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週邊商品-保溫瓶圖片票選活動 part2】只要填寫就能獲得1000Y,結束時間 2023/03/27 11:59:59。 前往查看
lvy>試卷(2022/04/20)

高三國文題庫 下載題庫

109 年 - 109 高三國文 第二次期中考國文#107376 

選擇:85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是:
(A)一「幀 」/「偵」訊/「禎」祥
(B)「潰」不成軍/振聾發「聵 」/翻箱倒「櫃」
(C)追「悼」/桂「棹」/「倬」立
(D)誤「謬」百出/「繆」思女神/「戮」力同心。


2.2.下列與戰爭相關的成語運用,正確的是:
(A)大批警察包 圍這個地區,準備「所向披靡」,一舉殲滅這群歹徒
(B) 那支常勝軍勢如破竹,總是把敵人殺得「投鞭斷流」
(C) 兩軍交戰,「棄甲曳兵」,盛大的軍容,氣勢真是壯闊
(D)國軍平時就「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隨時完成作戰的準備 。


3.3.〈戰士,乾杯!〉:「燈芯在搖,我的手在發抖,小火心不 安地跳著,眼前的人像累了,晃了晃身子,但那逼視我的眼 神,一直沒變。」「燈芯在搖」、「小火心不安地跳著」, 其實是作者刻意以外在景物來烘襯自己內心悲愴的情思。下 列選項,用法與之相同的是:
(A)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B)月景尤不可言,花態 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C)垂死病中驚坐起,闇 風吹雨入寒窗
(D)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 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4.4.下列各現代作家生平及相關作品敘述,配對正確的選項是:
(A)作品以散文為主,兼及劇本與報導文學,寫作風格諷刺 辛辣,余光中稱其文「柔婉中帶剛勁」。著有《地毯的那一 端》—林文月
(B)寫作風格以穠麗為主調,間隨題材內 涵而變異、突破,善於發揮其個人細膩、敏銳、多感、靈慧 等特質,透視力與感染力皆強。著有《女兒紅》—簡媜
(C)擅長描寫宜蘭羅東農村小鎮的人物,語言具有地方特性, 又充滿親情與溫馨。近年來對環保、生態及兒童文學均十分 關心,是一位具有人道精神的小說家。著有《鑼》—洪醒 夫
(D)創作兼跨小說、散文二類,而以散文成就為大。其 散文作品多憶舊抒情之作,典雅雋永、晶瑩醇厚,四十年來 ,膾炙人口,傳誦不衰,堪稱臺灣現代「回憶文學」之典範 。著有《橘子紅了》—林海音。


5.5.下列有關鄉土作家的說明,配對正確的是:(甲)民間尊稱為 「彰化媽祖」,以文學作品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是社會運 動的中堅人物:賴和(乙)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的戰 將,人稱是臺灣文壇「壓不扁的玫瑰」:楊逵(丙)以既浪漫 又寫實的筆調,再現家鄉蘭陽平原的風土民情,鄉鎮小人物 的生活風情和傳奇軼事,並在其中寄寓對鄉土的浪漫懷想: 黃春明(丁)自稱是「戇直而無變巧的農家子」,著有詩集《 泥土》、《向孩子說》:洪醒夫
(A)(甲)(乙)(丙)
(B)( 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6.6.〈戰士,乾杯!〉一文的主旨是:
(A)表揚杜熊一家人為 捍衛家園而犧牲奉獻的精神
(B)彰顯城鄉懸殊的差距,藉 以喚醒政府對原住民生活的重視
(C)展現原住民樂天知命 的本性與驍勇善戰的英雄本色
(D)揭示原住民的悲劇歷史 並深感愧疚,同時呈現原住民剛強堅毅的生命韌性。


7.7.下列有關〈戰士,乾杯!〉一文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其實在我的心目中,〈耶穌受難圖〉的旁邊,又多了 兩幀戰士的人像」:作者此時心中所浮現的人像分別是杜熊 的祖父與曾祖父
(B)「我還是朝著排滿照片的牆壁,拿起 還有幾滴酒的空杯子舉向他們,心裡喃喃地叫著:『戰士, 乾杯!』」:因「酒逢知己千杯少」,作者因而舉杯向牆上 英靈致敬
(C)「世界上,哪裡還有比這更辛酸的歷史?哪 裡還有比這更悲慘的少數民族的命運」:原住民被異族欺凌 的宿命引發了作者的慨嘆
(D)「一切都安靜下來了,靈歌 的裊繞,更顯得夜靜」:句中的「靈歌」指的是呼喚祖靈的 歌聲。


8.8.下列「 」內讀音皆正確的是:(甲)消「弭」: ˊ ㄇㄧ(乙)竹「 塹」: ˋ ㄑㄧㄢ(丙)「械」鬥: ˋ ㄐㄧㄝ(丁)挑「釁」: ˋ ㄒㄧㄣ(戊)「 骸」骨: ˊ ㄏㄞ(己)「拂」然而怒: ˊ ㄈㄨ(庚)「粵」語: ˋ ㄠ
(A)(甲)(乙)(丁)(戊)
(B)(乙)(戊)(己)(庚)
(C)(乙)(丁 )(戊)(己)
(D)(丙)(丁)(戊)(己)。


9.9.下列「 」內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爾「其 」自戕爾手/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
(B)況當共 處一「隅」/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C)「揆」諸出入相友之義/桓溫居「揆」,政由己出
(D) 勿懷「夙」忿、勿蹈前愆/「夙」興夜寐。


