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寫作批改】正式登場,歡迎大家使用看看! 前往查看
10902應屆上榜護理師>試卷(2023/06/02)

(甄試)警大◆刑法及刑事訴訟法(概要)題庫 下載題庫

96 年 - 96 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二年制技術系入學考試_ 行政警察學系:刑法及刑事訴訟法#114550 

選擇:4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司法院大法官於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依據憲法第八條強調:「實質正當之法律 程序」,亦即,刑事法律若未遵守「正當法律程序」,台灣社會將難稱民主、法 治、文明。因此,依此說理,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刑事實體法應遵守罪刑 法定原則
(B)犯罪追訴應有法律依據
(C)逮捕應踐行必要司法程序
(D)自 白須出於自由意志。


2.2.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之一第一項緊急逮捕之「情況急迫」係指:
(A)不 及報告檢察官簽發拘票
(B)限於重大犯罪偵辦
(C)人犯逃亡滅證
(D)偵查 人員人身危險。


3.3.被告某甲將其殺人計畫、步驟詳細記載於日記中,而於犯罪偵查過程為警搜出扣押。依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該日記於證據上的性質非屬:
(A)供述證據
(B)自白證據
(C)直接證據
(D)傳聞證據。


4.甲、乙二人與A素有嫌隙,意圖教訓,某日該二人果聯手侵入A宅並毆傷之。
【題組】4.若A不甘受創,至警局提出告訴:「告甲傷害。」則A提告請求偵辦的範圍,包括:
(A)甲侵入住宅的行為
(B)乙傷害的行為
(C)乙侵入住宅的行為
(D)以上 皆是。


5.【題組】5.承上題(第4題),若A自行蒐證,上法院提出自訴:「告甲傷害。」則法院審判 案件的範圍,包括:
(A)甲侵入住宅的行為
(B)乙傷害的行為
(C)乙侵入 住宅的行為
(D)以上皆是。


6.6.現行法律規範中,「法官」、「檢察官」同樣適用的規範機制為:
(A)司法獨 立
(B)不告不理
(C)公平法院
(D)身分保障。


7.7.某少女墜樓死亡案件,有一名音樂系學生在現場附近,曾聽到有人說:「不要嚇 我,我不是故意的!」。法院審判中,法官若要求被告X重複前述現場話語,供「 耳聞」學生辨認。X得主張以下何項訴訟機制保障?
(A)緘默權
(B)詰問證人 權
(C)傳聞法則
(D)自白補強法則。


8.8.員警接獲線報X男攜帶多包安非他命至某住家聚會,乃帶隊全副武裝前往,發現列 管毒品人口Y在該住家外徘徊。Y見警心虛交出剛買安非他命,並供出購買對象X 於屋內。試問員警入內對X合法取證之法律依據為:
(A)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七條 「臨檢檢查」
(B)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逕行搜索」
(C)刑事 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二項「緊急搜索」
(D)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附 帶搜索」。


9.9.「傳聞」證據於法庭審理過程,彷如坊間「傳說」、「八卦」。為避免法官誤判 ,刑事訴訟法乃排除用作事實認定。下列何者非屬「傳聞證據」要件之一?
(A)審判中證人引用他人庭外之陳述
(B)審判中以書面代替到庭陳述
(C)陳述 內容源自聽說
(D)陳述用以證明其內容為真。


10.10.警勤巡邏中發現不良少年正在砸車破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待確認被害 人提告再行偵辦
(B)屬告訴乃論未能以現行犯逮捕
(C)得逮捕並附帶搜索
(D)屬告訴乃論得不予解送地檢署。


11.11.「刑法所要規範的對象,有一定的範圍」,例如:人夢遊所造成的法益侵害或所 生損害即非刑罰對象。試問論述刑法「規範範圍」的說理為何?
(A)行為理論
(B)犯罪理論
(C)罪責理論
(D)印象理論。


12.12.行為經刑法評價「有罪無罰」乃欠缺:
(A)構成要件
(B)違法要件
(C)罪 責要件
(D)客觀可罰要件。 


13.13.行為經刑法評價為「傷害致死罪」與「殺人罪」之差異為何?
(A)構成要件
(B)違法要件
(C)罪責要件
(D)客觀可罰要件。


14.14.有精神耗弱病史之人手持鹽酸向排隊放學學童潑灑,試問刑法如何評價此行為?
(A)成立重傷罪
(B)阻卻違法
(C)減免罪責
(D)需個案認定。


15.15.女病患舉發婦產科醫生甲於診療時,有不正常碰觸私處(觸診)之行為。試問「 觸診」、「猥褻」的區別為何?
(A)動機
(B)目的
(C)心理傾向
(D)意 圖。


16.16.大台北地區支付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票價「悠遊卡」的「使用餘額」,該 當以下刑法何項構成要件?
(A)文書
(B)準動產
(C)有價證券
(D)電磁 記錄。


