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小五下
阿摩第 2 期
22916枚
 2 

【分享】重點人名理論整理 B 字首 --轉載於PTT

發表于: 2010/03/03



一、培根
F.Bacon
(英)唯實(實利)主義、哲學家
近代科學之父
「知識即力量」
廣智說:教育目的在求取豐富知識,非書本死知識(同Montaigne)
《新工具》歸納法〔開經驗主義之先河〕
螞蟻(學而不思)、蜘蛛(思而不學)、蜜蜂採蜜(學思並重)
打倒四種偶像:
自我(洞穴):受限於有限的經驗,以偏概全
言語(市場):語言的意義常隨人的瞭解而變化
學統(劇場):喜歡引經據典,不經思索接受學說內容的人
習俗(種族):大多數人的觀點未必為真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比:知識即是力量 Bacon 實利主義
  知識即是經驗 Locke 經驗主義
  知識即是道德 Socrates
  知識來自活動 Dewey 實用主義


二、巴格列
W.C.Bagley
精粹主義
「精粹主義教育會」創始人
因反對進步主義過度注重學生的需求及興趣,以致學業成就的平庸
主張教育要回返本源:教師權威、課程價值、基本學習技能(課寫算)
ps.
1.白士特Bester成立基礎教育評議會<<重新學習>>教育以心智能力的訓練為首要
2.蘇俄"史潑尼克"人造衛星升空,為精粹主義的伸張
3.美<<國家在危機中>>指出教育鬆動,


三、班度拉
A.Bandura
(美)心理學家、社會學習、新行為主義學派
社會(三元)學習論:環境、個人、行為(源自聯結論),抗拒誘惑、賞罰控制、楷模學習、模仿
觀察學習(代替學習、勿需練習學習):觀察別人的學習可學到經驗
【住飽了再動】:注意、保持、再生、動機
自我效能論(認知論)【幫我笑】:當面對一項挑戰工作時,是否主動地全力以赴,將決定於他對自己自我效能的評估
◎個人自我評估:直接、間接經驗、書本知識或別人意見、身心狀況。
模仿是向情境中某人或團體行為學習的過程,四種方式:
◎直接模仿
◎綜合模仿
◎象徵模仿:學習超人的勇氣
◎抽象模仿:學習算數學
自律行為的建立: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強化(自我獎勵+自我懲罰)
認為青年的行為多半附和同儕,而媒體過度渲染會造成負面影響


四、巴納德
C.Barnard
教育行政 / 行政科學時期 / 動態平衡學派
溝通之父
動態平衡學派:
1.組織是成員為達成共同目標的互動體系
2.有正式必有非正式組織
3.行政兼顧效果與效率
4.精神誘因與將勵
5.建立良好溝通系統
6.命令的效用在受命者的接受程度
7.責任感係求之於成員內心
主張行政的基本功能首在建立一套溝通體系
作決定的原則:不中肯不作、未成熟不作、決定暫時不作、無法有效決策不作、不作別人的決定、多作有關目標導向的決定


五、巴納德
H.Barnard
(美)
與賀瑞斯.曼(Horace. Mann),促進美國公立學校發展,在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推動者


六、巴斯德
J.B.Basedow
受盧梭<愛彌兒>影響,為自然主義的具體實現
於德國創辦「泛愛學校」


七、B.M.Bass
轉型領導的因素:
1.魅力及理想化影響
2.鼓舞人心的激勵策略
3.給予被領導者智慧上的刺激
4.個別關懷


八、鮑德倫
Diana Baumrind
父母管教類型:
威權專制型Authoritarian:要求孩子絕對的服從
權威開明型Authoritative:在合理的限制內發展自主能力
寬大嬌寵型Permissive:盡可能讓孩子自制自治


