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生是可以逆轉勝的
94
(1 分14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7 年 - 金門縣107學年度國民中學正式教師聯合甄選/國文#7013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
(A)「縛」雞之力 / 釋放戰「俘」
(B)「罄」竹難書 / 「沁」人心脾
(C)放浪形「骸」 / 令人驚「駭」
(D)日久「彌」新 / 「弭」平紛爭


2(A).

2. 下列各組選項中,何者發音部位相同?
(A)「ㄅ」╱「ㄇ」
(B)「ㄐ」╱「ㄈ」
(C)「ㄉ」╱「ㄍ」
(D)「ㄖ」╱「ㄌ」


3(D).有疑問

3. (甲)朱輪華轂/鮮車怒馬 (乙)螳臂擋車/以管窺豹 (丙)斬將搴旗/轍亂旗靡 (丁)光風霽月/怡然自得 (戊)八面玲瓏/長袖善舞 (己)甕牖繩樞/室如懸磬 (庚)唾面自乾/逆來順受 上列各組成語,意義兩兩相近的選項是:
(A)甲乙己庚
(B)乙丙丁己
(C)丙丁戊庚
(D)甲戊己庚


4(D).

4. 下列何者在唐詩的平仄中屬於仄聲?
(A)中
(B)華
(C)民
(D)國


5(A).有疑問

5. 下列各句中何者沒有錯別字?
(A)國家需要高瞻遠矚的菁英,但是往往需要經歷各種考驗
(B)她從小生活奢糜,直到參加海外志工活動,才恍然大悟生命意義
(C)老王為了躲避黑道尋釁,藏匿偏鄉成天提心吊膽,最後終於走頭無路
(D)創意市集匯聚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各攤玲瑯滿目的商品令人愛不釋手


6(D).

6. 下列選項中的注音前後不同?
(A)三審定「讞」╱不良「贗」品
(B)「強」詞奪理╱勉「強」為之
(C)杯盤狼「「藉」╱貧「瘠」之地
(D)暈頭「轉」向╱峰迴路「轉」


7(D).有疑問
X


7. 下列「 」內字的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率「罷」散之卒 / 益州「罷」弊
(B)清操「厲」冰雪 / 當之者鮮不為「厲」
(C)蒙故業,「因」遺策 / 未若柳絮「因」風起
(D)哀「矜」而勿喜 / 今又「矜」其功,受上賞,處尊位,禍且及身


8(C).有疑問

8. 請依「甲:乙/丙:丁」的關係,由前面兩個語詞的關係,從下列四個選項中找出與第 三個語詞相對應者。抱珠握玉:簞瓢屢空 /胸羅錦繡:「?」
(A)閭巷草野
(B)棟折榱崩
(C)甕牖繩樞
(D)鐘食鼎鳴


9(C).有疑問

9. 下列「 」中詞語的運用,最適當的選項是:
(A)為了通過甄選,他「汗牛充棟」的練習,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
(B)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卻如「恆河沙數」
(C)抗議人士「直搗黃龍」,包圍首長的辦公室,要他出來接受陳情
(D)他的思考靈活,才思敏捷,所以常有「心猿意馬」的各種想像創意


10(A).有疑問

10.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 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 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以上所節錄的作品,內容與作者生 平經歷,人生態度相應,試判斷它應該是下列哪一位作家之作品?
(A)屈原
(B)董仲舒
(C)司馬相如
(D)揚雄


11(B).

11. 下列關於語言文字的說明,何者最不適當?
(A)語言文字都有表達、傳遞的功能
(B)凡是能夠表意的符號,就必然是文字
(C)記錄語言的方式,文字是其中的一種
(D)國語文的特色之一是單音節,一字一音


12(A).
X


12. 下列「」中的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不同?
(A)席夢思「吐魯番」著我們(余光中〈吐魯番〉)
(B)女大十八變,變張「觀音」面(琦君〈月光餅〉)
(C)有錢便「當歸鴨」去,一生莫曾口福得這等!(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D) 由耳根中抹去了台北嘈雜的市聲,心靈中突然「空靈」起來。(殷穎〈山居一 日〉)


13(A).

13. 文言文的詞性轉換,下列「」中何者是以名詞當作動詞來運用?
(A)蓋聶怒而「目」之
(B)乘「堅」驅「良」,逐狡兔
(C)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D)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


14(B).

14.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曾經分別為「六書」作出定義,其中「畫成其物,隨體詰 詘」、「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指的是:
(A)象形 / 指事
(B)象形 / 轉注
(C)指事 / 轉注
(D)會意 / 形聲


15(A).

