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生不怕重來,就怕沒有未來。
2
(40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中教育會考:國文#119878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有疑問

1. 這則粉絲專頁貼文的用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徵求粉絲專頁新小編
(B)預告直播促銷的期程
(C)暗示秋刀魚產季將近
(D)宣布調漲秋刀魚價格



2( ).
X


2.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那張字畫的真跡被竊後,至今不知所衷
(B)他只知言襲前人作法,完全不懂得變通
(C)你去失誤招領處詢問,也許能找回錢包
(D)樹欲靜而風不止,為人子女盡孝要及時


3( ).
X


3. 下列文句中的謙詞,何者使用最恰當?
(A)足球賽後,亞軍隊伍向冠軍隊伍道賀:「承讓了,恭喜!」
(B)同樂會時,班長自告奮勇:「如果大家不嫌棄,我就獻醜了。」
(C)主席在會議的結語:「感謝各位提供的淺見,我們會審慎評估。」
(D)對宴會的主人說:「謝謝你準備的薄酌,讓大家吃得非常滿足。」


4( ).
X


4. 某些問卷使用了否定詞,受訪者有時不易理解內容,感到混淆。根據下列問卷題目,阿寶的立場與其選擇相符的是哪一個?
(A)
(B)
(C)
(D)



5( ).
X


5. 右側是某書店開幕的廣告文 案。根據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融合節慶的元素
(B)邀請民眾蒞店同樂
(C)說明終身學習的重要
(D)點出書店開幕日晚上營業



6( ).
X


6. 下列詞語中的「落」字,何者與「月落星沉」的「落」字意義相同?
(A)下「落」不明
(B)草木疏「落」
(C)丟三「落」四
(D)水「落」石出


7( ).
X


7.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 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 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這段文字的觀點與下列何者相去最遠?
(A)人生總有坎坷,不會永遠是平順坦途
(B)不論結伴或是獨行,皆應樂觀面對人生
(C)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朋友總有分離的時候
(D)人的選擇不同,每個人都得自己去創造未來


8( ).
X


8. 下列文句「」中的字,何者讀音正確?
(A)在賣場集滿點數就可「兌」換商品:ㄩㄝˋ
(B)一望無「垠」的海面上漂流著幾艘小船:ㄍㄣ
(C)這場音樂會的門票開賣不久就售「罄」:ㄑㄧㄥˋ
(D)櫃檯上的花瓶插了一束紫色的「桔」梗花:ㄓㄜˊ


9( ).
X


9. 「由國家出資的遠征計畫,經費較高,卻少有重大發現。官方的主事者常 攜帶大批補給裝備,而非輕裝簡從。且受制於政治考量,無法自行選拔合適 的成員。反觀私人支持的遠征隊較能達成目標,主事者專心致志,可主導成 員的挑選,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根據本文,私人支持的遠征隊較能達 成目標的原因不包含下列何者?
(A)政治考量較少
(B)補給裝備較多
(C)主事者權限較大
(D)計畫成員較專業


10( ).
X


10. 〈瑯琊臺刻石〉是秦代的篆刻文字,其特點在於:用筆圓轉,結構勻稱,筆畫粗 細均勻。根據字體特徵,下列何者最可能是〈瑯琊臺刻石〉?
(A)
(B)
(C)
(D)



11( ).
X


11. 下列各項比賽優勝的獎牌題辭,何者搭配最恰當?
(A)
(B)
(C)
(D)



12( ).
X


12.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 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關於這首 詩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就形式而言,是一首七言律詩
(B)就類別而言,是一首山居躬耕的閒適詩
(C)就內涵而言,描繪農民於繁重稅賦下艱困的生活
(D)就技巧而言,以農家與商賈對比,凸顯人情的可貴


