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陳老師在上課中警告小明:「上課再使用手機的話,將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使..-阿摩線上測驗
5F
|
6F 考試一定強 小六上 (2020/03/28)
例子是自己想的,如果有錯,歡迎告知!:) (A) 骨牌效應:一件事的發生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例如:老師上課沒收手機,學生抗議並認為自己應有使用手機的權利,學生們與教師爭執愈鬧愈大,引起校方介入。 (B)馬太效應: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兩極化的分化現象。 例如:上課不使用手機的人(好學生)會被獎賞及讚揚,上課使用手機的人(壞學生)予以放任或貶低,兩者在師長或其他同學心中的形象愈差愈遠。
(D)漣漪效應是庫寧(Jacob Kounin)提出的,指教師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對其他學生造成的影響。不論是支持性處罰(協助其改過)或威脅性處罰(嚴懲犯過)均會對其他在一旁觀看的學生產生影響。 |
7F 孔乙己 高二下 (2022/02/16)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由莫頓(Robert.K.Merton)於1968年所提出關於社會心理學中的現象術語,其意指原本就擁有較多資源或聲望的人,容易在相關的後續發展之中,持續性的取得較他人為多的資源回饋。 莫頓表示,聲名較為顯著的學者和相較之下較不著名的學者,在完成一件相似的研究時,聲望高者,比起那些默默無名的人,取得更多的名望;即使該研究和之前研究案結果類似,或者和其他學者有相同結論,仍然獲得較大的聲譽回響。 莫頓探究如此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產生機制,發現享譽國際的科學研究者會透過他們原本就具有的學術地位,以及其所開發的研究觀點的重要價值,甚至是他們在先前的成功,而受到的社會肯定之中建立的自信心,去強化學界或社... 查看完整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