)獲得 ISO 9000 驗證,代表公司的品質水準已達世界級的水準


15( ).
X


15.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實驗設計」是一種線上(on-line)的品管技術
(B)「管制圖」是一種線外(off-line)的品管技術
(C)對於製程改善,「統計製程管制」與「實驗設計」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兩者毫無關聯
(D)在製程改善上,「實驗設計」可以用來降低變異性


16( ).
X


16. 當製程產品品質特性量測值之直方圖為崖型(如圖)時,最可能的原因為:

(A)正常情形
(B)測量的誤差造成
(C)可能混合兩種平均數不同的分布
(D)檢驗之產品經過篩選



17( ).
X


17. 下列有關「假設檢定 hypothesis testing」的敘述何者錯誤?
(A)對固定樣本數 n,若型 I 誤差α減少,則型 II 誤差β增加
(B)型 I 誤差為當虛無假設 H0 為真,而拒絕虛無假設 H0 的機率
(C)若 p 值大於顯著水準α,則應拒絕虛無假設 H0
(D)檢定力(test of power)1-β是越大越好


18( ).
X


18.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管制之品質特性的選擇以易測定或是易突顯工程異常的項目為佳
(B)管制圖之管制界限,在工程未變更的狀況下也必須定期重新檢視
(C)管制圖呈現管制狀態內,尚不可說其工程能力非常充足
(D)管制圖選取樣本組的基本原則是「組間均勻,組內變異大」


19( ).
X


19. 平均數管制圖( chart)上出現平均數瞬間偏移之樣態,最有可能是由於下列何原因所造成?
(A)溫度或溼度的循環影響
(B)製程參數條件更改
(C)工具或模具損耗
(D)季節變化



20( ).
X


20. 假設某製程自然允差界限的寬度(natural tolerance limit)為 6,而製程平均值為 16。為確保不良率約為 0.27%,請問規格下限應該設為多少?
(A) 12
(B) 13
(C) 14
(D) 15


21( ).
X


21. 品質工程師欲以?̅ − ?管制圖追蹤製程中的 E 型物內徑是否在管制狀態,是以自 12/12~12/16 分別由製程中抽樣檢驗,每日抽取 6 組樣本,每組樣本有 5 個觀察值。經 計算該 30 組樣本之平均全距?̅ = 0.001443,則 R 管制圖之管制上、下界限分別為何?
(A) 0.00305 , 0
(B) 0.00291 , 0
(C) 0.00127 , 0
(D) 0.00115 , 0



22( ).
X


21. 品質工程師欲以
【題組】

22. 承上題,若第 16 組樣本之全距 = 0.0033 逸出 R 管制圖之管制上界,經追查後發現為可歸屬原因造成,故將第 16 組樣本資料刪除,重新繪製 與 R 管制圖並判定製程處於管制狀態,則製程標準差的估計為何?
(A) 0.00059
(B) 0.00138
(C) 0.00062
(D) 0.00147



23( ).
X


23. 下表為 10 件產品之重量資料,試以 計算移動全距 ,則下列有關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X-MR control charts)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平均移動全距 = 3.5
(B) 個別值管制圖之管制上界 = 113.0085
(C) 移動全距管制圖之管制下界 = −0.0023
(D) 製程標準差的估計值 = 3.4476



24( ).
X


24. 已知 4 組樣本之樣本大小為n1 = 200, n2 = 100, n3 = 150, n4 = 100,樣本不合格率分別為 ,若以此 4 組樣本估計平均不合格率 ,則不合格率管制圖(p chart)之中心線為:
(A)0.0125
(B)0.0175
(C)0.0255
(D)0.0225



25( ).
X


25. 關於缺點數管制圖(c chart)之敘述何者錯誤?
(A)每次的受檢單位大小是固定不變的
(B)受檢單位中,缺點數服從卜瓦松(Poisson)分配
(C)管制上界 ,其中c̅為平均缺點數
(D)當平均缺點數c̅= 8時,管制下界 = −0.4853