15.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孟子.盡心上》)請問下列何者屬於三樂之一?
(A)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B)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C)廣土眾民,王天下而居中
(D)浴於沂,風於舞雩,詠而歸


16(C).

16. 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其中「伯仲之間」是 指:
(A)輩份不同
(B)情逾手足
(C)相差不遠
(D)關係密切


17(C).

17.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 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末的「綠肥紅瘦」,下列何者解釋最適當?
(A)等待的人未到,一起飲酒者皆非心儀之人
(B)試圖藉飲茶來解酒清醒,或者綠茶,或者紅茶
(C)綠葉茂盛,相形之下紅花即將凋零而更顯稀落
(D)為了妝扮自己,思量著綠衫較紅衫合宜,不顯清瘦


18(A).有疑問

18. 有一首詩內容為:「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試判斷詩 中所詠為何?
(A)風
(B)月
(C)雨
(D)樹


19(C).

19. 臺灣文壇在 20 世紀 70 年代曾經發生鄉土文學論戰。所謂的「鄉土文學」,下列說明何者 最適當?
(A)描寫鄉村景緻或生活的文學,反映出都市的肉欲橫流
(B)描寫鄉愁為主,以表達作者離鄉背井、顛沛流離之感
(C)以所在的斯土斯民為題材,帶有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
(D)又稱「弱勢文學」,藉以呼籲政府對於弱勢族群的重視


20(B).有疑問

20. 下列諸書成書時間先後順序,選項中何者為是? 甲、詩品 乙、典論 丙、論衡 丁、顏氏家訓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丁甲丙乙
(D)丙丁乙甲


21(B).

21. 劉鶚〈明湖居聽說書〉:「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乳 燕歸巢。」缺空中應填入何者為是?
(A)鏗然作響
(B)新鶯出谷
(C)遊龍長嘯
(D)珠落玉盤


22(D).

22. 下列何者為貶義詞?
(A)老驥伏櫪
(B)袒腹東床
(C)青州從事
(D)擢髮難數


23(D).

23. 下列字音,那一個正確?
(A)「寅」年:ㄧㄣˇ
(B)面面相「覷」:ㄒㄩ
(C)菜「畦」:ㄨㄚ
(D)冰「霰」:ㄒㄧㄢˋ


24(B).

24. 國語語尾助詞之實際音讀有隨韻衍聲現象,下列選項中的「哇」何者使用正確?
(A)天「哇」
(B)好「哇」
(C)可以「哇」
(D)下雨「哇」


25(C).

25. 蘇軾〈記承天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段文字的 讀解,何者正確?
(A)積水的庭院裡,空蕩而明亮,水中的藻荇交橫,就像竹柏的影子一般。
(B)往庭院裡望去,像水草一般的竹柏影子層層疊疊,皎潔的月光完全無法穿透。
(C)月光照在庭院裡,整個景色清透澄澈如在水中,竹柏的影子如同水草交橫於水中一 般。
(D)傍晚下過雨,因而庭院裡積了一片清澈的雨水,竹柏倒映在水光之中,如交橫的藻 荇一般。


26(A).有疑問

26. 中國古代有記錄典章制度的史籍稱之為政書,政書中有所謂「十通」,下列何者不在 「十通」之列?
(A)文史通義
(B)通典
(C)通志
(D)文獻通考


27(D).

27. 蘇軾自釋褐之後,雖終身浮沉於官場之中,然其詞作中時常可見歸隱的想法,請問下列何 者未寄寓其歸隱之念?
(A)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滿庭芳〉)
(B)都是斜川當日境,吾老矣,寄餘齡(〈江城子〉)
(C)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沁園春〉)
(D)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


28(B).有疑問
X


28. 有關《左傳》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是《春秋》三傳之一
(B)書中常藉「君子曰」發議
(C)所載史事上自魯隱公二十七年,下迄魯哀公元年
(D)據《史記》記載,《左傳》為魯君子左丘明所作


29(A).有疑問

29. 關於鄭愁予〈錯誤〉一詩的讀解,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詩中以「南風」象徵愛情的慰藉
(B)全詩重點在描寫女子等待歸人的心情
(C)詩中以「蓮花的開落」寫女子希望的燃起和落空
(D)詩中以「柳絮不飛」、「寂寞的城」象徵女子的孤寂


30(A).

30.「遇人不淑」意指
(A)女子誤嫁不好的丈夫
(B)遇到品格卑劣之人
(C)運氣不佳際遇堪憐
(D)人事環境相當複雜


31(D).有疑問

31. 下列有關書信用語之敘述,何者為是?
(A)在信中稱人兄弟為「賢喬梓」
(B)寫給兄姊的書信,啟封詞可用「安啟」
(C)寫給授業恩師的書信,末啟詞可用「頓首」
(D)寫給父親的書信中,提稱語可用「膝下」或「膝前」


32(A).

