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4.十九世紀歐洲有位倡導教育的目的乃是幫助學生預備將來能過完美生活的學者是:
(A)史賓塞(H . Spencer)
(B)斐希特(J . Fichte)
(C)裴斯塔洛齊(J . Pestalozzi)
(D)孔德(A . Comte)。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8/08)

教育的目的就是準備這五種生活,提供相當的知識,俾其將來能過一種完美的生活,斯賓塞評定知識的價值也以這五項為標準,第一類活動最重要,第二類次之,第三類又次之,依次類推。人類經營這五類活動,必須有相當的知識。

l          第一類活動需要生理學的知識;

l          第二類活動需要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及社會學等的知識;

l          第三類活動需要生理學、心理學等的知識;

l          第四類活動需要社會的自然史的知識;

l          第五類活動需要解剖學、透視學、音樂等的知識。

2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8/08)

生活預備說對現今教育的影響,包括生活預備說以完美生活為評定知識的價值,對學校選擇教材及安排課程貢獻均不少;而且生活預備說能顧及人類和生活和方面,亦是近代教育實施上的一種新方式。但斯氏生活預備說的教育目的亦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因為教育如果只是生活的預備,勢必忽視兒童的生活,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就是反對這種生活預備說的偏頗。生活預備說的優點,在於能夠顧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使教育成為有系統的設施,不至於只順從兒童的目前興趣,而支離割裂的盲目的去應付。不過預備說只著眼將來的社會需要,而不注意兒童現在的生長和發展,這也是不妥當的。所以杜威反對此說,而提出「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的主張。

14.十九世紀歐洲有位倡導教育的目的乃是幫助學生預備將來能過完美生活的學者是:(..-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