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公職◆華語文教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5. 「習得需要的是在自然交際中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和互動,教師糾錯、顯性教 學對語言習得沒有影響,因為習得的順序是固定不變的。」以上敘述屬於哪一個假說 的主張?
(A)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
(B)輸出假說(The Output Hypothesis)
(C)注意力假說(The Noticing Hypothesis)
(D)自然順序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mo 小六下 (2019/07/17)

克拉申提出的五個假說包括:

  • 輸入假說:學習者在理解了比其現有水平難度略高的語言輸入後語言能力會發生提高。
  • 習得-學得假說:習得和學得有明顯的區別,習得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學得則是有意識的,而語言能力只能習得,不能學得。
  • 監控假說:學得的語言只能用於監控語言的輸出,不能用於創造自然語言(spontaneous speech)。
  • 自然順序假說:語言是按照特定順序習得的,這個順序不隨學習者改變,不會因教學的順序而改變。
  • 情感過濾假說:學習者的負面情緒,如恐懼或尷尬會降低他習得語言的能力。
2F
Jia Chiu (2022/07/13)

對於(C)注意力假說  的說明如下:
Schmidt (1990) 提出注意力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 宣稱學習者必 須「意識到」(或說「注意到」)輸入時的語言形式,習得才會發生。儘管這個主張和Krashen (1981) 主張語言習得的過程是潛意識的 (unconscious) 有所矛盾, 卻廣為SLA研究者接受,認為在語言輸入的過程中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在語言形式上,有助 於習得;沒有意識到語言形式會導致無法吸收 (intake)。

資料出處:https://mtc.ntnu.edu.tw/upload_files/ebook/pdf/84.pdf

15. 「習得需要的是在自然交際中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和互動,教師糾錯、顯性..-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