九、柏尼
Beane
課程統整網絡模式


十、貝克
Beck
認知治療法CT
認知錯誤:
1.獨斷地推論:指沒有充足而相關的證據便驟下結論
2.選擇性的偏差推論:將失敗以偏概全
3.過度類化:極端信念過度類化
4.誇大與貶低:過度強調負向事件的重要性
5.個人化:胡亂聯結外在事件與自己 
6.極端化的思考: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分為"好"或"壞"
治療技術:
1.識別自動化思想
2.識別認知錯誤
3.真實性檢驗
4.去注意
5.監察苦悶或焦慮水平


十一、貝爾
Bell
教育研究法 / 輻合研究法 = 加速縱貫研究法
(1)兼採縱貫及橫斷研究的設計
(2)適合於研究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心理特質的轉變情形。
另:Schaie


十二、蘭開斯特
J.Lancaster
貝爾
A.Bell
(英)教育家
導生制【導覽】


十三、D.Bell
後工業化社會
後工業化社會來臨:社會的創新,來自於知識的研究和發展


十四、邊沁
J.Bentham
功利主義(墨子:功利主義)
談道德不涉及認知層面。善惡程度可透過行為苦樂量化來界定。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義:(1)重結果輕動機(2)善即快樂惡即痛苦(3)過去經驗認辨善惡(4)由外力制裁建構道德


十五、白格曼
Bergemann
(德)社會學
教育的社會學觀點:教育是促進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及傳遞社會文化的歷程
教育在培養社會意識,希望追求社會公義
同Small


十六、Berliner
(美)教育心理學
新任教師評鑑研究(BTES):1979
(1)分配的時間:指教師為某一教學活動所安排的時間總量
(2)專注的時間:指學生在分配的時間內專注於教學活動或教材的時間總量
(3)學科學習時間:指學生參與學科上適當的教材和活動的時間總量


十七、柏尼
E. Berne
《人間遊戲》The Games People Play
《寒暄後說什麼》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
人際溝通分析TA:
1.結構分析理論:父母P、成人A、兒童C
2.溝通分析理論:互補溝通、交錯溝通、曖昧溝通
3.遊戲分析理論:分析曖昧溝通導致的結果
(1)挑撥離間(2)喧囂(3)鑽牛角尖 (4) 吹毛求疵(5)扯後腿(6)是的…不過(7)假若不是為了你(8)這回我終於逮到你(9)忙碌的不得了(10)我只不過想幫助你…
4.腳本分析理論:我不好-你好(投入地位) → 我不好-你不好(徒勞地位) → 我好-你不好(投射地位) → 我好-你好(健康地位)


十八、柏恩斯坦
B.Bernstein
知識社會學
教育知識需經由 「 課程 」 、 「 教學法 」 與 「 評鑑 」 三種訊息系統才能獲得。
研究「儀式化的影響力與社會結構的維持和社會再製的問題」
探討「學校課程訊息系統分類與架構的本質」
兒童的社會背景會影響語言類型,語言類型又影響認知表現模式,進而影響教育成就。
   聚集型課程 統合型課程
課程內容  課程界限嚴謹,學科獨立分化 討論式活動
分類原因  基於社會權力分配與階層化 對社會現狀的挑戰
社會階層  課程培養不同階層的人材 課程統合消除社會階層
知識持有  知識如私有財產可以聚集 知識是公有而非私產
學生分組  同質性分組 異質性分組
學生選擇  限定的 自由的
教師角色  獨立自我 相互依賴
評鑑方法  單一形式,強調記憶 多樣性,重教材的了解

中上階級 勞工階級
弱分類 強分類(少部分人知道如何接近學科知識的秘密知識,學校教育中產生一種特殊的權力制度)
精緻型語言 限制型語言
統整法則 聚集法則
無形的教學 有形的教學(師生角色皆被界定清楚,學習順序明確規定)


十九、比奈
Alfred Binet
智力測驗之父
與西蒙發明智力測驗工具:比西量表(創心理年齡)
心理學觀點:智力是抽象思考能力(同Terman)
首創「心理層次」一詞,以代表兒童的測驗分數(心理年齡)