13( ).
X


13. 「遺忘就像舞臺打燈後的暗處,漆黑越大片,就越能凸顯光照的明亮。遺忘幫我們揀選人生最值得珍惜的過往片段。因此,遺忘是無須哀悼的,忘的越多,就 越應該把眼光投向光照的所在,那才是值得留戀的人事代謝。」下列何者最接近本文作者的觀點?
(A)生命中的人事代謝無須遺忘
(B)遺忘如同舞臺上光照的所在
(C)不被遺忘的事物才最值得珍惜
(D)遺忘越多越能看見人生光明面


14( ).
X


14.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 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 明。」關於這闋詞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首句情景交融,「慘」、「愁」二字點出別情
(B)下闋首句點出「我」為了追尋理想而遠離佳人
(C)末尾二句暗示「我」滿懷離情別緒,一夜未眠
(D)上闋描寫分別時的情景,下闋描寫別後的思情


15( ).
X


15. 「溝通包含了三要素:內容、語調、非語言行為。若某人說話時的語調、手勢、 表情,和他所說的內容不一致或情境模糊時,人們比較容易受到語調和非語言 行為的影響。」下列情境,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的內容?
(A)說話用字過度簡潔,會讓人覺得沒有禮貌
(B)同樣的內容,由嚴肅的老師說出來比較具有說服力
(C)朋友收到禮物時臭著臉說「謝謝」,會覺得他其實並不開心
(D)聽廣播時,因看不到主持人的表情、手勢,無法判斷內容的真實性


16( ).
X


16.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飲食應注重營養均衡,五穀不分才健康
(B)這房子經歷風災依然堅固,真是不愧屋漏
(C)使用儀器以蠡測海後,他終於得到準確數據
(D)對於行將就木之人,世間的一切已無須牽掛


17( ).
X


17. 下列選項中的文字,旨在強調求學必須先立定志向。依據文意判斷,何者斷句 最恰當?
(A)夫學者之欲至於聖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聖賢為準的而學者是, 不立正鵠而射者也。
(B)夫學者之欲至於聖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聖賢為準的而學者, 是不立正鵠而射者也。
(C)夫學者之欲,至於聖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聖賢為準的,而學者 是不立正鵠而射者也。
(D)夫學者之欲至,於聖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聖賢為準,的而學者是 不,立正鵠而射者也。


18( ).
X


18. 根據這則故事,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焦尾琴因蔡邕識材而製成
(B)吳人向來以燒桐製琴聞名
(C)焦尾琴製成後經火烤而音色優美
(D)蔡邕因忤逆上意而遭流放至吳郡



19( ).
X


19. 「蝸以涎見覓,蟬以聲見黏,螢以光見獲。故愛身者,不貴赫赫之名。」這句話 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B)所榮者善行,所恥者惡名
(C)名不可簡而成,譽不可巧而立
(D)樹大招風風損樹,人為名高傷喪身


20( ).
X


20. 在象形字上附加符號表示抽象概念,是指事的造字方法之一。下列何者屬於這種造字方法?
(A)
(B)
(C)
(D)



21( ).
X


21. 鞠武〈報燕太子丹書〉曰:「臣聞快於意者虧於行,甘於心者傷於性。今太子欲滅悁悁1 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私以為智者不冀僥 倖以要功,明者不苟從志以順心。事必成,然後舉;身必安,而後行。故發無失舉之尤,動無蹉跌2之愧也。太子貴匹夫之勇,信一劍之任,而欲望功,臣以 為疏。」關於這段文字的寫作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分析個中利害關係,鼓勵太子須建功立業
(B)採取先抑後揚筆法,肯定太子能獨當一面
(C)以工整句式加強文氣,勸諫太子應謀定而後動
(D)列舉前人失敗的事例,提醒太子不宜心存僥倖


22( ).
X


22. 根據本文,「張田獨無恙」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張氏行善積德,得到護佑
(B)貧民虔誠祈願,感動上天
(C)張氏田產甚多無法丈量,看不出損失
(D)賈人福澤深厚,連帶使張田倖免於難



