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64
(8 分3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立屏東大學_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_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11987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1. 下列何者不符合鑑定辦法?
(A)智能障礙者,心智功能明顯低下
(B)視覺障礙者,經最佳矯正,視野在二十五度以內
(C)聽覺障礙者,經純音聽力檢查,六歲以下達 21 分貝以上
(D)情緒行為障礙者,除學校外,在家庭、社區、社會等任一情境中顯現適 應困難。


2(A).
X


2. 黃老師班上有書寫困難之學習障礙的學生,在抄寫筆記及繳交作業部分,提 供下列哪項協助比較適切?
(A)進行個別輔導,加強訓練
(B)抄寫部分請同學代為協助即可
(C)國語課全部抽離到資源班上課
(D)以電腦打字代替書寫,完成筆記和作業


3(A).
X


3. 有關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何者有誤?
(A)學生和法定代理人共同參與
(B)每學年至少檢討一次
(C)家庭狀況為其中一項內容
(D)學校應於新生及轉學生入學後一個月內訂定


4(D).

4. 有關雙重特殊需求學生,下列哪一項說明有誤?
(A)由優勢帶動弱勢,建立自尊與自信
(B)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弱勢能力
(C)改變對其身心障礙特質衍生出的低期待
(D)採用短時間完成任務之訓練方式,能提升學習效能


5(B).

5. 行為支持計畫包含三種策略:前事控制策略、行為訓練策略、後果處理策略, 其中前事控制策略的內涵主要為
(A)提醒
(B)預防
(C)教導
(D)反應。


6(C).

6. 下列哪一項是採用自我教導(self-instruction)策略的正確程序?
甲、認知示範
乙、內隱的自我教導
丙、外顯外在的引導
丁、外顯的自我引導
戊、逐漸褪除的外顯自我引導
(A)甲乙丙丁戊
(B)甲丙乙丁戊
(C)甲丙丁戊乙
(D)甲乙丙戊丁


7(B).

7.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正向行為支持策略中的「前事控制」?
(A)消除引發行為問題的事件
(B)教導因應和容忍技巧
(C)修正容易引發行為問題的事件
(D)將容易引發行為問題的困難分散在簡單的事件中


8(B).

8. 專業團隊有幾種合作模式,下述說明「評估時,職能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各 自進行評估,透過團隊會議,治療師個別分享評估結果與擬定的目標,不但 與家長有正式的溝通管道,最終共同決定個別化教育計畫」符合哪種專業團 隊模式?
(A)多專業模式
(B)專業間模式
(C)跨專業模式
(D)混專業模式


9(B).
X


9. 「面對不相關的目標或作業時,或是進行表徵性的辨認、衝突規則、抵觸干 擾等情況下,有能力抑制思考過程或行為表現」上述這段話是在說明執行功 能的哪個領域?
(A)抑制控制
(B)維持行為
(C)起始行為
(D)模組轉換


10(C).

10. 小兵是中度腦性麻痺學生且伴隨重度聽覺障礙,有明顯的構音和聲音異常, 老師在溝通訓練課程裡設計了一系列活動,要小兵聆聽自己的構音錯誤和正 確的語音的差異。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訓練?
(A)語音位置
(B)聽覺理解
(C)聽能區辨
(D)口語表達


11(D).

11. 麥可老師要為一組智力正常但有嚴重識字困難的國小五年級資源班學生提 供語文學習策略,下列哪一項較為合適?
(A)用淺白的詞句改寫課文
(B)每節課安排大量時間教導生字詞
(C)每節課教學重點在讓學生辨認不會的字詞
(D)以影片、提問與文章結構整理等方式學習原班課文內容


12(B).

12. 特教老師觀察小藍不知道如何適當的和同學互動,以致下課一個人孤零零的 在走廊走來走去,所以下學期為小藍增加了社會技巧課程,並請導師在進行 小組活動時,為他安排同儕小老師,以協助其與小組成員適當的溝通與互動。 下列哪一選項是特教老師採用的課程調整? 甲、學習內容 乙、學習評量丙、學習環境 丁、學習歷程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3(D).

