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34. 針對EQ和正向心理學之批評,學者認為所謂「正向情緒並沒有因環境不同而改變,更直接預設正向情緒在任何情境都是好的,故而無法體現情緒的中庸」。請問,前述評論之依據係反映哪一位哲學家觀點:
(A) 蘇格拉底
(B) 柏拉圖
(C) 亞里斯多德
(D) 休謨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最佳解!
Flower Apple 幼兒園下 (2018/07/29)
亞里斯多德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7F
教甄輕鬆考輕鬆上 高二上 (2019/10/02)
中庸之道(Mesotes)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理論邏輯論證中,譯為「中間性」,但其哲學意義以譯「中道」或中庸之道較妥。   亞氏在〔尼各馬科哲學〕(Ethika Nikomokkeia)一書中指出:任何事情都有過度、不及和中間等三種情況,「過度」與「不及」常常會破壞道德品質,只有位於中間的「中道」能保存道德品質;而「德性」就是那種可以使人成為善良,並使人能夠出色運用其功能的一種品質,其本性就是「適得其中」。他說:「德性就是中道,是對中間的命中,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正確。」   亞氏進而說:一切有識之士,都在避免過多和過少,而選取中間求得中道,也就是「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的意思。如當一個人有恐懼、勇敢...
查看完整內容
8F
pigalison2019 大三下 (2020/07/13)
看到中庸就是亞里斯多德
9F
福寶 (ΘエΘ) 大一上 (2023/04/25)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76﹚ 經驗主義
休謨認為道德判斷的對象是人格,而善與惡分別由歡愉及痛苦兩種情感構成,但並不是所有歡愉或痛苦都可告知我們事物的善惡。休謨主張同情人性惻隱的自然情感,是道德之重要源頭,他也肯定快樂痛苦之情感,是道德判斷的根源

34. 針對EQ和正向心理學之批評,學者認為所謂「正向情緒並沒有因環境不同而改變..-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