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國文上學期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二〉有些書就是需要「觀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則需要「熟讀精思」。不但如此,同一本書裡,有些地方讀來需要「觀其大略」,有些需要「不求甚解」,有些則需要「熟讀精思」。更有甚者,同一本書,可能第一遍讀來只能「觀其大略」,第二遍「不求甚解」,第三遍才能「熟讀精思」。   因此,與其說陶淵明「不求甚解」、諸葛亮「觀其大略」、朱熹「熟讀精思」是這三個人不同的風格,不如說是三種不同的方法。   讀書到底有什麼方法?或是說,什麼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只有合適的讀書方法。懂得合適的讀書方法,就知道對待什麼樣的書,適合用什麼樣的方法。   讀書讀書,我們從小就聽慣了要「用功讀書」。「用功讀書」的說法真沒有錯,錯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下,太多人把「用功」解釋為「用力」。用力讀書,教科書上根本不值得去記的一些瑣碎資料,也成了擔心成為題庫的可能,於是用力筆而記之,背而誦之。   「用功讀書」,其實應該明白的是對待不同的書,應該用什麼樣不同的「功夫」──要知道所謂諸葛亮、陶淵明、朱熹的功夫,可以如何交叉運用。   不懂得用不同的功夫來讀不同的書,而只知道用力讀書,就是死讀書。死讀書,就是把大腦的CPU當硬碟來用。CPU被浪費了不說,要使用起其他硬碟的時候也無從使用起。 (節選自郝明義 越讀者 諸葛亮、陶淵明與朱熹,是怎麼讀書的?)
【題組】32. ( )依照作者的說法,「用功讀書」的意思應該是下列哪一項?
(A)對待不同的書,應該用什麼樣不同的功夫
(B)此說法是錯誤的,根本不需要用功讀書
(C)是博學強記、毫無遺漏的意思
(D)讀書的態度,不是讀書的方法。


〈二〉有些書就是需要「觀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則需要「熟讀精思」。..-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