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教育學程◆教育基本知識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2. 「九品中正」制度創於何時?
(A)漢
(B)南北朝
(C)隋
(D)唐。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1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8/05)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吏部尚書陳群提出。《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最早漢代推行察舉制,因缺乏客觀標準,長久以來為門閥把持,乃至賄選之風極盛。曹魏時,以陳群之議,定九品中正制以選拔人才。其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的官員任「中正」[1],中正必須是二品現任中央官,中正以簿世(譜牒家世)、行狀(才幹、道德)、鄉品(中正鑑定)為標準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中正給鄉品前先列某一層次,即所謂「輩目」,先由小中正(郡)列入記錄,再報大中正(州),最後轉呈司徒,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曹魏時對人才的提升和使用有重要作用,如中正王嘉吉茂為「德優能少」。

22. 「九品中正」制度創於何時?(A)漢(B)南北朝(C)隋(D)唐。-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