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1.新媒介科技 2.傳播理論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36. 人們傾向評估正面媒體訊息(如:公共服務訊息、環保概念宣導等)對自己的影響較大,對他人 的影響較小,此現象可對應到下列何種效果?
(A)第一人效果
(B)第二人效果
(C)第三人效果
(D)對比效果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11時 ,已有 1 則答案
阿包⁎⁍̴̛ᴗ⁍̴̛⁎ 國一下 (2021/09/27):

美國傳播學者 W. Philips Davison(1983)提出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假說:人們傾向評估媒介的訊息內容對他人的影響比較大,對自己的影響比較小。

後續研究也指出,媒介的訊息內容若是為與受眾立場抵觸或是對受眾不利的負面訊息,在不切實際、自以為是的樂觀主義作祟下, 訊息受眾會傾向認為自己比較不容易受到負面訊息的影響,而其他人比較容易受影響。

但媒介的訊息內容若是為與受眾立場一致或是對受眾有利的正面訊息,在自我膨脹心理的影響下,第三人效果會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反轉的第三人效果」(a reverse third-person effect):訊息受眾會傾向高估正面訊息對自己的影響,而低估其 對他人的影響,後續研究者稱此反轉的第三人效果現象為第一人效果認知假說


from: 反毒影片之第一人效果

0個讚
檢舉


36. 人們傾向評估正面媒體訊息(如:公共服務訊息、環保概念宣導等)對自己的影響..-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