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5.有關批判教學論(Critical Pedagogy)的主張,何者為非?
(A)教育目的在造就具有批判意識的公民
(B)教師作為轉化的知識份子
(C)以儲存式(banking)的教學方法取代「提問式」(problem-posing)的教學方法
(D)使沒有權能的人增權益能(empower),並轉化既有社會的不平等與不正義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7)
Freire 在《受壓迫者的教學論》中提出不同於傳統儲存式教育(bankingeducation)的提問式教育(problem-posing education);在提問式教育中,「對話」是教育進行過程的主要外顯形式,這種對話是具有批判性的(方永泉譯,2003:131),透過對話能夠凸顯人和世界的關連性,並且能夠達到人性化的社會目標(方永泉譯,2003:133),完成人身為人的意義(方永泉譯,2003:129)。也就是說,透過對話,教師與學生在過程中共同成長,提升意識至批判的轉移意識,並且持續不斷的對話是維持意識覺醒的原動力,藉由持續的對話,世界不再是只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樣貌
2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8)
批判理論的內涵
一、人與社會問題
人並非隸屬於社會,而是具有主體能動性,故是歷史的主體,社會的創造者。
二、價值與價值判斷問題
反對Weber 的「價值中立」觀點,認為社會科學研究必涉及價值判斷,而無所謂的必然客觀性。
三、理論與實踐問題
批判理論並非純粹思辨哲學,批判理論即為實踐理論。
四、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反對科技霸權及工具理性的濫用,反對文化包裝商品,且設定人類的「假需求」,使人類成為如Marcuse 所稱「單向度的人」,流於一般化、平庸化。
3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8)
批判理論在教育上之應用
一、教育目的
近程目的:維護與發揚人類理性與自主性。
遠程目的:協助人類建構其美好生活。
二、課程與教育方法
  1.課程結構應以自我主體為中心,應具彈性,不可僵化。
    批判理論重視自我主體性的建構與理性的啟蒙,故適性教育的必要不言可喻,而課程內容亦應以個體為中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更涉及生活世界的三大面相,形成多元化且統整性的課程內容。
2.教學設計應採多元參與的方式
    以民主溝通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參與權,共同建構課程,除了達成尊重主體性的要求外更可使學生學習到民主參與的能力以及形成多元化的課程。
3.教學內容應以溝通、啟發的方式設計,以批判、溝通的方式進行。
4.課程進行...
查看完整內容

25.有關批判教學論(Critical Pedagogy)的主張,何者為非? (..-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