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六:80題 ( 包括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復健科等科目及其及相關臨床實例與醫學倫理 )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氣管內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 intubation)過程往往容易有併發症的發生,學界提出了處置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四大原則, 以減少氣管內管插管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或是降低其嚴重程度。此四大原則,何者的優先性被列為最高?
(A)預防外傷原則(prevent trauma)/插管前必須將所有預防外傷的條件最佳化(optimization),避免插管所導致的外傷
(B)充分充氧原則(oxygenation)/插管前必須進行前給氧(preoxygenation),插管之間應以面罩通氣方式給氧
(C)備份計畫原則(backup plans)/開始插管之前就應準備好應變的備份計畫,包括終止插管與取消手術在內
(D)儘速求救原則(call for help)/插管過程若遇到任何處置上的困難,就應該立即尋求所有可能的協助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1F
宏爺 國一上 (2018/03/12)

  1948年,Fowler和Comroe研究證實,吸入100%的氧氣可使動脈血氧飽和度( Sa02)快速升高至98%或99%,但是要達到100%卻需要較長的時間。他們還發現肺氣腫或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Sa02的升高相對較慢。1955年,Hamilton和Eastwood證實,受試者在氧流量5L/min的循環麻醉系統中正常呼吸,2-3分鐘內能完成95%的「去氮作用」。在同一年,Dillon和Darsi觀察到,使用硫噴妥鈉行麻醉誘導後的呼吸暫停過程中,動脈氧合血紅蛋白出現明顯的去飽和作用,他們據此推薦,在麻醉誘導和喉鏡檢查前,應該吸氧5分鐘。6年後,Heller和Watson發現,雖然在30秒內進行手控通氣可以獲得充分的氧合,但是在麻醉誘導前,吸氧3 -4分鐘是有必要的。在20世紀50年代,實施快速順...


查看完整內容

1.氣管內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 intubation)過程..-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