23( ).
X


23.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鰲鼓溼地賞鳥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A)水位越低時,越需要使用高倍望遠鏡觀察
(B)黑面琵鷺的棲地會隨著賞鳥亭的位置改變
(C)賞鳥期間進入溼地的車輛全天候均須管制
(D)非假日到溼地賞鳥,車輛可從南閘門進入



24( ).
X


24. 「夫繭,捨而不治,則腐蠹而棄。使女工繅1 之,以為美錦,國君服而朝之。 身者,繭也,捨而不治,則智行腐蠹。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則天下諸侯莫 敢不敬。」關於本文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以繭為喻,說明教化對修身的重要
(B)以身著美錦,暗指上位者奢靡誤國
(C)以女工與賢者對照,強調環境的影響
(D)以腐蠹的蠶繭,嘲諷國政的敗壞衰頹


25( ).
X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25~26題:
最近經常想起愛丁堡。
       可能是冬天到了的緣故,我就想起那個寒冷的城市。但想起愛丁堡時,記 憶幾乎都局限在從宿舍到圖書館的一段路。其他的地方,有時連路名都想不起 來了。我在那個城市住了三年多,但從離開的那天起,有關它的記憶卻迅速風乾縮小,失去細節的厚度。
       在愛丁堡的期間,最常走的一段路,是從宿舍到國家圖書館。有時也會為 了特定的資料,改去大學總圖或神學院圖書館。我喜歡圖書館,尤其老圖書館厚重的木頭桌椅,沉靜的氣氛和古書味。但每天最盼望的還是我給自己訂下的休息時間——下午三四點時到對街的大象咖啡館喝咖啡,吃杏仁牛角麵包,看報紙。那家咖啡館有一面窗正對著峭壁上的愛丁堡古城。從溫暖嘈雜的咖啡館,遠望冷峻的城堡,好像一種提醒。城堡的歷史以千年計,峭壁以萬年計, 眼下我以時日計算的時間,不過是零頭。
       二十幾歲的時候,人和城市的關係是有目的性的,有了目的就偏頗。你去 到一個地方,心裡清楚它不是終點,只是為了完成些什麼,然後又收拾行李往 別處去。例如留學,每個留學生的心裡都有一張時間表,底限是完成學業回家 的時間——而那往往和獎學金的年限有關。懷著這張時間表生活,每一天都不 是獨立的日子,「現在」不只是現在,是朝向日後而存在,日子長長地投影在未來。
       那是一種生活在他方。只是當時不覺得匆忙,往後回想,才看出其中的風塵僕僕。那時我們都還不知道,攜帶著單一的目標去生活是件挂一漏萬的事。 二十來歲時銳意求知,要到稍晚才學會,那個尖銳的姿態,同時也是狹窄的。
                                                                  ——張惠菁〈冬城〉

【題組】25. 關於文中的「我」,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在愛丁堡的期間是帶有目的性的停留
(B)認為去大象咖啡館是一種偏頗的決定
(C)因沉浸在老圖書館的氛圍裡而忘卻時間
(D)討厭愛丁堡的寒冷而不願回想留學時光


26( ).
X


【題組】26. 文末「那個尖銳的姿態,同時也是狹窄的。」這句話的意思,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粗心大意,挂一漏萬的情況一再出現
(B)年少時個性尖銳,只想處處與人爭鋒
(C)器量狹小,容不下別人一丁點的錯誤
(D)眼前只有單一的目標,視野不夠開闊 


