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卡福利】寫作批改懸賞券,將於 2025/04/30 23:59:59 過期,還沒使用或領取,趕快前往領取並使用吧! 前往查看

警專◆物理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閱讀與理解】題組題:第21至30題 今年107年1月12曰到4月8日,位於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展覽愛因斯坦的文物展’包含他的相對論手 稿和諾貝爾物理獎獎章,以及近百件真跡文物和重要的理論。這項展覽吸引很多民眾參觀,媒體也爭相報導。 從物理學知道,光是電磁波,電磁波是電場與磁場交互感應而形成,這是馬克士威的重要理論。二十世 紀初,物理學家發現有時候光會呈現粒子性。光的粒子性主要是透過光電效應而為人所知。光電效應是指將 光照射到金屬表面,讓電子從金屬表面逸出來。以光照射金屬表面,可偵測到有電子從金屬表面釋出,這些 因光照射而釋出的電子,稱為光電子。發生光電效應有其條件和特性,簡述如下: 「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於某一特定頻率才會出現光電子。如果光的頻率不夠高,無論其強度有多大’都 打不出光電子來。這個特定頻率會依不同的金屬而異。光電子所帶的動能和入射光的強度無關,但會隨入射 光的頻率提高而增加。」  1905年,愛因斯坦在一篇著名論文中,提出革命性的觀點解釋光電效應,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愛 因斯坦假設光是由眾多的光子組成,每個光子的能量€和光的頻率f成正比,數學關係式為E=hf,式中的 比例常數h稱為普朗克常數,其值非常小,等於6. 63x10-34焦耳•秒。 愛因斯坦解釋光電效應如下:能量夠大的光子打上金屬板之後,其能量會全部轉移給金屬内的一個電子, 這個電子便可獲得足夠大的能量,而脫離金屬對它的束缚,成為逸出金屬表面的光電子;如果光子頻率不夠 高,能量不夠大,電子就不會被打出來。每個光電子的動能,即是它所吸收光子的能量扣掉金屬對於電子的 束缚能。因此若光子頻率愈高,光電子離開金屬表面後的動能就愈大,光電效應的應用非常廣,例如:光電 管是利用光電效應將光轉換成電流的裝置,可以應用於電路中,有光的時候,電路是通的,否則即是斷路, 因此光電管可以當作一個光控開關,常應用於防範電梯門夾傷人的安全設計。 【閱讀與理解】題組題:第21至30題。
【題組】23.光是電磁波,具有波動性,但二十世紀知道光也具有粒子性。下列哪一項實驗證實光具有粒子性?
(A)相對論
(B)光電效應
(C)光的干涉
(D)光的繞射 。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14時 ,已有 1 則答案
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國三上 (2018/10/29):

1905年,愛因斯坦在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裏,重新解釋光電效應,他提出光量子假設光束是由一群離散的能量粒子組成,稱為光量子,而不是連續性波動。這光量子後來簡稱為光子。對於馬克斯·普朗克先前在研究黑體輻射中所發現的普朗克關係式,愛因斯坦給出另一種詮釋:頻率為 {\displaystyle \nu }3051353-0-67d96450ba504.png 的光量子擁有的能量為 {\displaystyle h\nu }3051353-1-67d9645317cf8.png ;其中,{\displaystyle h}3051353-2-67d96454d49c6.png 因子是普朗克常數[註 5][25]愛因斯坦認為,組成光束的每一個光量子所擁有的能量等於頻率乘以普朗克常數。假若光量子的頻率大於某極限頻率,則這光子擁有足夠能量來使得一個電子逃逸(稱為光電子),造成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的論述解釋了為甚麼光電子的能量只與頻率有關,而與輻照度無關。雖然光束的輻照度很微弱,只要頻率足夠高,必會產生一些高能量的光量子來促使束縛電子逃逸。儘管光束的輻照度很強勁,假若頻率低於極限頻率,則仍舊無法給出任何高能量的光量子來促使束縛電子逃逸。

愛因斯坦的論述極具想像力與說服力,但卻遭遇到學術界強烈的抗拒,這是因為它與詹姆斯·馬克士威所表述,而且經過嚴格理論檢驗、通過精密實驗證明的光的波動理論相互矛盾,它無法解釋光波的折射性相干性,更一般而言,它與物理系統的能量「無窮可分性假說」相互矛盾。甚至在實驗證實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式正確無誤之後,強烈抗拒仍舊延續多年。愛因斯坦的發現開啟了的量子物理的大門,愛因斯坦因為「對理論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6]

3051353-3-67d96456a997d.png
圖為密立根做光電效應實驗得到的最大能量與頻率關係線。豎軸是能夠阻止最大能量光電子抵達陽極的截止電壓,P是逸出功,PD是電位差(potential difference)。

愛因斯坦的論文很快地引起美國物理學者羅伯特·密立根的注意,但他也不贊同愛因斯坦的理論。之後十年,他花費很多時間做實驗研究光電效應。他發現,增加陰極的溫度,光電子最大能量不會跟著增加。他又證實光電疲勞現象是因氧化作用所產生的雜質造成,假若能夠將清潔乾淨的陰極保存於高真空內,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了。[23]:2381916年,他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正確無誤,並且應用光電效應直接計算出普朗克常數。[25]密立根因為「關於基本電荷以及光電效應的工作」獲頒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0個讚
檢舉


【閱讀與理解】題組題:第21至30題 今年107年1月12曰到4月8日,位於臺北..-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