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兒童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研究顯示: (A)錯誤信念..-阿摩線上測驗
最佳解! | ||
不要點讚,會讓詳解被鎖喔 國一下 (2019/12/10)
心智理論是指對於自己和他人豐富心理狀態的連貫理解,如:情緒、意圖、期望、信念等。 2歲末至3歲初,兒童對他人的情感及欲求有更清晰的掌握,證據顯示他們以下能力增強:心理狀態(mental-state)詞彙、同理能力及理解他人間或他人與自己在喜好、需求、需要、希望的東西不同(例如:媽媽喜歡綠豆,我不喜歡;他喜歡高麗菜,我也喜歡)。但是,2、3歲的兒童仍無法區辨較具挑戰性的作業,像是依據他人喜好選擇禮物;另外,18個月的兒童可以依據他人的表情來考量到食物偏好的差異。上述顯示,學齡前的兒童能理解那些容易從他人行為推論的心理狀態,但這局限於簡單的desire theory of mind──他們認為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慾望(desire)行事,而沒有意識... 查看完整內容 心智理論是指對於自己和他人豐富心理狀態的連貫理解,如:情緒、意圖、期望、信念等。 2歲末至3歲初,兒童對他人的情感及欲求有更清晰的掌握,證據顯示他們以下能力增強:心理狀態(mental-state)詞彙、同理能力及理解他人間或他人與自己在喜好、需求、需要、希望的東西不同(例如:媽媽喜歡綠豆,我不喜歡;他喜歡高麗菜,我也喜歡)。但是,2、3歲的兒童仍無法區辨較具挑戰性的作業,像是依據他人喜好選擇禮物;另外,18個月的兒童可以依據他人的表情來考量到食物偏好的差異。上述顯示,學齡前的兒童能理解那些容易從他人行為推論的心理狀態,但這局限於簡單的desire theory of mind──他們認為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慾望(desire)行事,而沒有意識到較隱晦、更具解釋性的心理狀態,例如:信念或情感性行為。 介於3-4歲間,兒童越來越會提及對於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信念,他們展現出belief-desire theory of mind──即了解信念(belief)及慾望(desire)會決定行為,並了解這兩者間的關係。 錯誤信念作業(false-belief task)的例子:(A)主試者給兒童看兩個盒子──一個有OK蹦標記、一個沒有標記,然後將OK蹦放進「沒有標記的盒子」;(B)接著,主試者拿出布偶,然後告訴兒童布偶在找OK蹦,問兒童預期布偶的行為為何,以及布偶這樣行為的理由為何(例如:布偶為什麼會去找「有OK蹦標記」的盒子)。 →只有少數3歲兒童能解釋布偶的行為,但大多數4歲的兒童皆可 解題 (A)3歲兒童已有.....看完整詳解 |
2F 劉建廷 高一下 (2021/06/17)
引自APA心理學字典 https://dictionary.apa.org/violation-of-expectation-method 違反預期法(violation-of-expectation method) 一種研究嬰兒認知的技術,基於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程序,其中嬰兒對事件或其他刺激的注視時間增加被解釋為他或她預期的結果沒有發生的證據。 例如,當嬰兒在觀看時,研究人員可能會反覆將玩具放回藍色盒子。如果研究人員稍後從附近的紅盒子中取出同一個玩具(在一個同盟者偷偷移動它之後),並且嬰兒在那個紅盒子上看的時間更長,則假定他或她對物體永久性有一定的了解,並且沒有預料到玩具在那裡。 |
11 兒童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研究顯示: (A)錯誤信念..-阿摩線上測驗
This is a large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