二十、布萊克
R.R.Black
管理方格理論:
共有81個領導形式,其中最基本的領導方式有五種(一一型、一九型、九一型、五五型、九九型[最佳])
同Mouton


二十一、J.Blase
布雷斯
決定內容與教學相關的事件:
1.零影響事項:停車場、督導午餐、教師休息室、休閒方式、隨校車服務、點心提供
2.小影響事項:教科書選用、親職教育、小額預算、紀律政策、教學預算
3.核心影響事項:課程、進修、教學、評量
4.綜合影響事項(全面影響力): 學校預算、員工聘僱、員工成長發展、員工評鑑


二十二、Allan Bloom
著《閉塞的美國心靈》美國高等教育應重拾永恒主義的理念


二十三、布隆姆
B.S.Bloom
(美)教育學者
教育三大目標領域:認知、技能、情意
「教育認知目標分類手冊」
認知六層次: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評價or創造)
精熟學習【精母】:教師對班級學生的團體教學,再輔以學生自我校正學習(Skinner連續漸進法+Cattle性向是學習速度的指數)
提倡「精熟學習」(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時間,每人都能達到精熟)
高品質的教學四成分:(1)線索(2)參考(3)增強(4)回饋與校正活動
目標分類依外在規準而判斷所屬層次
※Mater & Wittrock(2001)將認知分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作。
※Anderson(2003):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二十四、布魯默
H.G.Blumer
社會學者,符號互動論。


二十五、巴比特
F.Bobbit
(美)教育學者(課程)
著有《課程論》《課程編製法》
課程改造根據:生活的活動、社會三需要(同卡特斯)
科學派 / 課程理論 = 社會本位 + 成人本位 + 教材本位
將科學管理的原則應用在課程設計上,認為教育即(生活or生產)
課程編製方法 / 活動分析法(目標模式):
(1)職業分析法:分析某種職業智能,編列成課程…
(2)困難分析法:根據實際生活可能遇到的困難設計成課程…
人生活動10類831項:
語言、親職、健康、宗教、心理、公民、休閒、職業性的實際活動、社交、職業活動
Tyler的老師


二十六、鮑德溫
B.Boldwin
(美)
教育萬能說
自然供給幾個可教的原質,惟環境及訓練決定其結果。


二十七、巴杜
P.Bourdieu
(法)社會學家 / 衝突功能學派 / 文化再製理論
再製與符應現的產生是透過階級之間「文化資本」,尤其是語言、文字以及生習性的不同,而進行社會控制任務。
文化再製理論(文化資本可以轉換為經濟資本)
學校教育乃成為社會再製的機制
個人參與人類社會競爭的資本,有經濟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導致勞動階級兒童學習失敗率較高的因素是「內化的文化資本」
社會既得利益者以「符號暴力(象徵暴力)」反映在社會生活中。
符號暴力:
意指作為人類思想表現的語言、文字等符號表徵其實也代表了某種宰制的意識形態,被某些階級以不當的方式如同暴力般的強加在其他階層人民,以遂行其統治意識,維護其利益。
教育制度常成為此種符號暴力施行的場所,以塑造符合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二十八、M.Bowen
自我分化理論是非性別角色社會化理論


二十九、包爾貝Bowlby
依附理論(Attachmen Theory):嬰兒v.s母親(照顧者)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
逃避型(Anxious-avoidant)迴避和忽視母親的存在
紊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抵抗或迴避
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離開沮喪,回來矛盾。想親近卻憤怒,被注意想抵抗
見:Ainsworth


三十、包爾斯
S.Bowles
社會學家 / 衝突功能學派 / 社會再製理論
符應原理:
學校教育制度的設計與外在社會結構相互呼應,合理化與合法化社會階級的存在。
潛在課程的本源不在學校,而是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中
同:Gintis