17.警察甲偵辦毒品犯罪為能「斷源截流」,乃「授意」經查獲吸食毒品者乙,「再 次」向原毒販丙購買,並因而查獲多數毒品。
【題組】17.本案刑法如何評價甲警察的「授意 」行為?
(A)不該當教唆犯構成要件
(B)不具教唆犯之違法性
(C)不具違 法意識欠缺教唆犯罪責
(D)該當教唆購毒犯罪。


18.【題組】18.承上題(第17題),我國最高法院判決如何評價毒販丙「再次售毒」之行為?
(A)販賣毒品未遂罪
(B)販賣毒品既遂罪
(C)因警察授意行為違法不成罪
(D)因警察授意行為違法,查獲毒品無證據能力。


19.19.某北歐國家容許於特定場所吸食大麻,警察路檢若查獲來自該地區的外國友人攜 帶大麻後,其推說:「不知相關法律處罰規定」。刑法應如何評價此外國友人之 行為?
(A)不該當毒品危害防治條例第十條施用毒品之構成要件
(B)行為人 不知法律不具故意
(C)行為人不知法律無違法性
(D)欠缺違法意識得減輕罪 責。


20.20.X為獲取消費者信任,公然冒稱中央警察大學教官名義,誇大宣傳具「特定條件下 可透視衣物」(實際為具紅外線照相功能)之攝影器材,並以略低市場價格販賣 擴大市佔率。試問,此行為可能該當之犯罪?
(A)刑法第一百四十條「污辱公 署罪」
(B)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妨害公務罪」
(C)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 詐欺罪」
(D)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二「妨害秘密罪」。


21.21.現代刑事訴訟制度宣告「糾問制度」終結的重要特徵,在於「不『告』不 理」原則的確立。該原則中所謂「告」之訴訟意義,包括:
(A)告訴
(B)告發
(C)起訴
(D)自訴
(E)非常上訴。


22.22.犯罪被害人常感嘆:刑事訴訟法總是強調被告權利。相對地,刑事訴訟法 有關保障犯罪被害人權利的可能機制,包括:
(A)告訴權
(B)自訴權
(C)詰問證人權
(D)聲明異議權
(E)上訴權。


23.2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稱:「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影響人民 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甚鉅。人民之有犯罪嫌疑而須蒐集犯罪證據 之手段者,依法尚應經該管法院審核為原則。」試問,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 強制處分之規定中,原則符合上述「令狀主義」機制者為何?
(A)羈押
(B)拘提
(C)鑑定
(D)勘驗
(E)搜索。


24.24.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之一第一項與第一百九十六條之一第一項分別規定: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因調查犯罪嫌疑人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之必要,得詢 問犯罪嫌疑人或證人。試問,同樣適用於「犯嫌」、「證人」之刑訴程序機 制為:
(A)通知到場不得強制
(B)權利告知(第九十五條)
(C)辯護 人在場
(D)不自證己罪
(E)對質程序。


25.25.依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得選任辯護人」。本條文於刑 事偵查階段之實質意義在於:
(A)保障辯護人偵訊在場
(B)保障辯護人 搜索扣押在場
(C)保障辯護人檢閱卷宗證物
(D)保障辯護人證據調查請 求
(E)保障犯罪嫌疑人之緘默。


26.26.橫行都會街頭朝「背影美女」吐檳榔汁之X,幾經被害人驚恐報案,但總 未有所獲。某日,員警再次受理同樣報案,並隨即陪同回到現場,經該女 指認發現口嚼「檳榔」X。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X行為可該當污辱罪
(B)X行為屬告訴乃論之罪
(C)此情形該當準現行犯
(D)X行為屬親 告罪,不能以現行犯逮捕
(E)僅能勸說協同接受調查。


27.27.X持千元紙鈔向某商店購買飲料後匆忙駕車離去,商店老闆察覺有異,經檢 視係屬偽鈔,立即追出並將X所駕車輛車牌記下。商店鄰人見狀緊急向警局 提出「告訴」,警局受理後立即通報巡邏警網,警員甲於接獲通報三十分鐘 後,發現X所駕車輛停放在路邊並坐在車上。身著制服之警員甲見狀即「臨 檢」X要求出示身分證件。另外,警員乙見X西裝內部似放有皮包,隨即實 施「搜索」,取得皮包發現內有偽鈔十數張。X見狀已難脫身,乃「自白」 相關犯罪。請判斷上述相關法律概念說明,何者符合現行法規定?
(A) 告訴
(B)臨檢
(C)題中搜索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附帶搜索」
(D)題中搜索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二項「緊急搜索」
(E)自 白。


