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寫作批改】正式登場,歡迎大家使用看看! 前往查看
【站僕】摩檸Morning>試卷(2015/03/10)

技檢◆工程泵(幫浦)類檢修-丙級題庫 下載題庫

16500 工程泵(幫浦)類檢修 丙級 工作項目 05:軸承及潤滑 #19676 

選擇:64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
(A)砂蝕
(B)黏附
(C)疲勞
(D)孔蝕 磨損是乾摩擦與潤滑中最主要的磨損現象。


2.2. 機件因為週期性的運動,接觸表面的應力也會成週期性的變化而產生極細微的裂縫,此裂縫會逐漸變大產生表 面剝落稱為
(A)疲勞磨損
(B)化學磨損
(C)沖蝕磨損
(D)孔蝕磨損。


3.3. 混合潤滑負荷的承擔分為兩部份,一是接觸的凸點負擔,另一個是
(A)運動的負擔
(B)壓力的負擔
(C)潤滑劑油膜厚 度的負擔
(D)溫度負擔。


4.4. 動力黏度在 SI 制的單位是
(A)m2 /kg
(B)m3 /sec
(C)m2 /sec
(D)sec/m3


5.5. 毛細孔黏度計測定方法適用來測定潤滑劑的
(A)黏度
(B)溫度
(C)壓力
(D)流量。


6.6. 氣體溶解於潤滑劑之後會使油品的黏度
(A)提高
(B)下降
(C)無影響
(D)指數升高。


7.7. 潤滑劑是由基礎油與
(A)酒精
(B)添加劑
(C)汽油
(D)水 所組成。


8.8. 潤滑劑的基礎油主要是由礦物油、合成油與
(A)機油
(B)煤油
(C)動植物油
(D)沙拉油。


9.9. 以下何種物質可用來當作固體潤滑劑使用
(A)石墨
(B)鋼板
(C)砂礫
(D)金屬粉末。


10.10. 基本上潤滑劑給油的方法有兩種為,全損失法與
(A)半損失法
(B)添加法
(C)三分之一損失法
(D)再使用法。


11.11. 不浪費潤滑劑,同時控制容易及污染較少的給油法為
(A)全損失法
(B)再使用法
(C)半損失法
(D)三分之一損失法。


12.12. 滑動式軸承和軸頸間是靠
(A)油膜
(B)滾珠
(C)油脂
(D)軸承外框 來支撐的。


13.13. 一般切削加工中所使用的
(A)稀釋劑
(B)腐蝕劑
(C)清潔劑
(D)潤滑劑 有冷卻的作用。


14.14. 溫度太高會造成潤滑劑容易變薄而在齒輪囓合時被擠出,所以溫度高要使用較
(A)鬆
(B)稀
(C)薄
(D)厚的油。


15.15.
(A)凸輪
(B)飛濺
(C)油瓶
(D)齒輪 是一種最簡單的給油方式,是利用壓力平衡方式使潤滑油到達潤滑的部位。


16.16. 潤滑劑在儲存的安全上首要考量的是
(A)可燃性
(B)再利用性
(C)方便性
(D)回收性。


17.17. 引擎潤滑機油的黏度分類是
(A)AIAA
(B)CSME
(C)SAE
(D)JSME 黏度分類。


18.18. 某些潤滑劑具有改善邊界潤滑時的表面作用之特性,這種潤滑劑稱為
(A)差動潤滑劑
(B)化學潤滑劑
(C)物理潤滑劑
(D)極壓潤滑劑。


19.19. 油性劑在相當溫度下會與金屬表面作用,形成類似金屬皂的作用稱為
(A)化學變化作用
(B)化學吸附作用
(C)物理變 化作用
(D)分子變化作用。


20.20. 液靜潤滑的表面是否有直接的接觸?
(A)有
(B)否
(C)時有時無
(D)多數的時候有。


21.21. 混合潤滑時為了要減少磨損與摩擦,所要添加的化學品稱為
(A)抗壓力劑
(B)抗磨損劑
(C)抗氧化劑
(D)抗潮溼劑。


22.22. 下列何者可以作為增強油膜的添加劑
(A)石墨
(B)氨水
(C)硫酸
(D)牛油。


23.23. 黏度指數簡稱
(A)VI
(B)AI
(C)WC
(D)PC。


24.24. 黏度指數越大表示潤滑劑的油品性能
(A)越差
(B)越好
(C)剛好
(D)無關。


25.25. 潤滑劑的比重常用的測定方法為
(A)體重計
(B)壓力計
(C)溫度計
(D)比重計測定。


26.26. 潤滑劑的壓縮性是以
(A)容積彈性模數
(B)體積彈性模數
(C)壓力係數
(D)可壓係數 來量測。


27.27. 表面與環境物質或潤滑油脂等引起化學作用而產生機件的破壞,稱之為
(A)化學磨損
(B)電解磨損
(C)沖蝕磨損
(D)孔 蝕磨損。


28.28. 加入某些物質在兩個相互運動物體的接觸面之間,以減少摩擦與磨損而使運動更為容易,這種作用稱之為
(A)溼 潤
(B)浸溼
(C)圓滑
(D)潤滑。


29.29. 機器運轉時加入
(A)緊縮劑
(B)澎鬆劑
(C)潤滑劑
(D)冷卻劑 在運動元件的接觸表面,會減少磨損而增加壽命。


30.30. 表面暴露於流動液體而產生的磨損為
(A)沖壓
(B)沖蝕
(C)孔蝕
(D)接觸 磨損。


31.31. 運動兩表面間的「固體/潤滑劑/固體」界面的物理與化學相互作用特性,是決定
(A)界面
(B)壓力
(C)邊界
(D)固體 潤 滑系統摩擦與磨損的主要因素。