10.10.下列文句中,成語使用不當的選項是:
(A)為了達到人性 化管理的目標,公司決定將舊制度澈底「改弦更張」
(B) 每年農曆年底,家家戶戶「洗心革面」,煥然一新地迎接新 年
(C)閱讀歷史可以讓人記取前人的教訓,提醒讀者「勿 蹈前愆」
(D)自古以來「物窮必變」,一時的得失其實不 必耿耿於懷。


11.11.春秋時的秦國與越國相距甚遠,故以「秦越之異」形容極為 疏遠。下列「 」中的詞語,亦有相隔遙遠之意的是:
(A)也不知他在「楚館秦樓」貪戀著誰,全不想養育的深恩義
(B)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
(C)妙選高門,以 諧「秦晉」
(D)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12.12.下列有關〈勸和論〉文意的說明,正確的是:
(A)「人心 之變也,自分類始」:要改變人的思想,要先從學會分別人 與禽獸的不同處做起
(B)「雖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而或 朋從之也」:即使是正人君子,也會受到朋友的影響而與之 相附和
(C)「無分土,無分民」:不分土地肥沃或貧瘠, 不分身分富貴或貧賤
(D)「若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 如果還劃分彼此的界限,在王法施行的地區必定依法處分。


13.13.閱讀下文,推論下列最符合作者期望的選項是:「願今以後 ,父誡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洗心,勿懷夙忿、勿蹈 前愆,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一體同仁。」(鄭用錫〈 勸和論〉)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人不獨親 其親,不獨子其子
(C)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 道
(D)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4.14.有關〈勸和論〉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夫人與禽 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意謂人、獸、正 、邪之間僅一線之隔
(B)「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而能親 其所疏」意謂兼善天下,方可能達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C) 「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指 明引起械鬥的原因是人們心生分類而相互否定對方
(D)「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是祈禱上天勿降下災厄 ,人們才能努力生活。


15.15.〈勸和論〉是論辨類文章,以下有關論辨類文章的敘述,錯 誤的選項是:
(A)荀子的〈勸學〉闡明「環境」的重要, 文中強調有恆專一的學習態度,勉勵士人成材達德
(B)黃 宗羲的〈原君〉旨在檢討君主專制,發揚民主思想,闡明君 主的職分在為民興利除弊
(C)《禮記.大同與小康》藉由 孔子回答子游的問題,暢論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分別
(D)顧 炎武的〈廉恥〉援古論今,強調身處國家危亡之際,士大夫 應「行己有恥」。


16.16.下列「 」中的字,字音完全相同的是:
(A)老「聃」/ 虬「髯」/荏「苒」
(B)木「訥」/蚊「蚋」/老「衲」
(C)無遠「弗」屆/法家「拂」士/「氟」化物
(D)都「 邑」/「挹」注/「悒」鬱。


17.17.下列「 」中的字,字義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音聲「 相」和,前後相隨/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B)天下皆 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
(C)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早晚「下」三巴 ,欲將書報家
(D)萬物作焉而不「辭」/停數日,「辭」 去。


18.18.有關〈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的釋義,正確的選項是:
(A)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想要占有優勢地位,必須懂得 以言論控制百姓
(B)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想要率領人民 ,必須先成為人民的榜樣
(C)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聖人雖 位高權重,人民卻願意遵從領導
(D)處前而民不害:身居 萬民之前,而人民不覺得受到妨害。


19.19.「老子以為所有造成相對或本身相對的東西都應去除,因為 天下大大小小的紛爭,無不由此而起。」最能詮釋這個觀念 的文句是:
(A)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 能為百谷王
(B)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C)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D)天之道,利而不害。聖 人之道,為而不爭。


20.20.《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上述可與老子之言相印證的是 :
(A)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B)長短相形,高下 相傾
(C)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D)處上而民不重, 處前而民不害。


21.21.中國人觀水有得,往往取喻於水。下列有關水的文句,敘述 正確的是:
(A)老子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 之能勝」說明聚沙成塔、積水成淵的道理
(B)孟子以「原 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爾」期勉人要愛惜光陰
(C)李後主以「問君能有幾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對愛情的追悔之意
(D) 蘇軾以「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喻說「變」與「不變」的 道理。


22.22.《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 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下列選項中對國君施政的描述 最可與之相闡發的是:
(A)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 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B)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 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
(C)文武爭馳,君臣無事, 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D)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23.23.《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有關此段文字的 說明,正確的是:
(A)強調仁義、智慧、孝慈與忠君的重 要
(B)認為知識分子是國家動亂的根源
(C)與儒家所提 倡的道德修養、忠君愛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D)可與「絕聖 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的論點相呼應。


24.24.下列「 」中的字音,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A)罪惡淵「 藪」/精神抖「擻」/「數」見不鮮
(B)西門「町」/岸 芷「汀」蘭/酩「酊」大醉
(C)鳴囀「啁」啾/「賙」濟 窮人/臺灣「鯛」魚
(D)「躡」手躡腳/「囁」囁嚅嚅/ 「懾」人心魄。


25.25.日本名導黑澤明將芥川龍之介〈竹藪中〉改編後拍成電影《 羅生門》,此後「羅生門」成為慣用語,指對同一件事有不 同的陳述,令人難以明瞭真相。而一般慣用語多為三字格, 不同於書面典雅的成語,口語色彩濃厚。下列慣用語與成語 的意義,不可替換使用的選項是:
(A)耳邊風/置若罔聞
(B)殺風景/焚琴煮鶴
(C)和稀泥/和光同塵
(D)掉書 袋/引經據典。


