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6.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 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張老師的問題?
(A)社會再製
(B)文化融入
(C)社會運動
(D)勞工運動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3)
由於受功績主義的影響,學校教育的過程強調運用客觀的的考試評量鑑定學生的學業成就。其實所謂學業成就的評量,不僅包括學業能力,也包括對意識形態的測量。因此,學校教育成為一種「地位分配的機制」,而這個機制真正要完成的是:按照個人的家庭社經地位,分配到不平等的教育機會,進而得到不平等的教育成就,以及進一步的職位取得。因家庭社經背景較高的學生,容易學得學校上層意識形態,學業成績較好,容易通過考試而有較多升學機會。反之,低社經地位的學生不易學得上層意識形態,其學習條件較為不利,通過考試測驗較低,升學機會也較少。因此,當學校運用考試評量時,資本主義便藉此在學校裡創造並強化一套社會階層的概念。藉由形式上學業成就的客觀評量,實質上是壓制低社經地位學生向上流動之機會(引自譚光鼎,民87:31)。
2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3)

學校教育具有「再製」社會階層的功能,而學校如何維持這種穩定的社會階層再製現象呢?

第一、學校教育藉著培養所謂的「技術-功績主義」的意識形態,讓人相信個人社會階層與職業地位不平等是能力差異造成的,這是學校教育合法化社會階層不平等的現象(謝孟穎,民92 ;Bowles&Gintis, 1976:129-130)。
第二、學校教育塑造學生產生服從的「勞工意識」,而維持代間社會階層再製的現象。Bowles與Gintis提到工人的意識-信仰、價值、自我觀念.....,都是對經濟制度永存以及穩定運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顯然學校藉著培育服從的「勞工意識」的社會化過程,使勞工更安於自己的職位,並且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謝孟穎,民92;Bowles&Gintis, 1976:127)。

16.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 級,..-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