三十一、伯勒米羅
Theodore Brameld
重建主義
著作《趨向重建教育. 之哲學》Toward a Reconstructe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是一種力量》Education as power
奠定社會重建理論基礎者


三十二、布魯爾
J.M.Brewer
輔導即教育。


三十三、布洛濱
Donald Broadbent
『記憶包括-感官記錄,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記憶歷程 / 選濾論(被刪即消失)
刺激→感覺官→STM→選濾→限量通徑→LTM
比:Broadbent、Treisman、Kahneman


三十四、布羅卡
Broca
心理學家、生理學派
生理心理學之父
遺傳與生化因素是決定行為的生物基礎
所有複雜的行為皆可化為簡單的生化歷程
研究腦與神經系統的歷程
見:Gall


三十五、布勞迪
H.S.Broudy
教育哲學家
人類討論問題的態度四層次:情感的或不加批判的層次→就事實來討論的層次→解釋的或理解的層次→哲學的層次


三十六、布朗
A.L.Brown
提出交互教學法:預問澄結
內容預測 (prediction)
提出問題 (questions generation)
澄清問題 (clarification )
做出結論(summarization)
同:Palinscar


三十七、J.S.Brown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1.示範
2.指導
3.闡明
4.反省
5.探究
重視:主動、反省、團隊學習
同:A.Collins、Newman


三十八、布魯納
J.S.Bruner
(美)心理學家、認知學派

認知表徵:【洞庭湖】
1.動作表徵期:三歲以下幼就靠動作來了解周圍的世界
2.形象(圖像)表徵期:兒童經由對物體知覺留在記憶中的心象,或靠照片圖形等,即可獲得知識
3.符號(象徵)表徵期:運用符號、語言、文字為依據的求知方法

MACOS課程計畫:以人為學科中心的課程計畫(學生興趣與能力)
社會科教學實驗→倡導「核心課程」(受社會影響)
發現學習法【現滷的】:「直覺思維」是發現學習的前奏,「學校」是發現事理的場所。
強調歷程(非結果)教學的重要。
學習情境中,自己探索以獲得答案的學習方法,發現正確與發現錯誤同樣重要。
就認知發展論而言,經發現而獲得的知識是:邏輯、數學
教學理論七原則:【凍結順真程玉露】
1.動機原則:好奇、好勝
2.結構原則:具體、抽象
3.順序原則:螺旋式
4.增強原則
5.過程技能原則:如何發現
6.預備原則
7.收錄原則:心智最真實的教材
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羅納多】: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周,以後難度漸次升高,範圍漸次擴大,終而學到完整的知識。
具體→抽象、簡單→複雜、動作表徵→符號表徵、順序性→繼續性→統整性→銜接性
「任何教材皆可以某種合理的形式,來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兒童」
個別化教學模式:概念獲得模式:要求學生能自行界定新概念,理解並應用概念
  探究教學模式:1.讓學生主動探索問題,並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
  2.適用社會、自然科學
  3.策略:(1)困惑事件法(2)問題解決法


三十九、布巴
A.Buber
存在主義
《吾與汝》《I - Thou》
1.吾與它(I - It):客觀關係
2.吾與汝(I - Thou):主觀世界


四十、布勒
Charlotte Buhler
人類發展五階段:
1.需求滿足
2.自我限制的適應
3.創造的擴展
4.內在秩序的建立
5.自我完成


四十一、伯恩斯
J.M.Burns
行政領導學
轉型領導:領導人應用過人影響力,轉化組織成員的觀念與態度,願為組織付出,而促進組織革新
  1.設立遠景,贏得注意
  2.利用溝通,建立共識
  3.利用定位,建立信任
  4.肯定自我,不怕失敗
互易領導:領導人透過折衝、協商的過程,讓人需求滿足,而願意為組織付出,發揮團隊力量,以達成組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