26.26.下列關於〈竹藪中〉的句意闡釋,不正確的選項是:
(A) 「那女人彷彿是一尊菩薩」:形容女人如菩薩般莊嚴美麗
(B)「你們殺人不用長刀,只用權力、用金錢,甚至只憑一張 嘴就夠了」:讚揚法官等掌權者位尊權大
(C)「妻子出神 地抬起頭,我從未見過妻子像那個時刻那樣美」:武士認為 妻子沉醉於甜言蜜語,動了真情
(D)「我要殺那男人,我 也不想用卑鄙的手段。為他解開繩子後,叫他拔刀來決鬥」 :代表著光明磊落的君子之爭。


27.27.關於芥川龍之介著名小說〈竹藪中〉的主旨,下列敘述最符 合的選項是:
(A)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 飛」,強調現實生活中的感情是無法憑恃的
(B)所謂「當 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事者習於妄加推測,局外人的論述 往往較為客觀
(C)權勢決定一切,人生充滿不公平:居上 位者可憑藉巧言殺人不見血,平民百姓卻得償命
(D)人善 於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同一事實可能被編織成不同的故事 ,所謂的真相並不存在。


28.28.敘事觀點是一部小說呈現情節的角度。透過敘事觀點,可了 解敘事者是透過什麼人的眼睛來看故事、從什麼人的角度來 說故事。其中第一人稱觀點是以「我」的角度出發,觀察故 事的發展;而第三人稱觀點的敘事者為「他/她」的行為表 現及心態。下列小說片段,屬於「第三人稱敘事觀點」的選 項是:
(A)黃開華,快樂,不知愁的大孩子,才十七歲。 一張紅噴噴的圓臉,一雙靈活的黑眼珠,他常常做跑步的動 作
(B)結果我們不期而遇。正確說應該是,彼此正欲避開 目光時亦就彼此看見了。我脹熱臉立刻輸誠,他聽了淡然道 :「是麼?」像是我說謊
(C)那是在我逝去的光耀的青春 裡所發生的一小件事。那時候,我還很年輕,年輕該是一個 美麗的花季
(D)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 門,趙貴翁的眼神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 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 如此。


29.29.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多取材於歷史傳說、宗教故事與個人經驗 ,歷史傳說部分,亦有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的作品,屬於這 類的選項是:
(A)釋迦牟尼眺望著地獄中的景象,想起犍 陀多生前曾救過蜘蛛一條小命這項善舉。於是,釋迦牟尼興 起想酬報他曾做過善舉的念頭,打算盡可能將他從地獄中救 出來。恰巧,側頭一望,釋迦牟尼發現翠綠的蓮葉上,正有 一隻極樂世界的蜘蛛在織牽美麗的銀絲網。釋迦牟尼輕輕捎 來一縷蛛絲,自晶瑩如玉的白蓮間,一直線垂至遙遙深邃的 地獄底層
(B)「那樣,寵辱之道,窮達之運,應該嘗過來 了。那是很好的,所謂生,和你所做的夢,沒有幾多的差異 。於此,你的人生的執著與熱,也就醒了吧!得喪之理,生 死之情,由此看來,原是無聊的。—不是這樣嗎?」盧生 凝然地聞著呂翁的話,當對手確切地詢問時,便抬起青年似 的顏面,閃著眼光,這樣說:「因為這是做夢,我還想生, 如那夢的覺醒似的,這夢覺醒之時,就要來吧!直到其時之 到來,我還想『真摯地生活了』似的生存。你不作如此想嗎 ?」呂翁顰蹙著臉,也不答是,也不答否
(C)若是要說禪 智內供的鼻子,在池乃尾地方是沒有人不知道的。長有五、 六寸,從上唇的上面一直垂到下巴下面,其形狀從鼻根到鼻 尖都同樣粗,可以說是像細長的香腸的東西,吊在臉的中央 4 。年紀已五十歲出頭的內供,從早昔做沙彌的時候到現在已 升任為內道場供奉之職,內心始終為這個鼻子所苦悶。當然 表面上,現在也還是裝著毫不在乎的樣子。這不只是想到以 應專心渴望來世淨土的僧侶之身,還掛念著鼻子是一件不妥 當的事,主要還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成天在乎鼻子的事
(D)因為近兩三年,京都曾經多次遭受地震、颱風、火災和 饑荒等災變,使京城變得異常蕭條。據舊記所載,甚至連廟 宇中的佛像和佛具都被打碎,而那些大廟柱子包金銀箔片的 木頭,也都堆積路旁,被當作普通的薪柴賤價求售。京中都 沒落至此,羅生門的殘破自不待言了。荒蕪的羅生門只有狐 狸及盜匪出沒,最後連沒人認領的屍體,人們也都習慣把它 丟棄到羅生門。每當黃昏,臭氣熏天加上陰森的氣氛,令人 們不敢在這附近走動。


30.30.請選出下列選項中,錯別字最多的選項
(A) MP3 的媚力, 已使年青人驅之若騖、瘋狂收集
(B)也使合法音樂市場原 有獲利體製被 MP3 逼得近乎崩潰
(C)而讓人提心掉膽的是 :唱片業者已發出最後通諜,要求司法加強取締校園中的非 法下載行為
(D)若是一味姑息,不僅愛之是足以害之,助 漲歪風之餘,也無法使大眾回到合法音樂的懷抱。


