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哲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在美學中,美感來自於與對象間保持著適當地距離,稱之為「心理距離」,若是失去了應有的距離,美感便會消失,若「藝術與現實混淆,導致欣賞者無法超脫現實利害,因情緒激動而使得美感盡失」這樣的狀況稱為?
(A)距離不及 
(B)距離太過 
(C)距離矛盾 
(D)距離可變性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Ming-Lun Chia 高一下 (2012/03/01)
1912年,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的瑞士心理學家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在英國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作為藝術的一個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Psychical Distance as a factor in Art and an Aesthetic Principle)的文章,正式揭櫫了心理距離的概念。 布洛認為,美的純粹客觀性並不存在,使用客觀標準、準則和範疇來界定美,將會抹殺掉許多豐富多彩的美感事實,因此他主張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美,說明美感乃是出自於人們對藝術品的觀賞所產生的心理效應,而此效應則是生於心理距離。心理距離並不是指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2F
吳惠如 高二下 (2012/06/11)


距離太過應該是過於靠近, 才會將藝術和現實人生相混淆

3F
西瓜 大四上 (2022/05/19)
在美學中,美感來自於與對象間保持著適當地距離,稱之為「心理距離」(布洛),若是失去了應有的距離,美感便會消失,若「藝術與現實混淆,導致欣賞者無法超脫現實利害,因情緒激動而使得美感盡失」這樣的狀況稱為?
(A) 距離不及
(B) 距離太過 
(C) 距離矛盾
(D) 距離可變性

在美學中,美感來自於與對象間保持著適當地距離,稱之為「心理距離」,若是失去了應有..-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