32.《禮記.學記》引《尚書‧說命》之語云:「學學半」,意謂
(A)教學相長
(B)為學應當努力
(C)學習的過程艱辛
(D)學習當講究方法


33(D).

33. 《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意謂君子
(A)不舉用巧言令色之人,亦不隨意拔擢卑微之士
(B)用人時當完全信任,既已任用,則當言聽計從
(C)不因親近其人而用其言,不因疏遠其人而廢其言
(D)不因其人言論得當即舉用之,不因其人地位卑下或才德低劣,便棄其善言


34(B).

二、題組(34 分,每題 2 分)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34~35 題: 
50 年代的後山花蓮,家庭訂報還不普遍,一來是口耳相傳的小眾傳播還當道,正式的 廣播電臺也還做得帶勁,再是幾家臺北發行的報紙,運到花蓮,分派到家,早已過午,新 聞已經變成舊聞。儘管這樣,那印滿鉛字的舊報紙,還是非常的吸引我。裡頭一個又一個 的文字,竟然連綴成一段又一段的異想世界,當時的我,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印了那麼 多字的舊報紙,在當時算是稀有紙品,我們家沒有訂報,而買油條就能附包一大張,還嫌 什麼衛不衛生?我總是充滿期待的看著老闆的女兒,將一整張報紙包我一根油條,那是特 別情商,最佳禮遇,不宜太張揚的,要是她肯附包一張副刊或體育版,那天算我走運。  
我一直想不透,怎麼有人可以在一天裡寫那麼多字,而且還是用鉛字排出來。到底是 誰寫了那麼多的文字?師訓班來的代課老師說是記者寫新聞,作家寫副刊的文章。作家和 記者誰大?這是我之前一直弄不清楚的問題。當時的新聞稿,記者不署名,作家個個有名 字,顯然是作家比較大,但是,他們怎麼躲在副刊裡,而記者寫的卻放在主刊? 這大大小小分不清楚,反正這些人能寫這麼多字,規規矩矩登在報紙上,對我來說就 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了。雖然報紙被拿來包油條,都還是我的寶,我常常一邊吃油條,一邊 撿來看。油條外的報紙,要遇到好看的內容,可說是可遇而不可求。 (李潼〈油條報紙、文字夢〉)

【題組】34. 依據上文的主旨,若只能檢索一句原文來表示,下列何者最正確?
(A)50 年代的後山花蓮,家庭訂報還不普遍
(B)那印滿鉛字的舊報紙,還是非常的吸引我
(C)買油條就能附包一大張,還嫌什麼衛不衛生?
(D)當時的新聞稿,記者不署名,作家個個有名字,顯然是作家比較大


35(A).

【題組】35. 本文表現出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下列何者最正確?
(A)臺北與花蓮有明顯的城鄉差距
(B)報紙的傳播功能已經取代廣播電臺
(C)報紙的內容都以不可思議的異想世界取勝
(D)因為鼓勵閱讀,學童經常邊吃油條,邊看報紙


36(A).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36~37 題: 
「阿公,我沒忘記。我帶條魚回來了。是一條鏗仔魚哪!」阿蒼一再地把一種類似勝 利的喜悅,在心裏頭反覆地自言自語。一路上,他想像到弟弟和妹妹見了鏗仔魚時的大眼 睛,還想像到老人伸手夾魚的筷子尖的顫抖。「阿公,再過兩個月我就是木匠啦!」。  
卡啦!「該死的鏈子。」阿蒼又跳下車子,把脫落的鏈子安在齒輪上,再用手搖一隻踏 板,鏈子又上軌了。從沿途不停地掉鏈子的經驗,阿蒼知道不能踏得太快,但是他總是忘 記。當阿蒼拍拍油污和鐵銹的手,想上車的時候,他突然發現魚掉了。掛在把軸上的,只剩 下空空的野芋葉子。阿蒼急忙地返頭,在兩公里外的路上,終於發現被卡車輾壓在泥地上 的一張糊了的魚的圖案。 (黃春明〈魚〉)

【題組】36. 文中提到兩次「阿公」,從阿蒼的語氣推測,其祖孫關係最有可能是:
(A)阿蒼很想獲得阿公的肯定
(B)阿公總是覺得阿蒼記性不好
(C)阿蒼很細心,注意到阿公愛吃魚
(D)阿公對於阿蒼很嚴厲,使阿蒼心存畏懼


37(D).