31.31.有關〈竹藪中〉一文的評析,錯誤的選項是
(A)人物心理 的描寫細膩幽微,擅於營造故事的氛圍
(B)角色經營成功 ,每一個人的想法與說話都恰如其分
(C)情節的發展曲折 生動,充滿懸疑與張力
(D)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陳述己 身的看法,文末呈現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


32.32.下列各組「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刑」 馬作誓/「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B)「尋」君去就之際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C)驅馳氈裘之長,「寧」不 哀哉/「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D)迷途知反,往哲是「 與」/「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33.33.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前後意義相近的是:
(A)「所 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
(B)「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C)朱輪華轂,擁旄萬 里,「何其」壯也/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D)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望之「儼然」,即之也 溫。


34.34.「魚游沸鼎」比喻處境危險。下列與之意思相同的成語是: (甲)奔車朽索(乙)虎尾春冰(丙)釜中生魚(丁)幕上燕巢(戊) 披髮纓冠(己)危如累卵
(A)(甲)(乙)(丙)(丁)(己)
(B)( 甲)(乙)(戊)(丁)(己)
(C)(甲)(丁)(戊)(己)
(D)(甲)( 乙)(丁)(己)。


35.35.談話或行文時,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借其他名稱或語句來 替代的修辭稱為「借代」。例如〈勸和論〉中「干戈之禍愈 烈,村市半成邱墟」,即以「干戈」代「戰亂、兵事」。下 列使用此種修辭法的選項是:(甲)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乙)沛 公不勝桮杓(丙)歌吹為風(丁)對穹廬以屈膝(戊)佩紫懷黃(己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庚)頭髮上指,目眥盡裂(辛)揆諸出 入相友之義
(A)(甲)(丙)(丁)(庚)
(B)(甲)(乙)(丁)(戊 )
(C)(乙)(戊)(己)(辛)
(D)(丙)(戊)(庚)(辛)。


36.36.〈與陳伯之書〉:「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 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句型變化和下列選項相同 的是:
(A)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B)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D)西伯幽而演《 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 思。


37.37.「吞舟是漏」是比喻法網寬疏,連犯大罪的人都可以放過。 這種修辭是譬喻中的「借喻」用法。下列文句,亦使用「借 喻」的是:
(A)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以「燕 雀」喻庸俗小人,以「鴻鵠」喻豪傑志士
(B)將軍松柏不 翦,親威安居—以「松柏」比喻墳墓
(C)對穹廬以屈膝 —以「穹廬」比喻北魏朝廷
(D)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 —以「佩紫懷黃」比喻佩紫綬、懷金印的高官。


38.38.關於〈與陳伯之書〉一文,闡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昔因 機變化,遭遇明主:強調「不遠而復,先典攸高」的明智判 斷
(B)刑馬作誓,傳之子孫:說明北魏「倔強沙塞之間, 欲延歲月之命」的頑強
(C)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 、昌海,蹶角受化:展現「弔民洛汭,伐罪秦中」的成果
(D)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印證聖 朝「屈法申恩,吞舟是漏」的寬大胸懷。


39.39.關於〈與陳伯之書〉一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文以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最能動之 以情,委曲盡致
(B)「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在 暗示陳伯之應該棄齊降梁
(C)陳伯之背叛蕭梁的原因是欲 「立功立事,開國稱孤」
(D)「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 西河」與「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文意相近。


40.40.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 芍」藥/斗「杓」東指/「玓」瓅
(B)繾「綣」難捨/燒 酒海「蜷」/「踡」伏
(C)獨樹一「幟」/愛恨交「織」 /擅離「職」守
(D)別來無「恙」/洪流滉「瀁」/奉「 養」父母。


41.41.修辭學上的反諷是指言辭的反諷,或者稱為「倒反」,主要 是指言辭表面的意義和作者內心真義相反的修辭法。現代詩 中使用反諷手法,可以從矛盾情境中產生奇趣。下列詩作, 並未使用此種修辭手法的是:
(A)給我一塊土地/黑濁的 廢水/養肥腥臭的魚/灰茫的毒氣/充實迷路的雲/給我一 塊土地/稻穗蛻變成煙囪/森林精簡為廠棚/給我這個夢/ 夢中的夢想明天將會完成(向陽〈秋分〉)
(B)天空很大 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大地很慷慨/鋪上銀亮的冰雪 保護牠/這隻小鳥雙翅瑟縮/這隻小鳥渾身顫抖/求救,求 救/天地含笑聽牠的啁啾(向陽〈小寒〉)
(C)那純粹是 另一種玫瑰/自火焰中誕生/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 戰/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 /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而在妻 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便是太陽 (瘂弦〈上校〉)
(D)他拉緊鹽漬的繩索/他爬上高高的 桅桿/到晚上他把想心事的頭/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而地球是圓的/他妹子從煙花院裡老遠捎信給他/而他把她 的小名連同一朵雛菊刺在臂上(瘂弦〈水夫〉)。


42.42.在語文中,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寄寓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 或精神的修辭技巧,叫做「象徵」,例如「馬鞍藤也橫遭截 肢斷軀/卻仍不死心」,以「馬鞍藤」象徵微小的力量也能 保護自己生長的土地。下列選項亦使用象徵修辭的是:
(A)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B)時間是甘美的果汁,生命 是五月和悅的南風
(C)不知道有誰在撕毀著我的翅膀,使 我不能飛揚
(D)我在地毯的那一端等你!我等著你。