26( ).
X


26. 有關不合格率管制圖(p chart)之敘述何者錯誤?
(A) 是根據二項分配計算其管制界限
(B) 不合格品發生的機率是固定的
(C) 連續生產的單位是獨立的
(D) 管制界限的寬度與樣本大小的平方根成正比


27( ).
X


27. 下列有關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比較,何者錯誤?
(A) 相較之下,計量值管制圖提供關於製程績效更多有用的資訊
(B) 對於相同的偵測能力而言,計量值管制圖比計數值管制圖所需的樣本數較多
(C) 通常在計量值檢驗時,品質特性量測較昂貴且費時
(D) 計數值管制圖的優點之一是可以同時考慮多重品質特性


28( ).
X


28. 對雙邊規格品質特性而言,若 Cpk 指標值等於 0 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製程平均數位於規格界限上
(B) 製程平均數超出規格界限
(C) 製程平均數介於規格界限之間
(D) 與製程平均數無關


29( ).
X


29. 有關製程能力分析,下列何者為非?
(A) 製程能力分析時,需確認製程在統計管制狀態下
(B) 當製程平均數發生變化時,會影響 Cp 指標值
(C) 單獨使用 Cpk 指標無法正確量測製程平均數是否偏離規格之目標值
(D) Cpm 指標融入田口損失函數的應用


30( ).
X


30. 產品重量是 n=4 之 −R管制圖進行管制,其規格為 200±30,當製程為管制內時, =220, = 10.295,試求 Cpk 指標值為何?
(A) 0.3238
(B) 0.6667
(C) 0.9713
(D) 1.6667



31( ).
X


31. 最早提出驗收抽樣觀念的二位學者為何?
(A) Juran and Gryna
(B) Juran and Deming
(C) Box and Wilson
(D) Dodge and Roming


32( ).
X


32. 有關單次、雙次、多次及逐次抽樣計畫之設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多次抽樣計畫每次抽樣的樣本數高於單次及雙次抽樣
(B) 每次執行雙次抽樣計畫,必須進行至第二次抽樣才能判定貨批的去留
(C) 單次、雙次、多次抽樣計畫經妥善設計,對貨批品質之保證幾乎相同
(D) 多次抽樣計畫之設計,是希望在貨批品質很差時,能夠多抽幾次避免誤判


33( ).
X


33. 單次抽樣計畫為 n=50、c=1、貨批不良率 p=0.03,試以二項分配計算允收機率約為多 少?
(A) 0.03
(B) 0.555
(C) 0.654
(D) 0.97


34( ).
X


34. 單次抽樣計畫為 n=50、c=1、r=2,貨批不良率 p=0.03,請求平均樣本數(ASN)?
(A) 20
(B) 30
(C) 50
(D) 100


35( ).
X


35. 某雙次抽樣計畫 n1=50,c1=3、r1=7、n2=50、c2=8、r2=9,d1 為第一次抽樣之不合格 品數,d2 為第二次抽樣之不合格品數,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 若 4 ≤ d1 ≤ 6,則進行第二次抽樣
(B) 若 0 ≤ d1 ≤ 3,則允收貨批,不再進行第二次抽樣
(C) 若 d1=7,則再抽 n2=50,若 0 ≤ d2 ≤ 1,則允收貨批
(D) 若 d1=5,則再抽 n2=50,若 d2=5,則拒收貨批


36( ).
X


【已刪除】36. 雙次正常檢驗抽樣計畫 n1=20、c1=1、r1=4、n2=30、c2=4、r2=5,若貨批之不合格率為0.2,請以二項分配計算第一次抽樣後,貨批就被允收的機率?
(A) 0.02
(B) 0.05
(C) 0.94
(D) 0.98
(E)一律給分


37( ).
X


【已刪除】36. 雙次正常檢驗抽樣計畫 n1=20、c1=1、r1=4、n2=30、c2=4、r2=5,若貨批之不合格率為0.2,請以二項分配計算第一次抽樣後,貨批就被允收的機率?
(A) 0.02
(B) 0.05
(C) 0.94
(D) 0.98