27( ).
X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27~28題:
       綏夫特《格理弗遊記》(舊譯《格列佛遊記》或《大小人國遊記》)在中文世界裡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兒童奇幻文學,但在英文世界裡它其實是一部用 來諷刺人性、英國時政與權貴的作品。原書有四冊,但許多中譯本只有第一、 二冊的《小人國》、《大人國》,使人無法窺其全貌。
       在原始版本中,小人國國王將三種不同顏色的細絲線:藍、紅、綠,賞賜給表演類似凌波舞舞技最佳的三個人。其實不同顏色的絲線,是分別影射當時 三種頒予爵士的勳章:藍色綬帶的嘉德勳章、紅色綬帶的巴斯勳章、綠色綬帶 的薊勳章。因為凌波舞高手的筋骨要很柔軟,綏夫特用來影射沒有骨氣的人才 能得到寵愛、成為高官。但也因為暗示過於明顯,出版商擔心會得罪當道,所 以在出版時將絲線的顏色改為紫、黃、白。顏色一改,寓意就煙消雲散。
       此外,早期的中文版有誤譯之處。如原書中應指「醫學」一詞,卻被譯者翻成「格物學」。所學的內容一變,主人翁船醫的身分也就變了,在長途航行 中該如何發揮所學令人有些困惑。由此可見,翻譯時被誤解的內容,有時會有 極大的影響。
                                                                       ——改寫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網站

【題組】27. 根據本文,出版社把原書絲線的顏色改掉,造成的影響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失去原本的隱喻,使讀者無法感受作者諷刺的用意
(B)混淆勳章的配色,使讀者誤解不同貴族的代表顏色
(C)過度渲染舞蹈的功能,以為是貴族階層流行的風尚
(D)刻意淡化階級的對立,營造出社會繁榮和諧的假象


28( ).
X


【題組】28. 根據本文,關於綏夫特《格理弗遊記》的敘述,下列何者最恰當?
(A)作者致力於創作兒童奇幻文學作品
(B)作者以虛構的情節反映現實的醜惡
(C)早期中文譯者將原書的四冊內容濃縮為兩冊
(D)早期譯者用「格物學」一詞是為免得罪當道


29( ).
X


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29~30題:
       1990年代初研究人員設計出一套評估方法,是為了計算出當年度的「地球超載日」。今年(2022年)的「地球超載日」在7月28日,代表在這一天,我們 已經耗盡當年度地球的永續資源,在剩餘的時間裡,都將以透支的方式消耗地 球資源。據此,養活全世界的人口要1.75個地球的資源才夠。每個國家帶給地球 的負擔也大不同,如果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跟美國人一樣,那2022年地球超載 日會落在3月13日。
       根據這套方法往回推算1971年,地球超載日是12月25日,之後就一路提 前。2000年地球超載日落在9月,2018年起提前到7月。2020年因Covid-19疫情爆 發,地球超載日曾往後延了三週,但隔年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情況。
       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全球生態足跡網將矛頭指向食品生產系統及 其龐大的生態足跡:整體來說,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承載力是用來養活人類。很大一部分的糧食和原物料是用於畜牧,人們再吃掉這些動物。富裕國家應減少肉品消費,如果可以將肉品消費量減半,地球超載日就可以延後17天。 由於全世界1/3的食物被浪費掉,所以限制食物浪費可將超載日延後13天。 
                                                                                                  ——改寫自「地球超載日」網站

【題組】29. 根據本文,關於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1990年之前,人類並未透支地球資源
(B)2022年人類耗用的地球資源是前一年的1.75倍
(C)每年的地球超載日之後,全球資源就會消耗殆盡
(D)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比多數國家的人對地球造成更大的負擔


30( ).
X


【題組】30.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使地球超載日延後?
(A)提升畜牧業整體產量
(B)加強野生動物保育工作
(C)增加飲食中蔬食的比例
(D)嚴防Covid-19疫情再爆發 


31( ).
X


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31~32題:

664abc79bb17c.jpg


【題組】31. 根據展覽概述,下列推論何者最恰當?
(A)北宋時期的畫作可繪於絲織品上
(B)范寬、郭熙、李唐三人係師出同門
(C)北宋山水畫的典範首重全然描繪實景
(D)三者中〈萬壑松風〉的成畫年代最早


32( ).
X


【題組】

32. 右圖是阿燦根據資料繪製的美術作業,同學小群核對後發現有疏失處, 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展出的起迄日期有誤
(B)應該標明是首次合體展覽
(C)沒有按照畫家出生年分先後排序
(D)未得官方核定不宜以「國寶」稱之