43.43.關於向陽〈小寒〉一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詩中以鳥 之「小」對比天地之「大」,強調小鳥以小搏大的無力,以 喚起人類的惻隱之心
(B)小鳥向天空、大地「求救、求救 」,連續堆疊「求救」二字,表現小鳥的急迫不安與生態破 壞的情狀危急
(C)面對小鳥的求救,天空與大地大方地伸 出援手,而小鳥卻瑟縮顫抖,表示為時已晚,於事無補
(D)最後,小鳥呼救無門,掉光了翅膀,而雪花飄飄埋葬了牠, 暗示無謂的犧牲與愚昧。


44.44.請判斷下列詩句所吟詠的植物,選出正確的選項:(甲)走過 /才知道那是中年/以後弄皺的/一張臉/凹的是 舊疾/ 凸的是 新傷/談笑之間/有人說/涼拌最好(乙)搖搖擺擺 ,把腳尖併攏/綠綠油油,把手臂高舉/迎著和風/迎著第 一聲鳥鳴/成體操隊形/散—開/一散,就是/千里(丙) 每年秋劫之後,萬花落盡/你擎一叢叢紅豔/如擎一支一支 火炬/自冰冷冷的封凍下,默默燃炬
(A)黃瓜/蒲公英/ 聖誕紅
(B)苦瓜/水稻/聖誕紅
(C)黃瓜/水稻/火鶴
(D)苦瓜/蒲公英/火鶴。


45.45.下列關於現代詩人的說明,正確的是:
(A)吳晟詩作內容 多以關懷臺灣現實為主軸,或親近鄉土,或深究歷史。早期 嘗試創作閩南語詩,著有《十行集》
(B)瘂弦與張默、洛 夫合稱「創世紀鐵三角」,作品具有中國北方小調風味,擅 寫人物詩,例如〈坤伶〉、〈上校〉、〈鹽〉三首,表現悲 憫情懷
(C)紀弦有「詩壇常青樹」之稱,籌組現代詩派, 主張縱的繼承
(D)洛夫本名王慶麟,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 詩人,詩壇譽為「詩魔」,詩風晦澀難解,例如〈因為風的 緣故〉。


46.46.關於現代詩發展的闡釋,不正確的是:
(A)名為現代,即 相對於「古典」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 而胡適的《嘗試集》為最早的新詩集,在五四運動中胡適的 白話文學革命達到高峰
(B)徐志摩吸收西洋詩的格律美, 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人合創「新月詩社」,《漂鳥集 》作於此時,為新詩的第一個輝煌時期,講究聲韻與情采
(C)臺灣詩壇三大詩社中,現代派詩社主張「橫的移植」,其 中紀弦為現代派旗手;藍星詩社又被稱為沙龍詩社,尤以覃 子豪、余光中等人為代表,主張新詩來自於古典「縱的繼承 」;而創世紀鐵三角張默、洛夫、瘂弦,則倡導超現實主義 ,理論與創作並進
(D)臺灣的本土詩社以笠詩社最具代表 性,集結本土詩人如詹冰、白萩等,表現鄉土情懷;而蕭蕭 創立的大地詩社則與龍族詩社相互輝映。


47.47.下列有關〈秋分〉與〈小寒〉的詩句詮釋,何者錯誤
(A) 一隻小鳥向大地求救/天空很大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 —反諷天空遭受嚴重汙染
(B)一隻小鳥要救天空/一隻 小鳥要救大地/天空不開口/開出羅網網羅牠—小鳥遭受 人為的傷害
(C)給我一塊土地/稻穗蛻變成煙囪/森林精 簡為廠棚/給我這個夢/夢中的夢想明天將會完成—工業 發展將給人們帶來環境毀壞的惡夢
(D)給我一塊土地/清 水漾盪在河中/白雲徘徊到窗前/給我這個夢/夢中的夢想 昨天已被實現—水清雲白的美麗大地只是一場夢。


48.48. ( )下列各選項「 」內的成語,替換後意思不變的是:
(A) 執政者對人民的剝削「日削月朘」,使人民苦不堪言:宵衣 旰食
(B)此處近年來房價驚人,不是「市井小民」所能負 荷的:鐘鼎之家
(C)國君將人民「視如草芥」,罔顧其生 存權利:棄如敝屣
(D)雖然有雄心壯志,但沒有施展的舞 臺,也只能「廢然長嘆」:痛心疾首。


49.49.下列「 」中所代表的對象,可用以指百姓的選項是:(甲) 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乙)雍也可使「 南面」(丙)躋身「九五」之位(丁)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 輿」馬驚(戊)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己)燔百家之 言,以愚「黔首」
(A)(甲)(丁)
(B)(甲)(己)
(C)(丙 )(戊)
(D)(乙)(丙)。


50.50.下列關於篇章結構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A)黃宗羲〈 原君〉先批判古人自私自利,後論述今之君主失職,再對比 古今君臣關係,末段呼應首段,重申立君之意
(B)歐陽脩 〈醉翁亭記〉描寫山水之美與宴遊之樂,側面反映自己在滁 州的治績,並抒發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C)《墨子.公輸 》先從實務面破解雲梯攻勢,再以道義和利害說服公輸盤和 楚王,終使楚王收回成命
(D)蘇軾〈赤壁賦〉透過主客間 的對話,描述由悲而喜而樂的心路歷程,並以風月山水之景 貫串全文。


51.51.下列關於〈原君〉一文,闡釋正確的選項是:
(A)「豈古 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古今人情相 同,皆好逸惡勞難以接受君王統治
(B)「後之為人君者不 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 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 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後代君主不許百姓好逸 惡勞,嚴密掌控思想
(C)「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 、務光非絕塵也」:因為明白了為君之職分,大家都能如許 由、務光一樣避讓君位
(D)「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 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百姓受到小儒的誤導 ,誤會國君,讓國君孤身奮鬥。