【題組】37. 承上題,若進行第一次抽樣檢驗後不合格品數為 3 個,請問進行第 2 次抽樣後,貨批被允收的機率為何? (取最接近數值)
(A) 0.0057
(B) 0.02
(C) 0.055
(D) 0.1
(E)一律給分


38( ).
X


38. 六標準差的敘述何者正確?
(A)奇異公司發明
(B)摩托羅拉公司史密斯(Bill Smith)所命名
(C)Sigma 水準 Z 越大表示越容易發現不良品
(D)規格上下界限距離如為 6 個標準差,則不良率約為 3.4 ppm


39( ).
X


39. 單邊規格品質特性的零件,上規格=10,使用 MIL-STD-414 抽樣計畫,經查表得知 M=3.26 %、n=10,今由貨批中抽取 10 個樣本,已知 = 9.12、s = 0.5,試求 Qu=?
(A) 0.88
(B) 1.76
(C) 7.62
(D) 10.62



40( ).
X


39. 單邊規格品質特性的零件,上規格=10,使用 MIL-STD-414 抽樣計畫,經查表得知 M=3.26 %、n=10,今由貨批中抽取 10 個樣本,已知658147135b030.jpg= 9.12、s = 0.5,試求 Qu=?
(A) 0.88
(B) 1.76
(C) 7.62
(D) 10.62

【題組】40. 承上題,若由 Qu 估計貨批之不合格率P̂u = 2.83%,請問此貨批判定為何?
(A) 允收
(B) 拒收
(C) 無法判定
(D) 需改用 MIL-STD-105E 抽樣計畫表才能判定


41( ).
X


41. 假設製程標準差σ為已知且為常數,如果製程平均值從在管制內的值(設為μ0),變動至μ10 + 1.0σ,則當樣本數n = 5, 管制圖第一組樣本未能發現變動的機率為何?(選 最接近的選項)
(A) 0.15
(B) 0.25
(C) 0.45
(D) 0.75



42( ).
X


41. 假設製程標準差σ為已知且為常數,如果製程平均值從在管制內的值(設為μ0),變動至μ1 =μ0 + 1.0σ,則當樣本數n = 5,658147801f10a.jpg管制圖第一組樣本未能發現變動的機率為何?(選 最接近的選項)
(A) 0.15
(B) 0.25
(C) 0.45
(D) 0.75

【題組】

42. 承上題, 管制圖第三組樣本才發現變動的機率為何?(選最接近的選項)
(A) 0.07
(B) 0.14
(C) 0.19
(D) 0.27



43( ).
X


43. 假設某產品之品質特性服從常態分配,今以 − s管制圖監控製程,已知樣本大小n =10,由 50 組樣本所得之 = 1,000、 = 48.635。產品規格為19 ± 4,若產品品質特性超過規格上限則需重工,試求重工之比例:
(A) 0.0455
(B) 0.02275
(C) 0.0027
(D) 0.00135



44( ).
X


44. 有關驗收抽樣所發生的型 Ⅰ 及型 Ⅱ 誤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型 Ⅰ 誤差稱之為消費者風險
(B) 型 Ⅱ 誤差的定義為錯誤地拒絕好批之機率
(C) 型 Ⅰ 誤差的發生是貨批品質良好因抽樣檢驗判定允收的機率
(D) 型 Ⅱ 誤差的發生是貨批品質不好,因抽樣檢驗被判定允收的機率


45( ).
X


45. 若某產品採用 MIL-STD-105E 單次正常抽樣計畫,AQL=10%,查表得知樣本大小 n=20, Ac=5、Re=6,在製程穩定狀況下,檢驗十批貨批,已知此十貨批之不合格品數為2,1,1,0,3,0,1,2,0,3,請問是否符合轉換至減量檢驗的條件?
(A) MIL-STD-105E 沒有訂定,轉換至減量檢驗的程序
(B) 不符合減量條件
(C) 符合減量條件
(D) 無從判定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1 中國工業工程學會_工業工程師等相關證照考試:品質管理#118403-阿摩線上測驗

tony092877844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