33( ).
X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3~35題:
       2018年流傳一段影片,片中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竟語出驚人地說:「川普總統完全是個笨蛋!」儘管片中歐巴馬臉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像極了他,但卻不是本尊。影片隨後出現演員皮爾,原來這是他模仿的影片,藉由深偽技術,竟可變成歐巴馬談話的片段。美國媒體製作這段影片的目的在提醒大眾,此類影片極可能成為操縱輿論的利器。當它漸趨氾濫時,散布者的罪惡感也會相對減少,最大的危機就是造成民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逐步地破壞民主制度。 
       深偽技術能製作的除了影像,也包括文字與聲音。一般人說的「人工智 慧」,是一個很大的架構,其中一個領域是「機器學習」。而深偽技術是屬於 「機器學習」裡的「深度學習」,它是以深度神經網路為架構,對資料表徵進行學習的演算法。
       深度學習技術在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是運用「生成對抗網路」,由「生成器」和「辨識器」兩個神經網路組成。生成器就像是演算法透過大量資料去 學習狗的模樣,直到可以畫出狗。辨識器則是可以分辨畫的狗和照片的狗。這兩個模型結合後,就像是一邊有一個人畫狗,另一邊有一個老師說這跟真的狗差很多, 所以畫的人要再修改。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畫的狗能騙過老師,而老師在一次次判斷中也越來越厲害。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就是生成器和辨識器之間的競賽
       深偽技術是近年新興的科技,若將它運用於影視作品,可節省製作電影或遊戲的時間,有正面的效益。但也有人利用合成的假影像操弄資訊,進而詐騙牟利、毀人聲譽,製造社會的動盪,讓這項技術引發爭議。 ——改寫自〈臺灣團隊研究辨識Deep Fake影片 深偽技術的正邪之戰開打〉

【題組】

33. 根據本文,下列圖表何者最適合用來呈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
(A)
(B)
(C)
(D)



34( ).
X


【題組】34. 根據畫線處的文句,下列關係的說明,何者最接近文中「偽造影像的生成」與 「偽造影像的辨識」兩者之間的競爭?
(A)就像是光源和影子,透過光源的運用可使影子出現各種變化
(B)就像是投影機和螢幕,投影機投射的影像須藉螢幕顯示出來
(C)就像是自來水和水龍頭,當水龍頭開得越大,自來水的出水量就越大
(D)就像是駭客與防毒軟體,當駭客發展出新病毒,防毒軟體就會再更新


35( ).
X


【題組】35.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深偽技術或深偽影片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A)美國媒體藉由皮爾模仿的深偽影片操縱民主
(B)演員可以透過深偽技術增進自己的表演技巧
(C)氾濫的深偽影片將導致民眾對社會的信任度下降
(D)深偽技術的爭議在人類的創意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36( ).
X


以下小說節錄自鍾肇政《魯冰花》,主角古阿明是來自貧困茶農家庭的小學生。請閱 讀並回答36 ~ 37題:
       古阿明昨天在茶園裡畫的作品,郭雲天認為是近一個月以來最好的一幅,也是最使他滿意的一幅。
       古阿明畫的是茶蟲。那真是個奇異的幻想世界。在一面圖案化的綠色畫面 上,各種各樣的大小茶蟲畫得猙獰可怖。此外還有幾個人物——古阿明曾向郭雲天說那三個人是姊姊,小弟弟和他自己。茶蟲有的在拼命地啃茶葉,有的在吃畫面上 的一個人物手裡捧著的飯,有的在吃另一個人物的衣服。古阿明那小小的心靈裡的憤恨與恐懼,靠著他那獨特的,大膽的筆觸,毫無遺漏地表露出來。
       郭雲天只有暗嘆的份兒,幾乎沒有提供意見的餘地,因為古阿明一開始作畫,就好像已忘了周遭的一切,連他所尊敬的師長在身旁也都似乎渾然忘卻,手不停揮地畫下去。直到畫好後,郭雲天才得到機會提出他的修改意見。他指示他哪裡的顏色還不夠鮮明,哪一筆線條還要加強。
       事實上,郭雲天的意見也不多。他不忍破壞掉那純潔的心靈裡所流露出來的,敏銳得就如電流一般的感覺。甚至他明知畫裡的一條蟲在生卵是錯誤的,也還是讓他保持原來的面目。他認為與其改正過來,倒毋寧這個樣子較合他的年歲。

