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3.皮亞傑的認知理論中,若個體無法以既有的認知結構來理解外界的事務,他就必須調整自己以便適應外在的需要,此稱之為:
(A)組織 
(B)同化 
(C)調適 
(D)平衡。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30)

(二)assimilation

同化係指個體以既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為基礎去吸收新經驗的歷程。也就是說,當個體面臨新的刺激時,只要略加調整既有的基模,便可以藉由該基模來解釋新的環境刺激與經驗。例如,當個體在學習騎機車時,只要將過去學騎腳踏車的既有基模小幅度的調整,如將過去藉由腳踩來前進的方式改為經由右手催油門提供前進的動力,從而學會騎機車,這便是一個同化的歷程。

(三)accommodatio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中,調適意指個體遭逢新的情境與刺激時,當既有的認知結構無法有效因應環境要求時,個體改變既有認知結構或基模來符合環境要求,進而保持平衡。換句話說,當個體原有的基模在因應新刺激時,主動將既有的基模做大幅度的調整,甚至放棄舊基模、建立新基模,才能夠解釋新刺激。例如,一位從開放式教學的幼稚園畢業的小朋友,在進入小一就讀時,必須大幅調整既有基模以因應上課要專心、回家功課要按時完成的新環境刺激,更需建立沒有點心吃的新基模,才能因應環境的變化。

2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30)

(一)適應的歷程包含不斷的同化與調適

當個體在因應環境的歷程中,經由不斷的「短暫失衡→調適、適應→短暫平衡」循環來達到個體內在的平衡。適應(adaptation)是一個動態變動的歷程,而同化與調適(accommodation)便是裡面的元素。經歷一次次調適(accommodation)歷程後,個體會對於新的刺激會擁有預測及控制的能力。

(二)當面對新刺激時同化(assimilation)先於調適(accommodation),兩者為互補關係經由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兩者互相配合,形成個體對環境的順應。當個體面臨新的刺激或環境時,個體通常會優先採用「同化」的方式來因應新的刺激或環境,當同化的既有基模無法有效因應環境的需求時,個體便會藉由「調適」來大幅度調整既有基模或是更進而創造新基模來因應環境的需求。

3F
向陽跑者 高二上 (2016/10/21)

題目要看仔細

3.皮亞傑的認知理論中,若個體無法以既有的認知結構來理解外界的事務,他就必須調整..-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