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46. 陳教授主張課程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且不論 是描述或判斷,都要蒐集課程方案的先在因素、交流因素 和結果因素三類變相因素,包括收集「意圖」和「觀察」 的資料,然後建立判斷標準,再進行判斷。請問此類評鑑 方式稱為哪一種課程評鑑?
(A)差距模式
(B)感應模式
(C)鑑定模式
(D)外貌模式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奇蹟降臨 大二下 (2020/06/18)
外貌模式是由史鐵克(Stake)所倡導的課程評鑑模式。主張課程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4F
張純嘉 研一上 (2021/02/01)

普羅佛斯(M.M. Provus)所提倡之課程評鑑模式;旨在比較「標準」和「表現」,以便分析兩者之差距,做為課程方案改進的依據。
  差距模式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包括三種類型:(1)預期結果,指教育方案的目標;(2)先在因素,指實現目標所需的人員、媒體與設備;(3)過程,指為達成目標,師生需要從事的活動。
  差距模式的評鑑方式包括下列程序:(1)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亦即評鑑人員詳細描述預期結果、先在因素與過程等教育方案的性質,是界定該方案的標準;(2)確定該教育方案各方面和有關標準之間是否有差距;(3)使用此差距資料,來改變表現或改變方案標準。
  差距模式包括五個評鑑階段:
  1.設計階段:指界定該教育方案之標準。
  2.裝置...


查看完整內容
5F
阿姆 大二上 (2021/03/02)

(A)差距模式Provus提出比較標準和表現間的差距並作分析,作為課程方案改進的依據。
(D)外貌模式
史鐵克提出,主張評鑑應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份,而且不論是描述或判斷,都要搜集課程方案的先在因素、過程因素、結果因素,包括收集「意圖」和「觀察」的資料,然後建立判斷標準,再進行判斷。先在因素係指教學前可能與結果有關的條件。過程因素係指教學中學生與教育有關的人事物的遭遇。結果因素係指教學所產生的影響。(結合歷程本位的評鑑以及結果本位的評鑑加以綜合而成)



6F
chi 高三下 (2021/03/09)

Stake提出

-感應性評鑑模式

強調教育問題、而非目標或架設,對於問題確認特別敏感。

 

-外貌模式

課程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且不論是描述或判斷,都要蒐集課程方案的先在因素、交流因素、結果因素等三類變相因素,此一模式乃是結合歷程本位的評鑑以及結果本位的評鑑加以綜合而成。

1. 先在因素: 相關的背景資料,包括存在於教學活動之前的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條件。 2. 交流因素:指教學的過程因素,包括教師、家長、諮商人員和學生互動或談話的情境。EX:參觀訪問 3.結果因素:課程方案透過

2.交流因素:指教學的過程因素,包括教師、家長、諮商人員和學生互動或談話的情境。EX:參觀訪問

3.結果因素:課程方案透過教學實施之後所達成的影響,例如學生習的的能力、成就、報負等。

46. 陳教授主張課程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且不論 是描述或判斷,都要..-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