13. 下列有關生態評量的敘述,何者錯誤?
甲、強調長期蒐集學生的作品 乙、 環境調整的觀點
丙、使用特定的評量工具 丁、實際情境的評量 
戊、在評量過程中,評量者和學生充分互動及促使學習
(A)甲乙戊
(B)丙丁戊
(C)乙丁戊
(D)甲丙戊


14(B).
X


14. 阿寶在教室中講個不停,而且老師提出問題時,不直接回應,反而會以問東 問西來取樂,但這種行為已嚴重干擾老師上課,也讓同學覺得反感。若老師 想運用「刺激控制」策略來處理阿寶的行為時,下列哪種措施符合刺激控制?
(A)當阿寶說話時,立刻給予口頭提醒,中斷插話的行為。
(B)在一節課,阿寶未出現問東問西時,可以得到一張獎勵卡。
(C)與阿寶約定,上課期間老師在黑板張貼舉手回答的圖片才能提問。
(D)跟阿寶約定,想說話時,先舉手告訴老師再說話,可以得到一掌獎勵卡。


15(C).
X


15. 教師在擴充智能障礙學生的口語表達詞彙時,下列哪一選項是應優先考量的 原則?
甲、學生有興趣的詞彙 乙、閱讀文本時常用的詞彙
丙、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詞彙 丁、父母期待學生學會的詞彙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6(A).
X


16. 某生的學科成就測驗結果如下:數學科成績 T=72,國語科成績 Z=2,自然 科成績 PR=90,依常態分配推論,某生三科成就測驗的高低順序為何?
(A)自然>國語>數學
(B)數學>國語>自然
(C)國語>數學>自然
(D)自然>數學>國語


17(D).

17. 張老師在上課時對某生的問題行為進行觀察紀錄,整理結果如下:頭部用力 撞擊桌面 3 次;雙手在眼前揮舞 9 次,每次約 5 秒至 10 秒不等。老師 蒐集到下列哪些行為資訊?
(A)老師處理方式與行為的後果
(B)行為的原因與行為出現的情境
(C)行為出現的情境與行為的方式
(D)行為的頻率與行為持續的時間


18(D).

18. 有關普氏原則(Premack_principle)的敘述和應用,哪一個選項正確?
(A)利用個人較喜歡的活動,來增強較不喜歡的活動。
(B)由於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
(C)來自行為學派心理學家認為增強或酬賞是學習歷程中最重要因素。
(D)以上皆是


19(C).

19. 那一項不合乎反應代價的原理原則?
(A)是屬於處罰的策略之一。
(B)如果沒有未遵守班規,就會被扣獎卡。
(C)妹妹數學成績不佳又不想補習。爸爸說:「這次段考如果及格,就不用補 習」
(D)媽媽說:「段考成績一科不及格,扣 50 元零用錢;兩科扣 100 元;以此 類推」。


20(D).

20. 進行身心障礙學生行為功能分析時,下列何者最符合對目標行為的敘述?
(A)幾乎沒在聽課,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B)行為表現誇張,需要轉介心理師或輔導教師
(C)個性魯莽,不經思考就去做,讓教師非常困擾
(D)在上課時,若感到困難,會出現用下巴撞擊桌面的行為


21(D).

21. 於特教法施行細則中,提及融合教育所需知能內容,哪一項是正確的?
(A)身心障礙學生及幼兒人權與平等措施。
(B)通用設計、合理調整與個別化支持服務。
(C)通用設計、合理調整與個別化支持服務。
(D)以上皆是


22(B).
X


22. 下列何者屬於標準參照評量?
(A)常應用在分組編班
(B)採百分等級或標準分數計分
(C)應用在補救教學中的診斷評量
(D)透過測驗了解個人在團體中的相對程度


23(C).

23. 有關雙重特殊需求學生適性的教學輔導方式,下列哪項不合適?
(A)以優勢能力和興趣帶動弱勢能力
(B)按照難度層次先後順序盤旋前進
(C)以艱深的題目來強化挫折容忍度
(D)採小步驟、結合自身經驗的方式緩慢而有系統的發展課程


24(B).

24. 張老師為了增進小黃上課專心的行為,設計了一張自我紀錄表。當小黃戴著 耳機時,每 30 秒就會有一聲音提醒他記錄自己是否專心。老師採用的是下 列哪一種自我管理的技巧?
(A) 自我增強
(B)自我監控
(C)自我指導
(D)自我評估


25(A).
X


25. 下列何種說法非通例課程方案的作法?
(A)應用到教導智能障礙兒童技能的學習和類化
(B)在教學過程中可視學生的需要加入提示系統
(C)透過逐次增強工作分析後的小步驟
(D)分析刺激與反應中的共同特質及變化情形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立屏東大學_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_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119874-阿摩線上測驗

胡家榮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