32.32. 邊界潤滑作用的性質決定於潤滑劑與
(A)速度
(B)壓力
(C)運動表面
(D)溫度 之間的表面作用。


33.33. 氣體溶解於潤滑劑之後會影響油品的
(A)速度
(B)溼度
(C)溫度
(D)黏度。


34.34. 潤滑劑中添加
(A)澎鬆劑
(B)冷卻劑
(C)腐蝕劑
(D)銹蝕抑制劑 可以達到防銹的目的。


35.35.
(A)腐蝕劑
(B)合成潤滑劑
(C)冷卻劑
(D)銹蝕抑制劑 雖然價格較礦物油昂貴,但可使潤滑劑使用的溫度更廣,使用 時間更長,性質更佳。


36.36. 滾動摩擦力遠小於
(A)膠著
(B)剪斷
(C)滑動
(D)犛溝 摩擦力。


37.37. 當一完全的潤滑油膜將二平面分開時,在液體內僅有的摩擦僅因液體之流動而形成,此摩擦稱為
(A)濕
(B)液體
(C) 滾動
(D)減少 的摩擦。


38.38. 潤滑劑之主要功能是減少摩擦,其次要功能何者為非
(A)移除熱量
(B)減少腐蝕
(C)緩和應力集中
(D)降低油溫。


39.39. 所謂黏度是指
(A)油對運動之內部阻力
(B)油剛好可流動之溫度
(C)潤滑劑之附著力
(D)潤滑劑之內表面張力。


40.40. 潤滑油脂之三個主要組成部份是
(A)油、脂肪、水
(B)油、皂化劑、添加劑
(C)油、水、添加劑
(D)油、皂化劑、脂肪。


41.41. SAE 40 號油之黏度比 SAE 20 號油之黏度
(A)色博廣用值高二倍
(B)色博廣用值低二倍
(C)高
(D)低。


42.42. 下列何者不是軸承之功能之一
(A)減少摩擦
(B)支撐負荷
(C)維持適當之軸向/徑向對心
(D)支撐泵殼。


43.43. 低摩擦軸承是利用下列那個工作原理以減少摩擦?
(A)油膜潤滑
(B)液態潤滑
(C)滾動潤滑
(D)滑動。


44.44. 滑動軸承利用甚麼來降低軸與軸承間之摩擦力?
(A)油壓動力油膜
(B)滾子
(C)滑動表面
(D)傾斜塊。


45.45. 可能降低滑動軸承的薄膜潤滑之因素不含
(A)表面粗糙
(B)外來雜物之介入
(C)潤滑劑之性質
(D)油之流速。


46.46. 下列何者為軸承保持架的功能之一?
(A)增加負載能力
(B)排除水份
(C)導引滾體減少滑動
(D)減少摩擦。


47.47. 若軸承保持架斷裂,最可能肇因?
(A)增加負載過多
(B)潤滑不良
(C)軸彎曲
(D)油壓過高。


48.48. 滾動軸承內部為何要留有間隙?
(A)方便安裝
(B)供干涉配合之需
(C)方便分解
(D)供檢查使用。


49.49. 滾動軸承內部間隙過大對軸承有何立即之影響?
(A)振動與噪音
(B)高溫
(C)卡死
