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臨床心理學基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5 有些父母以「做了什麼家事,可以獲得多少零用錢」的方式,來鼓勵子女做家事;有些父母則沒有明確 說明,但偶爾給予子女金錢的獎勵。結果發現,父母沒有明確說明的小朋友做較多家事。此現象支持:
(A)誘因論
(B)快樂法則
(C)自我知覺理論
(D)驅力論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Eve Chen 國一下 (2017/06/21)
自我知覺理論是考察行為是否影響態度的理論...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2F
啾啾 高一上 (2023/06/27)

自我知覺理論(英語:Self-perception theory,縮寫作SPT)是心理學家達里爾·貝姆 (Daryl Bem) 提出的一種態度形成理論。它斷言人們透過觀察自己的行為,並得出結論是什麼態度,導致了這種行為來發展他們的態度(當由於缺乏經驗等,而沒有以前的態度時,情緒反應是模稜兩可的)。 該理論本質上是違反直覺的,因為傳統觀點認為態度決定行為。 此外,該理論表明,人們在沒有獲得內部認知和情緒狀態的情況下誘導態度。 這個人理性地解釋自己公開的行為,就像他們試圖解釋其他人的行為一樣。


D 是Freud的!探討性驅力、生之本能、死之本能的!

3F
Hannah 高一下 (2023/07/07)

驅力論(drive theories):強調動機的內在因素 ex.飢餓、口渴
誘因論(incentive theories):強調外在事件或欲求物對於動機的影響

一個是內在,一個是外在動機


但是為什麼不能用誘因論解釋呀,「沒有明確 說明,但偶爾給予子女金錢的獎勵」不就是可以看為變動式時距或比率的酬賞ㄇ

25 有些父母以「做了什麼家事,可以獲得多少零用錢」的方式,來鼓勵子女做家事;有..-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