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偵查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6 犯罪的意義可以分為實質犯罪及形式犯罪兩方面,下列何者較屬於實質犯罪的意義?
(A)具有科以刑罰必要性的反社會行為
(B)不具阻卻責任的不法行為
(C)違反刑事法規而應受刑罰制裁的行為
(D)法律明文禁止之作為或不作為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good40624 國一下 (2018/03/16)
犯罪之意義可從兩方面來解釋: (一)實質...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2F
kelly770413 國二上 (2019/02/13)
(一)形式上意義的犯罪:法律賦予刑罰或保...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3F
三等 研一上 (2022/04/18)

形式上意義的犯罪:法律賦予刑罰或保安處分效果的行為。
實質上意義的犯罪:犯罪為「不法」、「罪責」、「應罰」的行為。
不法:該行為對法益造成侵害,而不違法規範所允許。
罪責:行為人基於自由意思所為犯罪行為決定,或對法益侵害疏忽心態而要求行為人負擔刑事責任。
應罰:須以刑罰使能對於行為人有效制裁。
論理上意義的犯罪:刑法構成要件該當(符合刑法上的構成要件)、違法(無正當化行為的事由)、有責的行為。
構成要件:客觀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客體、刑法上意義的行為、行為與法益侵害間具備因果關係、行為情狀;主觀要素:故意或過失。
違法:形式違法性:不具備法定阻卻違法事由,實質違法性:欠缺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有責:具備罪責能力、不法意識可能性、其他作為的期待可能性。

4F
晚風 高一下 (2024/05/06)
犯罪可區分為實質犯罪與形式犯罪兩方面
實質犯罪:侵害社會共同生活安寧與利益,且具有科以刑罰之必要性與可能性之反社會行為
形式犯罪:違反刑事法規而應受刑罰(或保安處分)制裁之行為。依罪刑法定主義,若非法律明文禁止之作為或不作為,則不稱為犯罪。
個人記憶法:實質犯罪->大眾認為其該受處罰的行為;形式犯罪->法定該受處罰的行為

26 犯罪的意義可以分為實質犯罪及形式犯罪兩方面,下列何者較屬於實質犯罪的意義?..-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