【題組】37. 下列何者最適合說明阿蒼一路上心情的轉折?
(A)歡喜→得意→無奈
(B)得意→緊張→醒悟
(C)愉悅→懊惱→害怕
(D)興奮→焦急→驚慌


38(C).有疑問

請閱讀以下柬帖,並回答 38~39 題: 
phpnDzqZF

【題組】38. 這張請柬有多處錯誤。關於這些錯誤,下列的訂正說明何者最正確?
(A)不宜使用「桃觴」,修改為「蒲觴」較適當
(B)「謹詹於」的用法錯誤,應該改為「謹訂於」
(C)「光陪」不用於婚宴,改為「闔第光臨」較禮貌
(D)流水席才會標明「席設」,應該以「地點」來取代


39(A).

【題組】39. 這張請柬中,「恕邀」的意思是:
(A)抱歉不能當面邀請
(B)筵席辦得不好,先行致歉
(C)對於接受賀儀,請求原諒
(D)邀請前來,不來也能夠諒解


40(D).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40~43 題: 
 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  
應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 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 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 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 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韓非子‧定法》)

【題組】40.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無術則君弊,無法則臣亂
(B)法、術皆為人主之具,不可一無
(C)申不害在戰國法家中以任術著稱
(D)法、術皆有其弊端,以「勢」為最重要


41(D).

【題組】41.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意思是:
(A)以官方名義,賞善罰惡
(B)非官則無從授其官,依名而論其序
(C)以吏為師則可任官,方能使之名正言順
(D)因其能而受予官職,以職銜來要求其職能


42(C).有疑問

【題組】42. 「課群臣之能者也」的「課」,與下列何者意義相近?
(A)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
(B)老僧早「課」,必誦經三卷,不竟不起
(C)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D)這個像發課的筒子響,倒好發課。等老孫發一「課」,看師父甚麼時纔得出門


43(C).

【題組】43. 上文「姦令」指的是:
(A)不好的法令
(B)國君忌諱之事
(C)違令,違反法令
(D)相當於現在的性侵害防治法


44(D).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44~48 題: 
金谿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飬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 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冺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人也賢於材人逺矣,卒之為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 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 人,得為衆人而巳邪。 (王安石〈傷仲永〉)

【題組】44. 對於上文「未嘗識書具」中「書具」的解釋和全句的意思,下列何者最適當?
(A)教鞭,表示方仲永尚未接受教育
(B)寫字,表示方仲永尚未開始學習寫字
(C)童蒙書中的內容,表示方仲永不曾閱讀過童蒙書
(D)書寫的工具,表示方仲永還沒接觸過筆、墨、紙、硯等文具


45(A).

【題組】45. 下列對於「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中「環謁」的解釋,何者最正確?
(A)四處去拜見
(B)受到廣泛歡迎
(C)被仰慕者所包圍
(D)刻有謁語符咒的手環


46(C).

【題組】46. 依據上文判斷,影響方仲永未來發展最大的是哪一位?
(A)鄉秀才
(B)王安石
(C)方仲永的父親
(D)位居高位的王子


47(A).

【題組】47. 依據上文,王安石到底見過方仲永幾次?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根本沒見過


48(D).

【題組】48. 對於上文主旨的說明,下列何者最正確?
(A)傷痛方仲永天才早夭,使王安石恨不相逢
(B)王安石自認非常聰明,不願意與方仲永交往
(C)不世出的天才,可以名利雙收,連王子都會極力拉攏
(D)感傷方仲永天賦優異,卻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栽培,而淪為常人


49(C).

以下兩題屬於閱讀測驗題組,請先閱讀下面附錄未加上標點符號的文章,然後在選項中,選 出最適當之答案。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 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 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 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 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 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 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禄于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 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題組】49. 本段引文的重點在說明:
(A)齊桓公深具知人之明,善於用人
(B)管仲身處逆境,能發憤圖強,積極向上
(C)鮑叔牙對管仲的了解,以及管仲對鮑叔牙的感念
(D)齊桓公用管仲為相,終能使齊國富強,稱霸於諸侯


50(C).

【題組】50. 下列關於引文的敘述何者為是?
(A)管仲年輕時,曾被鮑叔牙欺侮
(B)管仲曾經因為殺死公子糾被判刑,成為階下囚
(C)鮑叔牙推薦管仲給齊桓公後,自己甘心當他的屬下
(D)雖然鮑叔牙一再推崇管仲的才華,世人仍不認為管仲賢能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7 年 - 金門縣107學年度國民中學正式教師聯合甄選/國文#70133-阿摩線上測驗

ICA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