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卡新福利】寫作批改懸賞券,將於 2024/09/30 23:59:59 過期,還沒使用或領取,趕快前往領取並使用吧! 前往查看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5. 學者在福建泉州發現一塊以印度南部泰米爾文刻的石碑,內容:「向莊嚴的濕婆神致敬。 願此地繁榮昌盛。時在釋迦曆1203年哲帝萊月(西元1281年4月),港主為感謝察合臺大汗 御賜商業執照,特建寺廟,敬奉神靈入坐,並願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這一碑文可用於 研究何種主題?
(A)唐帝國的東西文化交流
(B)伊斯蘭教致力傳播教義
(C)印度的君主向中國朝貢
(D)蒙古帝國在亞洲的擴張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15時 ,已有 2 則答案
Celeste 小五下 (2024/07/27):

這題考的概念是了不了解元明清朝貢貿易海禁政策的歷史,以及泉州有大量阿拉伯印度商人聚集的歷史,這塊石碑提到了濕婆神泰米爾文,這些都與印度文化有密切關聯。然而,這塊石碑的關鍵在於它提到的「察合臺大汗」和「商業執照」,這些都與元朝對外貿易開放有關。




C選項說印度朝貢貿易不對,題目說感謝察合臺大汗御賜商業執照這表明當時的港主是感謝察合台大汗賜予他們商業執照,這與朝貢貿易的概念不同,因為朝貢貿易通常涉及的是一種外交和禮儀上的貿易形式,而不是單純的商業許可。泉州會有印度濕婆神的出現應該是因為元朝海上貿易繁榮,吸引了大量外國商人,印度的商人,當然還有阿拉伯的商人所以出現印度人阿拉伯人所信仰的宗教神祇
元朝時期,泉州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吸引了大量來自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商人。這些商人不僅帶來了商品,還帶來了他們的宗教和文化。

印度教在泉州
元朝時期,許多印度商人來到泉州定居和經商,並建造了印度教寺廟和祭壇。泉州是中國唯一發現印度教寺廟遺址的地方,這些遺址包括大量的印度教石刻和雕像。例如,泉州的開元寺內就有許多印度教的石刻,這些石刻展示了印度教的神話故事和宗教象徵

回教(伊斯蘭教)在泉州
同樣,來自阿拉伯和波斯地區的穆斯林商人也在泉州建立了社區和清真寺。泉州的清真寺,如清淨寺,是中國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展示了伊斯蘭教在泉州的深厚歷史




這段碑文反映了當時察合台汗國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商業互動,而不是朝貢體系下的貿易活動


66a55db0da7b4.jpg

元朝的對外貿易政策與明清時期有所不同。元朝在忽必烈的統治下,對外貿易相對開放,並且積極鼓勵商業活動。元朝的商業許證制度允許商人合法從事海外貿易,這與南宋的市舶條例有一定的延續和發展

至於朝貢貿易,元朝也有實行。元朝的朝貢貿易主要是與南海諸國進行,這些國家向元朝進貢,並獲得與元朝進行貿易的機會。這種朝貢貿易體系在元朝時期依然存在,但與明清時期相比,元朝的貿易政策更加靈活和開放

元朝
- 對外貿易:元朝對外貿易相對開放,特別是在忽必烈時期,海上貿易繁榮,吸引了大量外國商人。
- 海禁政策:元朝實施過幾次短暫的海禁,但總體上對外貿易影響不大
- 朝貢體系:元朝延續了前朝的朝貢體系,但更注重實際的貿易利益。

明朝
- 對外貿易:明朝初期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間私自出海,僅允許官方主導的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對外貿易的一個例外,但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和招攬朝貢
- 海禁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始於朱元璋,主要是為了防止沿海反叛勢力與海盜的滋擾。這一政策在明中期有所放鬆,但隨著倭寇問題的加劇,再次收緊
- 朝貢體系:明朝的朝貢體系非常嚴格,外國商人必須通過朝貢的形式進行貿易

清朝
- 對外貿易:清朝初期延續了明朝的海禁政策,特別是在順治和康熙年間,為了防止鄭成功等反清勢力的威脅。康熙晚期開始逐步開放對外貿易,但仍然限制嚴格
- 海禁政策:清朝的海禁政策比明朝更為嚴厲,特別是在順治和康熙初期,實行了遷界禁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復台灣後,才逐步開放海禁
- 朝貢體系:清朝的朝貢體系延續了明朝的模式,但在康熙開放海禁後,對外貿易逐漸增加。

台灣的影響
台灣位於中國的重要對外航路上,深受這些海禁政策的影響。明朝和清朝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台灣與外界的貿易往來,影響了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在鄭成功時期,台灣成為反清復明的重要基地,清朝的海禁政策進一步加強了對台灣的控制

元朝的市舶司
元朝的市舶司改稱為市舶提舉司,設立於七個主要港口:廣州、泉州、杭州、慶元(今寧波)、上海、澉浦(今嘉興海鹽縣)和溫州。然而,到13世紀末,市舶司僅在慶元、泉州和廣州三處港口保留

 商業許可證
元朝對外貿易的管理相當嚴格,商船需要獲得官方的許可證才能進行貿易。這些許可證被稱為“公憑”或“公據”,記載了船隻的貨物、人員和目的地

對外貿易的開放性
元朝的對外貿易相對開放,特別是在忽必烈時期,元朝積極推動海上貿易,並與多個國家建立了貿易關係。元朝的海上貿易繁榮,吸引了大量外國商人,特別是來自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元朝的貿易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得泉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之一

元朝的海禁政策
雖然元朝對外貿易相對開放,但也曾實施過幾次海禁政策,主要是為了控制貿易和防止違禁品的流通⁶。這些海禁政策通常是短暫的,並未對整體貿易造成重大影響

元朝的開放政策和市舶司的設立,促進了中國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對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個讚
檢舉
QQ饅頭 大一下 (2024/08/21):
5. 學者在福建泉州發現一塊以印度南部泰米爾文刻的石碑,內容:「向莊嚴的濕婆神致敬。 願此地繁榮昌盛。時在釋迦曆1203年哲帝萊月(西元1281年4月),港主為感謝察合臺大汗御賜商業執照,特建寺廟,敬奉神靈入坐,並願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這一碑文可用於 研究何種主題?
 
(A) 唐帝國的東西文化交流
唐朝(西元618—907年)大概在西元600-900年間,與時間不符
 
(B) 伊斯蘭教致力傳播教義
看到「濕婆神」先刪除
 
(C) 印度的君主向中國朝貢
有「商業執照」所以應該不太可能是朝貢
 
(D) 蒙古帝國在亞洲的擴張
蒙古帝國商業發達,可參考此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974 
1個讚
檢舉


5. 學者在福建泉州發現一塊以印度南部泰米爾文刻的石碑,內容:「向莊嚴的濕婆神致..-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