52.52.下列關於經典篇章的詮釋,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歸有 光的〈項脊軒志〉以書房的變遷沿革為線索,借屋懷人,並 以「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以抒寫自己有為有 守、居易俟命的懷抱
(B)曹丕的《典論.論文》點明「文 人相輕」的通病,並評論當代建安七子作品的優劣,次論文 章體裁及功用,強調文章的價值,賦予文學獨立生命,影響 深遠
(C)方孝孺的〈指喻〉先敘事後議論,以指病為喻, 說明禍患乃發於細微之處,並提出防微杜漸的方法在於「早 謀」和「速治」
(D)黃宗羲的〈原君〉在探討設立君王的 意義,對君王一心為己私利而荼毒百姓的虐行不以為然,強 調西力東漸、列強興起之際,中國應廢除君王制度,實施民 主共和。


53.53.關於(甲)、(乙)、(丙)三段文字之間關係的描述,最恰當的 是: (甲)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 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 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 。 (乙)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 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 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 矣,未聞弒君也。」 (丙)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 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 ,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 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 食周粟。
(A)(甲)從(乙)的觀點出發,藉由否定(丙)的真實性提出論述
(B)( 甲)從(丙)的觀點出發,藉由肯定(乙)的民本思想展開論述
(C)(乙) 從(丙)的觀點出發,藉由重新定義「仁義」,反駁(甲)的論點
(D)( 乙)從(甲)的觀點出發,藉由否定「君臣關係」,批評(丙)的論點。


54.54.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蘭亭集 序〉為贈序類作品,意在贈人以言
(B)〈鴻門宴〉選自《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是正史之祖、通史之祖、編年 體之祖
(C)〈與陳伯之書〉是書牘類名作,是標準上行公 文
(D)「原」乃推論事理本源,為論辯體之一。名作如黃 宗羲〈原君〉、曾國藩〈原才〉。


55.55.下列「 」中的字,更換後意義不變的有:(甲)「趣」舍萬 殊:取(乙)馬「作」的盧飛快:馳(丙)「某」業所就,孰與 仲多:他(丁)吾嘗「跂」而望矣:企(戊)「蹞」步千里:跬( 己)涉血於「友于」:親友(庚)「置」車騎,脫身獨騎:棄( 辛)許由、務光非「絕塵」:陳跡
(A)(甲)(乙)(丁)(戊)
(B)(乙)(丙)(庚)(辛)
(C)(甲)(丁)(戊)(庚)
(D)(丁)( 戊)(己)(辛)。


56.56.〈原君〉:「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 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句中「不便於其言 」者,不包括下列哪些言論
(A)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B) 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C)聞誅一夫紂矣 ,未聞弒君也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7.57.下列有關〈小國寡民〉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復 結繩而用之」表示嚮往上古純樸寡欲的生活
(B)「什伯之 器」指的是農耕器具
(C)「雖有舟輿,無所乘之」意謂交 通之不便
(D)「重死而不遠徙」意謂其地無商業活動。


58.58.下列各組文句,前後意義相近的是:(甲)是以聖人為腹不為 目/養心莫善於寡欲(乙)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樂盤遊, 則思三驅以為度(丙)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屠毒天下之肝腦, 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丁)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用/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A)(甲)(丁)
(B)(乙 )(丙)
(C)(甲)(乙)
(D)(丙)(丁)。


59.59.下列出自《老子》的文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甲)使有什 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言生活型態單純,人民 安土重遷(乙)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言不用智巧,復返真純(丙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言自足於心,不待外求 (丁)老死不相往來:言人情淡薄,互不關心(戊)江海所以能 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言謙沖自牧,有容乃大(己)有無 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言事物相反相對, 不可移易
(A)(甲)(乙)(丙)(戊)
(B)(甲)(丁)(戊)(己)
(C)(乙)(丙)(丁)(己)
(D)(乙)(丁)(戊)(己)。


60.60.下列文句中,最能展現〈十一月的白芒花〉一文主旨的選項 是
(A)這時已無所謂哀愁,已超越了哀愁,也似乎沒有什 麼美麗,沒有什麼一定要使你為它醉心的美麗
(B)我記憶 裡的白芒花,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 徵,永不止息的啟示
(C)就在防風林外,一片潔白的沙灘 上,白芒花也開著,朝碧藍的大洋,永不休息的浪,它開著 ,在風裡
(D)那些以及更久更久以前的白芒花,在山谷, 河床,在丘陵上,漫山遍野,清潔而且沒有顧忌,如此活潑 ,自由,好奇。


61.61.下列文句中,使用了將主觀情感投射至外物之筆法的是
(A)這時我斜斜靠著座椅,看它一簇一簇在潮溼的山坡飛逝, 忽遠忽近,低著頭。似乎並沒有風,但不知道有沒有雨
(B)起初她的掌心是涼的,大概非常焦慮,等我慢慢退燒,她的 掌心就變成溫暖的,撫在我醒轉的眉目之間,很舒服,很安 全
(C)知了聲在樹林裡聚響,路旁遠近都是兀自將開放的 挺直的白芒花,我們偶爾停步休息,在一棵高大闊葉的喬木 下,對著山坡下的樹林喘氣
(D)我注意到山頂俯身來看的 ,又是一些欣悅的白芒花,而坡底更有許多白芒花,也都在 前後搖動,興高采烈地看我們。好風緩緩吹過,知了乍停而 續,又停了。