【題組】36. 根據本文,古阿明想透過畫作表達的意義,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以茶蟲代表大自然對人類開發的反撲
(B)以茶蟲象徵政府官員對老百姓的監控
(C)茶蟲不僅啃食茶葉,也啃食了古阿明一家日常生活所需
(D)茶蟲為了生存無所不吃,就像古阿明為了學畫多方嘗試


37( ).
X


【題組】37. 根據本文,郭雲天對古阿明的畫作意見不多,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希望古阿明能自己發現缺失
(B)想要保留古阿明特有的創意
(C)古阿明作畫時太專注,給意見也聽不進去
(D)古阿明的畫作太完美,無法再提更多建議


38( ).
X


請閱讀以下二文,並回答38~39題:
【甲】
       人讀聖人書二三十年,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語,便能終身服膺。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大抵看史見 治則以為治,見亂則以為亂,見一事則止知一事,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 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 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改寫自呂祖謙《東萊集》
【乙】
       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 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左宗棠全集》

【題組】38.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文句的說明,何者最恰當?
(A)「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是因書讀得不夠多
(B)「見一事則止知一事」意謂對事情的理解不夠全面
(C)「如何氣象」其意是思索今人當前所處的環境氛圍
(D)「我自己任性為之」意謂今人比古人更加不受拘束


39( ).
X


【題組】39. 關於甲、乙二文的說明與比較,下列何者最恰當?
(A)甲文認為耳熟能詳的淺近道理,更勝於聖賢之言
(B)乙文以古人處事的標準,評斷自身舉措是否合宜
(C)二者都認為讀書應活用,不應拘泥於古人的看法
(D)二者都覺得古人讀書講究方法,比今人更有效率 


40( ).
X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40~42題:
       楚人江乙為郢大夫。有入王宮中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王而黜之。其母往言於王曰:「妾夜亡布八匹,令尹盜之。」王謂母曰:「令尹信盜之,寡人 不為其富貴而不行法焉。若不盜而誣之,楚國有常法。」母曰:「令尹不身盜 之也,乃使人盜之。」王曰:「其使人盜奈何?」對曰:「昔孫叔敖之為令尹 也,道不拾遺,門不閉關,而盜賊自息。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王曰:「令尹在上,寇盜 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
       母曰:「昔日妾之子為郢大夫,有盜王宮中之物者,妾子坐而黜,妾子亦 豈知之哉?然終坐之。令尹獨何人,而不以是為過也?昔者周武王有言曰: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王其察之。」
                                                                                                                 ——改寫自《列女傳》

【題組】40. 根據本文,下列文句「」中的字義,何者說明最恰當?
(A)妾夜「亡」布八匹:損壞
(B)令尹「信」盜之:隨意
(C)妾子「坐」而黜:受罰
(D)王「其」察之:難道


41( ).
X


【題組】41.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令尹與楚王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A)令尹打算偷盜布匹再將罪責嫁禍給他人
(B)令尹主張楚國盜賊橫行是須正視的問題
(C)楚王覺得宮中之物被盜應是令尹的責任
(D)楚王認為不論身分地位都應該遵守法律


42( ).
X


【題組】42. 根據本文,江母見楚王的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想要替兒子江乙頂罪
(B)表達江乙被懲處的不公
(C)向楚王告發郢大夫的罪行
(D)建議楚王再用孫叔敖為令尹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中教育會考:國文#119878-阿摩線上測驗

Zavier Liao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