28.28.警察查獲甲、乙涉嫌聯手竊盜,然偵訊過程甲矢口否認參與犯罪,乙則承認 與甲聯手犯案。案經移送地檢署後,檢察官對甲、乙一併提起公訴。依司法 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的說理,審判程序中法院應如何適用「訴訟機 制」,方能以乙對甲的「供述」作為犯罪事實證明?
(A)應分離甲、乙之 審判程序
(B)進行交互詰問程序
(C)實施對質程序
(D)適用自白補強 法則
(E)應確保乙之不自證己罪。


29.29.有關現行刑事訴訟程序機制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犯罪嫌疑人能 否羈押,主要考量罪名輕重
(B)自白可藉其他物證確認可信而補足證據能 力
(C)被告自白可以證人供述作為補強
(D)檢察官緩起訴即具確定力, 不容再行起訴
(E)以被告所寄「恐嚇信」證明其恐嚇罪,乃屬傳聞書面不 具證據能力。


30.30.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二項前段規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 之」,下列有關本項「證據裁判主義」之敘述,何者為正確?
(A)犯罪事 實之認定應經「嚴格證明」
(B)「證據能力」應由法官依職權判斷
(C) 證據「證明力」概由法官自由心證
(D)犯罪事實證明程度應達不容合理懷 疑
(E)羈押審理程序適用證據裁判主義。


31.31.某甲「一刀刺死」某乙,對於甲行為刑法可能之評價為:
(A)殺人罪
(B)傷害致死罪
(C)過失致人於死罪
(D)正當防衛
(E)無罪。


32.32.刑法總則有關「構成要件」的規定,包括:
(A)故意過失
(B)既、未遂
(C)教唆、幫助
(D)不純正不作為
(E)純正不作為。


33.33.泳池救生員當班時,有人呼救卻因故未能救溺。此救生員「不法行為」於犯 罪分類上可能屬:
(A)故意犯
(B)過失犯
(C)抽象危險犯
(D)結果 犯
(E)實害犯。


34.34.以下何者屬刑法之「阻卻刑罰」事由?
(A)中止犯之中止行為
(B)詐術 結婚的行為,但民事法院未作撤銷婚姻裁判
(C)同財共居親屬的竊盜行為
(D)情侶殉情互灌安眠藥,但一方未死
(E)對於公務員行賄後配合偵辦 自白。


35.35.甲以百萬元賞金唆使乙殺丙,乙亦已持刀進入丙家附近埋伏,但警獲線報即 時攔阻,丙未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論以殺人預備罪
(B)甲論 以殺人未遂罪
(C)乙論以殺人預備罪
(D)乙論以殺人未遂罪
(E)甲論 以殺人既遂罪。


36.36.下述甲之行為何者為殺人罪的正犯?
(A)甲持槍押著乙殺丙
(B)甲乙共 同謀劃殺丙,乙動手殺丙
(C)甲義助乙殺人,幫乙壓制丙,便乙刺死丙
(D)甲以將殺害乙全家,恐嚇乙殺丙,乙果真殺了丙
(E)甲與乙素有嫌 隙,藉酒壯膽失神誤殺友人丙。


37.37.甲於五月十七日機車遭竊,於五月二十日逛街途中,發現該車正由乙騎乘, 為避免日後追車無門,「甲上前制止將乙推倒打傷,並趁其未起騎回機 車」。甲之行為如何論處?
(A)依法令行為
(B)正當防衛行為
(C)傷 害罪
(D)無罪
(E)搶奪罪。


38.38.有關「犯罪」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為人的品行素行惡劣
(B)行為人的行為不見容刑法的規範價值
(C)行為人應為刑事不法行為 承擔責任
(D)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刑法處罰的不法類型
(E)行為人之行為 目的動機不見容社會。


39.39.依據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有關刑法「誹謗罪」的說理,下列 敘述何項正確?
(A)「行為人發表言論為真」可阻卻違法
(B)「行為人 發表言論為真」之舉證責任在於被告
(C)「行為人發表言論為真」之證明 需達無合理懷疑程度
(D)行為人主觀犯意之舉證責任為檢察官
(E)行為 人善意發表有關刑法三百一十一條各項言論屬阻卻責任事由。


40.40.有關刑法「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第一百三十二條)與刑事訴訟法「偵 查不公開」(第二百四十五條)之說明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洩 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非屬身分犯
(B)報社記者應受「偵查不公開」之規 範
(C)報社記者可能因知偵查情節該當「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
(D) 目擊證人應受「偵查不公開」之規範
(E)目擊證人可能因知偵查情節該當 「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


懸賞詳解

未分類

...

50 x

前往解題

96 年 - 96 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二年制技術系入學考試_ 行政警察學系:刑法及刑事訴訟法#114550-阿摩線上測驗

96 年 - 96 中央警察大學學士班二年制技術系入學考試_ 行政警察學系:刑法及刑事訴訟法#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