62.62.〈指喻〉一文所闡述的主旨精闢深入,可與下列何者相闡發
(A)禍患常積於忽微
(B)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
(C)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D)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 以干譽。


63.63.「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 終至於不可為。」這段話所強調的重點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B)民之歸仁也,猶水 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C)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 雖大國必畏之矣
(D)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 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64.64.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 選項是:(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乙)擊之有 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 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 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 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 /近悅遠來。〔105.指考〕


65.65.下列文字所描繪的人物,其時代先後順序正確的選項是:(甲)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乙)王業不偏安,兩表於今懸日月;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 駐風雲(丙)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 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丁)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 泥中,頭頂藍天,無需潁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
(A)(甲)(丙)(乙)(丁)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66.1.譬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下列選項,運用了「譬 喻」修辭的是:
(A)燈芯在搖,我的手在發抖,小火心不 安地跳著,眼前的人像累了,晃了晃身子,但那逼視我的眼 神,一直沒變
(B)禿光葉片的梧桐,好像整條街都高舉著 一隻又一隻吶喊抗議的手,那樣的血脈賁張
(C)我的心變 得好脆弱,好像不能再裝載一點什麼
(D)蟬聲是一陣襲人 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 (E)腦海浮現過去看來很 平常的插秧景象,卻一時令我感動得冷縮了一下。因為想像 到過去廣大的農民,在烈日下,在霜風裡,對天對大自然行 大禮,跪爬倒退,把三炷香一一地插遍大地。


67.2.〈戰士,乾杯!〉:「他(外祖父)說我們燒死了一窩螞蟻 ,然後你又在別的地方看到螞蟻的時候,你就知道剛才那一 窩螞蟻,並沒有被燒死。」杜熊引述外祖父之言,所反映出 的意義包含:
(A)有慘烈犧牲的心理準備
(B)原住民自 比如同螞蟻遭受攻擊
(C)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他們就會抵 抗,就還有希望
(D)原住民有強韌的生命力 (E)保全個 人生命以求更有大用。


68.3.關於〈戰士,乾杯!〉一文的情感流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作者以「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定位,明確地將彼 此作出區分
(B)將所謂的「異族侵略者」指向日本殖民政 府
(C)作者身為漢人,背負著結構暴力的原罪而感到自責
(D)對於原住民戰士身不由己的參戰,深感悲哀與不捨
(E)文題以「戰士,乾杯!」主要是表達對這些戰士的虧欠、同 情與禮敬。


69.4.下列「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乃」同此 血氣,同此官骸/「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雖 」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C)若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 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D)勿懷「夙」忿、勿蹈前愆/ 「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E)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 不「休」哉/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70.5.兩個相同意義的字組成一個詞,稱為「同義複詞」。下列選 項「 」中的詞語,屬於同義複詞的是:
(A)戰士軍前半 「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B)畫堂鸚鵡鳥,「冷暖」不 相知
(C)然同自內地「播遷」而來,則同為臺人而已
(D)「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E)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 」。


71.6.下列「 」中的詞語,使用完全正確的是:
(A)優秀稱職 的外交官,往往能「折衝樽俎」,化干戈為玉帛
(B)不在 其位,不謀其政,你這樣「張冠李戴」地替他寫企劃案並不 恰當
(C)「天地不仁」,太陽照著好人也同時照著壞人, 它的愛是無所偏私的
(D)我們若能知足,「反璞歸真」, 便沒有那麼多煩惱 (E)他生活雖然困苦,卻能「輕裝簡從 」不以為苦,這種胸懷實在令人佩服。


72.7. ( )古人觀察大自然,從中體會出人生的道理。下列所舉自然現 象與所印證的人生道理相容的是:
(A)江海所以能為百谷 王者,以其善下之—謙卑低下,以容萬物
(B)逝者如斯 夫!不舍晝夜—時光飛逝,惜時力學
(C)原泉混混,不 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立志遠大,遵循法則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E)水就溼,火就燥—物各從其類。


73.8.〈竹藪中〉的武士因為起了貪念,聽信多襄丸山中有寶物的 謊言,被誘進山裡,自招其禍。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用成語 「引狼入室」來比喻。以下與動物有關的成語,皆用以表達 「負面、譴責」之意的選項是:
(A)狐群狗黨/犬馬之勞
(B)狼心狗肺/一丘之貉
(C)狼狽為奸/童顏鶴髮
(D) 狐假虎威/鳳毛麟角 (E)豺狼當道/蠅營狗苟。


74.9.〈竹藪中〉裡的七個人物都是典型人物,有各自代表的身分 、也有各自相應的表達方式。請問下列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老媼:用語輕率隨便,頭腦簡單,喜妄加推測
(B)樵 夫:不確知的口吻,意外中夾雜著感慨與同情
(C)衙役: 陳述主觀,拉扯其他案件,武斷推論凶手
(D)行腳僧:一 味袒護所愛之人,所說盡都是好的 (E)武士之妻:心思細 膩,感情強烈,因主觀認定而做出極端的反應。


75.10.下列「 」中的詞語,分類說明正確的是:
(A)「松喬之 壽/松鶴遐齡/浮雲朝露」—形容高壽
(B)「鍥而不舍 /端言蝡動/為山九仞」—形容持之以恆
(C)「同室操 戈/入室操戈/兄弟鬩牆」—形容兄弟互殘或內部紛爭
(D)「秋毫無犯/風行草偃/近悅遠來」—形容德政
(E) 「魚游沸鼎/奔車朽索/虎尾春冰」—形容極其危險。