(D)不致有立即之影響。


50.50. 滾動軸承內部 C3 間隙?
(A)方便分解
(B)方便安裝
(C)精密軸承
(D)比普通間隙稍大之間隙。


51.51. 使用滾動軸承內部 C3 間隙的理由?
(A)運轉溫度低
(B)運轉速度低
(C)運轉溫度高
(D)運轉速度高。


52.52. 滑動式軸承以油浴式潤滑,加注潤滑油其油位最好在
(A)滿刻度
(B)3/4 刻度
(C)1/2~1/3 刻度
(D)1/4~1/8 刻度。


53.53. 滑動式軸承與轉軸運轉時以何種狀況最佳
(A)完全界面接觸
(B)混合油膜
(C)邊界接觸油膜
(D)完全油膜。


54.54. 軸承因素為黏度、速度、負荷與
(A)溫度
(B)壓力
(C)容量
(D)軸承的投影面積 的函數。


55.55. 潤滑劑在兩運動面間存在的厚度,一般稱之為
(A)潤滑厚度
(B)油膜厚度
(C)液動厚度
(D)邊界層厚度。


56.56. 研究物體面作相對運動時的各種現象及作用的學科稱為
(A)運動學
(B)磨潤學
(C)動力學
(D)流體力學。


57.57. 因為潤滑劑溫度升高時,會使黏度
(A)降低
(B)升高
(C)不變
(D)指數升高 ,而無法達到潤滑的作用。


58.58. 摩擦力與兩表面運動時的垂直負荷大小成
(A)反比
(B)無關
(C)可大可小
(D)正比。


59.59. 潤滑脂俗稱
(A)黑油
(B)香油
(C)黃油
(D)臭油 ,可能是最早的潤滑劑。


60.60. 機械零件成型的過程中可加入
(A)黏體
(B)氣體
(C)液體
(D)固體 潤滑劑,以達到零件具有長久自身潤滑的目的。


61.61. 滑動軸承的潤滑主要是屬於
(A)液體
(B)氣體
(C)固體
(D)黏體 動力潤滑,因此黏度的考慮是相當重要的。


62.62. 引擎的潤滑
(A)乾度
(B)溫度
(C)黏度
(D)溼度 不足會造成引擎的噪音增加,燃料消耗增加與磨損增加等。


63.63. 一般而言黏度越
(A)低
(B)高
(C)適中
(D)無關 ,則產生的液體摩擦越高,故使用低黏度的潤滑油可以使汽車達到省 油的目的。


64.64. 下列何者非為汽缸潤滑的主要目的:
(A)減少摩擦
(B)保持氣密性
(C)保護金屬面
(D)增加動力。


懸賞詳解

未分類

...

50 x

前往解題

16500 工程泵(幫浦)類檢修 丙級 工作項目 05:軸承及潤滑 #19676-阿摩線上測驗

16500 工程泵(幫浦)類檢修 丙級 工作項目 05:軸承及潤滑 #1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