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或社會科學的研究設計上,資料蒐集的過程可分為「反應性的測量」(reactive measures)與「非反應性的測量」(nonreactive measures)兩種,前者指的是在資料蒐集過程中,研究對象會隨時與整個測量過程的本身相互反應,如一般的問卷調查,或深入訪談等方法;而後者則是受測者與測量過程互不影響,如歷史資料或紀錄分析,及非干擾式的觀察等等。在反應性測量的資料蒐集過程中,因為受測對象與資料蒐集的過程本身相互影響,導至研究結果的偏差。本題說到小明知道老師在觀察他,所以表現變好。所以是反應性的測量。
小明因為知道有人在觀察他,因此他的行為產生變動,這種是反應效應。
觀察者期望效應,是因為觀察者主觀已經知預期測試的結果,因此他會去操縱實驗步驟或者錯誤解釋實驗結果,就是希望實驗能夠符合他的預期。
11. 資源班教師進入普通班觀察小明在數學課的行為,小明知道資源班教師是來觀察他..-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