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卡新福利】寫作批改懸賞券,將於 2024/09/30 23:59:59 過期,還沒使用或領取,趕快前往領取並使用吧! 前往查看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 1935年福建省政府出版考察報告指出:查「某地」足為福建省振興產業之參考,考察項目: 鐵道建設、教育、林業、水利灌溉、稻米、甘蔗、茶葉、鴉片取締與專賣等。報告中 「某地」應是:
(A)朝鮮
(B)沖繩
(C)印尼
(D)臺灣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4時 ,已有 2 則答案
Celeste 小五下 (2024/07/26):

根據1935年福建省政府出版的考察報告,考察的地點應該是臺灣。當時,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並撰寫了《臺灣考察報告》,內容涵蓋了鐵道建設、教育、林業、水利灌溉、稻米、甘蔗、茶葉、鴉片取締與專賣等多個方面

根據歷史資料,1935年福建省政府的考察報告中提到的「某地」應該是臺灣。這是因為:

1. 理和歷史背景:臺灣在1935年是日本的殖民地,與福建省有地理上的接近和歷史上的聯繫。福建省政府派代表團赴臺考察,這在當時是比較常見的

2. 考察項目:報告中提到的考察項目如鐵道建設、教育、林業、水利灌溉、稻米、甘蔗、茶葉、鴉片取締與專賣等,這些都是臺灣當時的重要產業和政策重點。

3. 其他選項:

   - 朝鮮:雖然是日本殖民地但沒有甘蔗茶
   
-沖繩
- 日本在沖繩並沒有設立專門的 鴉片專賣局。所以從鴉片專賣局就知道不是沖繩。鴉片專賣制度主要是在台灣日治時 期由台灣總督府實施的。這個制度是為了 控制鴉片的生產和銷售,並利用其收入來支持殖 民政府的財政其中台灣,
當時日本本地(日本內地)和沖繩都是禁止吸食鴉片的,只有台灣可以買到鴉片,但要到專賣局買,並且數量有管制,當時台灣日治時期的鴉片政策 採取了漸禁的方式,逐步減少鴉片的使用,因為清朝的時候鴉片在台灣已經氾濫,設立鴉片專賣局是不得已的做法,日本和沖繩本來就沒有鴉片氾濫的問題,所以根本不用設立專賣局來控管。台灣在日治時期實行嚴格的鴉片取締和專賣政策,有效控制了鴉片的流通,
最有貢獻的是賀來佐賀太郎對於台灣鴉片專賣局的貢獻包括:

1. 推動鴉片專賣制度:自1916年起,每年提出專賣計畫,最終在1921年7月擔任總務局長並兼任專賣局長時,成功推動專賣制度的實施
2. 參與國際鴉片會議:1924年,作為日本代表參加日內瓦國際鴉片會議,推動台灣鴉片政策的國際宣傳
3. 鴉片販賣管理:在任內實施嚴格的鴉片販賣管理措施,包括發放特許證、嚴格監控鴉片的買賣和使用
4. 公共衛生改善:利用專賣制度的利潤改善公共衛生設施,如建設醫院、設立醫學校等

1935年,福建考察團來台灣考察的背景與 中國當時面臨的鴉片問題有關。當時,中國正受 到鴉片泛濫的困擾,政府希望尋找有效的解決方 案。台灣在日治時期實行的鴉片專賣政策被認為 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因此吸引了中國方面的關注  

台灣的鴉片專賣政策始於1897年,由後藤新平 提倡,並在1901年成立了專賣局,統籌鴉片、 食鹽、樟腦等專賣業務。這些政策不僅有效 控制了鴉片的流通,還成為總督府的重要財政來 源

福建考察團希望通過考察台灣的鴉片專賣制度, 了解其運作模式和成功經驗,以便在中國推行類 似的政策來應對鴉片問題



   - 印尼:在1935年,印尼(當時稱為荷屬東印度)仍處 於荷蘭殖民統治之下,現代化程度相對較低。雖 然在某些城市如雅加達和泗水有一定的基礎設施 和經濟活動,但整體上,印尼的現代化進程受到 殖民政策的限制。

福建省政府在1935年考察臺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地理和經濟聯繫:臺灣與福建省地理上相近,考察臺灣有助於福建省了解鄰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狀況,從而借鑒和應用於自身的發展

2. 產業發展:當時日治臺灣在鐵道建設、農業(如稻米、甘蔗、茶葉)、林業和水利灌溉等方面有著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福建省政府希望通過考察,學習和引進這些先進技術,以促進福建省的產業發展

3. 政策借鑒:臺灣在鴉片取締與專賣等政策方面有顯著成效。福建省政府希望通過考察,學習日治時期台灣的成功經驗,以便在福建省內推行類似的政策,這些考察活動旨在促進福建省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
 
1935年福建省政府考察臺灣後,在各個領域有以下心得:

1. 鐵道建設:
   - 先進的鐵道系統:臺灣的鐵道建設在當時已經相當先進,鐵路網絡覆蓋廣泛,連接主要城市和農業區,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物資流通

2. 教育:
   - 1935年福建考察團對於台灣受到日本統治教育的評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a教育分離:由於台灣人母語並非日語,難以與日本人直接合班上課,因此教育分為給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及台灣人就讀的「公學校」。

b教材適應性:日本官方透過文教局編修教材,力求適合台灣的風土習尚。日本人讀的小學校有台語課,台灣人讀的公學校則有漢文課

c教育目的:考察團指出,日治時期的教育政策主要服務於殖民統治,強調忠君愛國,並通過國語教育來實施同化

d職業教育:中等學校偏重職業教育,注重實用主義,培養初級技術人力。這樣的教育政策被認為會對台灣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這些觀察反映了殖民教育政策中的差別待遇及其對台灣社會發展的影響。



4. 水利灌溉:
   - 嘉南大圳:嘉南大圳是當時臺灣最大的灌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提高了農業產量。這一工程展示了先進的水利技術和管理經驗

5. 稻米:
   - 高產量:臺灣的稻米產量高,品質優良,特別是蓬萊米的引進和種植,顯著提高了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 技術改良:稻米種植技術先進,水稻品種改良成功,適應了臺灣的氣候條件

6. 甘蔗:
   - 糖業發展:臺灣的甘蔗種植和糖業發展迅速,糖廠設備先進,生產效率高,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7. 茶葉:
   - 優質茶葉:臺灣的茶葉品質優良,特別是烏龍茶和包種茶,享譽國際。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先進,市場需求旺盛



2個讚
檢舉
如有幫到您,拜託給個5星好 高三下 (2024/07/26):

根據歷史背景,當時的台灣是日本殖民地,並且在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發展方面有許多類似的項目,如鐵道建設、教育發展、農業發展(稻米、甘蔗、茶葉)等。而朝鮮、沖繩、印尼在當時雖然也是日本的殖民地,但與福建省考察報告中提到的產業發展方向相比,台灣的情況更符合描述。

0個讚
檢舉


1. 1935年福建省政府出版考察報告指出:查「某地」足為福建省振興產業之參考,..-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