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高三上
阿摩第 6 期
624枚
 0 

【國中】教育哲學

發表于: 2024/04/20


心靈狀態說 Theory if Mental Status:心靈即是一種心理狀態,即一種意識之流
代表人物:赫爾巴特、休姆
主張:
否認心靈是一種實體,主張心靈在初生時空無所有,心靈乃由後天許多經驗依據先後次序的原理與公例所組織而形成的。而這些經驗則是由感覺、反省匯合成為觀念idea(心靈的原子)而來。
休姆:知識來自經驗,經驗來自感官獲得印象的連接。
赫爾巴特:用於實際教育,認為心靈既非實體當然不需訓練,應由外在提示觀念來整合心靈,教學必須著重直觀材料的組織與順序排列,此為科學的教育學奠定基礎。
教育主張:
觀念聯合說:主張心靈是由觀念(原子)聯合而成,心靈不是實體,因此便無所謂的官能,更不用談論訓練官能了。
要充實心靈必須提供觀念,而觀念又是由事物的表象構成,故凡能提供各種事物已發生表象的課程,特別是直觀的課程,便是有價值的課程與教材。
教育不在於訓練心靈能力、而是建構或充實心靈接納的內容。
實際教學:
重視直觀與經驗教學。
重視課程的組織與安排及固定教學方法的步驟。
提倡四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Herbart 1776~1841 德國
生平:自幼才華出眾,聰敏過人,擅於記憶,學習能力強。13歲時即為文討論「永恆神存在的佐證」的問題,14歲著有《人類自由論》論文。
把「教育」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他是一位篤信科學的哲學家與教育家;理論具有「唯實主義」的色彩。第一位將教育科學化的人,首創教育科學一詞。被稱為科學教育之父、心理學之父。
把教育學奠定在倫理學與心理學兩大獨立學術的學科之上。倫理學決定教育目的及方針,心理學則指示教育的方法。
重要著作:受斐斯塔洛其影響,並修改其學說。著作有《心理學手冊》《心理學乃依經驗、形上學、數學而建立之科學》《普通心理學》。
思想觀點:
提倡心理連結論:認為人的心靈不是一個實體,亦非由各種心能組合而成,其是由觀念的聯合而形成的,而觀念與觀念的聯結,乃是由於觀念間的內化作用。
強調類化原則:舊的觀念對新的觀念具有基礎、整合的作用,所以當個體學習新經驗時,就利用舊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
統覺論Theory of Apperception:新知識必須建立在舊經驗上,如此新舊聯合,各種呈現的經驗成為體系,彼此有所聯屬而不孤立,則系統的知識就能形成。統覺論是編製教材及實施教學的主要原則。四大類型為認同、分類、調和、創造。
心智能力經由環境經驗累積而成,因此在設計教材時須著重內容,以讓學習者習得完整而有系統之智能。(形成說)
以倫理學來規範教育目標:以心理學來擬定實現其目標的方法與步驟。主張教育的目的乃是培養健全的品德,而意志是品德的核心。道德教育的實施,偏重陶冶的價值。類化說為教學程序系統化、教學內容組織化,奠下了心理學的基礎。
提倡四段教學法:
明瞭(清晰):教師所提示的觀念,必須清晰、明白。
聯合(聯絡):學生就教師所提示的觀念加以聯結。
系統:將組織起來的觀念,形成系統。
方法:應用所形成的觀念。
赫爾巴特弟子戚勒Ziller將其衍生為五段:預備、提示、聯合、總括、應用。
知、情、意:道德教育;注重兒童興趣;以倫理學來規範教育目標,以心理學來擬定實現其目標的方法與步驟。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要求,強調興趣原則(誘發學習者從事學習活動)、集中原則、贊同文化複衍說,歷史、文學具有道德教育價值,創設實驗學校。
道德教育:個人品格及社會道德的培養,是教育的最後目標。自由、完美、善意、權力、正義。教育的目的為培養健全的品德,意志是品德的核心。道德教育偏重陶冶的價值,類化學說為教學程序系統化、教學內容組織化奠下基礎。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條件,其旨在誘發學習者從事學習活動。將興趣分為六大類:經驗的、思辯的、審美的、同情的、社會的、宗教的。
強調課程分為兩種:(和斐斯塔洛其的差異)
知識性課程:贊同斐斯洛塔其直觀教學法。
社交性課程:除了語言,還加上歷史和文學。
名言:「一位善人是自我指使的人」意指品德的獲致,需借重於個人意志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