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視覺藝術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9. 臺灣傳統建築與廟宇常見「剪黏」裝飾,其製作方式為何?
(A) 塑造胚底後以碎瓷器黏貼
(B) 素燒後貼上金箔或銀箔裝飾
(C) 以金屬線絲嵌入胚底並上漆
(D) 泥塑後敷上色彩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18時 ,已有 1 則答案
nomi 高二上 (2022/05/30):

(A) 塑造胚底後以碎瓷器黏貼

剪黏是流行於中國南方閩、粵建築上的裝飾技巧,尤以潮汕地區為甚,當地稱為「嵌瓷」,此處是嶺南地區重要的陶瓷產地。起初只是將俯手可拾帶有釉彩圖繪的碎瓷片嵌貼在屋脊上,暨能裝飾美化屋頂,還耐風吹雨打。到了清代,已有施作剪黏的匠人和瓷器作坊合作,專門燒製低溫色釉瓷碗供其使用。清代中葉剪黏在臺灣逐漸蓬勃發展起來,一般位於廟宇或是宅第的屋脊、水車堵或壁堵等部位,室內和戶外都能製作裝飾。

剪黏是一種塑造類工藝,以穩固、易處理的材料作為支架或骨架,在其上添加與包覆具展延性的軟質材料,如灰漿、麻絨漿、水泥沙漿等,掌握與控制所要之粗胚造型。有了粗胚,就能開始處理外觀,外觀材料主要是各式顏色的陶瓷片、玻璃片等,經過人工裁剪和修剪,達到想要的形狀時,再以具黏性的黏接材銜接,像是棉仔灰,一片片的陶瓷片、玻璃片就這樣貼附、插置、鑲嵌於粗坯上。一般花卉、動物、人物等題材,尤其是放置在屋頂需要日曬雨淋的剪黏,多數至此階段完成。(來源: 財團法人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8個讚
檢舉


29. 臺灣傳統建築與廟宇常見「剪黏」裝飾,其製作方式為何? (A) 塑造胚底..-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