76.11.〈與陳伯之書〉一文中,丘遲採用許多不同的角度勸說陳伯 之,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曉之以理:讚揚陳伯之昔日 棄齊投梁的「是」,斥責今日棄梁投魏的「非」
(B)明之 以害:看過去慕容超、姚泓的例子,還有現在北魏朝廷的亂 象
(C)威之以勢:文武勳舊盡皆受封,並可傳之子孫
(D)動之以情:以江南美景之盛,觸動陳伯之的鄉關之思
(E) 誘之以利:當今皇帝盛明,外族來朝,弔民伐罪之師莫可抵 擋。


77.12.透過文學作品,往往可以了解詩人的性格及其關注的課題, 下列各選項配對正確的是:
(A)「沼澤溼地洶湧的生機/ 倉皇走避不及/死亡的驚呼警鐘般響起」:吳晟透過溼地生 命力的式微,傳達對生態失衡的憂心
(B)「天妒佳偶,只 橫刀一分/就把美滿截成了兩半/一半歸戰前,一半給亂後 」:余光中藉「橫刀」比喻戰爭帶來的傷害性,也藉此切割 出詞人李清照創作的分界
(C)「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 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紀弦以狼自況, 表現其堅持理想的自負
(D)「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 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徐志摩追求美的代表作
(E)「一隻小鳥向大地求救/天空 很大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吳晟以小鳥向天地求救 無門,盼能喚醒人類的環境意識。


78.13.下列言論,含有護生惜物的觀念是:
(A)釣而不綱,弋不 射宿
(B)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C)數罟不 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 勝用也
(E)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79.14.下列各組「 」內的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曾」 不慘然/「曾」不異夫腐鼠
(B)獨「私」其一人一姓乎/ 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C)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後之 「為」人君者不然
(D)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名之為 獨夫,「固」其所也
(E)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


80.15.「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 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 黃宗羲提出對於君王的善惡,臣民會有相應的態度。下列各 文句,也可說明君民之間彼此相對相應的是:
(A)民以君 為心,君以民為體
(B)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C)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D)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 臂之扞頭目而覆胸腹也
(E)撫我則后,虐我則讎。


81.16.《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唯我與爾有是夫!』」反映古代士大夫對於「出仕」或「退 隱」的態度,下列文意和這種態度相似的選項是:
(A)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B)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
(C)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 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D)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 從辟世之士哉
(E)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 ,其國亡。


82.17.〈原君〉一文充滿民本思想。下列選項也有民本思想的是:
(A)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 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B)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C)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D)憲令著於官府,賞罰 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也
(E)聖人處無 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83.18.下列「 」中詞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心裡正有一種 歲月「悠悠」的沉鬱:眇遠無盡的樣子
(B)母親的面容和 聲音向我呈現,寧靜「超然」:公正客觀的樣子
(C)熱天 裡和母親在灰土小路裡「蹀躞」趕路:小步行走的樣子
(D)我聽見四處鳥聲,細碎「嚶嚀」:形容聲音清脆嬌細
(E) 過完收割後的水田,「蔥蘢」的菜園:荒蕪而雜草叢生的樣 子。


84.19.文學作品中,常利用象徵事物詮釋主題。下列篇章及其象徵 事物,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賴和〈一桿「稱仔」〉: 「撲的一聲,巡警把『稱仔』打斷擲棄,隨抽出胸前的小帳 子,把參的名姓、住處,記下。氣憤憤地,回警署去。」以 「稱仔」被打斷,象徵正義公理的喪失
(B)魯迅〈孔乙己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 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 以孔乙己不善營生,象徵清末朝政的腐敗
(C)琦君〈髻〉 :「我手中捏著母親的頭髮,一綹綹地梳理,可是我已懂得 ,一把小小黃楊木梳,再也理不清母親心中的愁緒。因為在 走廊的那一邊,不時飄來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以母 親的髮量稀疏,象徵青春年華不再
(D)陳列〈玉山去來〉 :「到達位於玉山山脈主脊上的所謂風口的大凹隙時,形勢 大改。山野大地好像在我來不及察覺之際忽然在我腳下翻轉 了半圈,上坡時一路被暗暝龐大的嶺脈遮住的東邊景觀,轉 瞬間出現在我一下子舒放拉遠開來的眼底裡。」以玉山的高 聳挺立,象徵作者的心志高潔、眼界高遠
(E)楊牧〈十一 月的白芒花〉:「去年十一月的白芒花,在同一條火車道左 右,如此盛開,小山遠近,丘陵高下,在更遠更遠的平埔野 地裡,廣泛散開,彷彿是不斷繁殖著的,我記憶裡的白芒花 ,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 息的啟示。」以白芒花的繁衍茂密,象徵母愛的綿延無盡。


85.20.〈指喻〉一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即是借指病以喻國 政
(B)以層遞法描寫鄭君由發病到就醫的經過
(C)作者 透過友人小小拇病未能及時治療,幾釀成大患的經過,說明 天下的禍患往往也發生在細微之處,若不能防微杜漸,終將 形成大害
(D)全文譬喻切近,說理明確,由大及小,層層 深入
(E)作者自言「不敢謀國」,可見其絕意仕進。


懸賞詳解

國二公民下第三次

56. 立法院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內容,新增一條規定,明訂媒體報導兒童或少年時,不可記載親權事件中,當事人和關係人的姓名,違者最...

50 x

前往解題

109 年 - 109 高三國文 第二次期中考國文#107376-阿摩線上測驗

109 年 - 109 高三國文 第二次期中考國文#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