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態度的形成,若行為與認知一致,個體會感覺愉快,態度不會改變;若行為與認知不一致,則容易引起個體心理上矛盾、緊張、不愉快,因此會促使個體想辦法去除不協調的狀態,此一理論為?
(A)海德(F. Heider)的平衡論
(B)奧斯古(C. E. Osgood)的調和論
(C)費斯丁格(L. Festinger)的認知失調論
(D)凱爾曼(H. C. Kelman)的圓滿論。


答案:C
難度: 簡單
最佳解!
Vivian Wanlin 高二下 (2011/06/21)
當學生自己知道逃學是種不對的行為,但該生卻常常逃學,此種情境乃是范士廷(L. Fest.....看完整詳解
10F
陳南寧 國三上 (2012/03/07)
<接續10F>

为达到心理上的一致与和谐,人便会从内部产生动力,驱使他去调整对两件事的态度,或把对后者的肯定(我喜欢打扮)转为否定(我不再喜欢打扮),或把对前者的肯定(我敬佩老师)转为否定(我不再敬佩老师),或者不作方向上的改变而仅仅降低程度。同样,人如果对两件事持有不同的态度,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而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表明它们之间却存在正向关系(如老师赞成打扮),这种不一致同样也会使人感到不愉快。为在心理上达成一致,人的内部动力也会去促使原态度发生改变,或肯定后者,或否定前者。人在调整自己的态度过程是迅速完成的,自己并不明确意识到。这种调整的结果,不仅取决于三种变量因素(即个人对信息源的态度,...


查看完整內容
11F
盧天才 大一下 (2012/05/02)

行為與認知一致,個體會感覺愉快,態度不會改變;若行為與認知不一致,則容易引起個體心理上矛盾、緊張、不愉快 ---認知協調論
12F
Stacy Hsu 國三下 (2012/11/20)

Festinger歸納出人類在處理自己信念受到挑戰時,我們的認知系統會進行一些處理。簡言之,「認知失調理論」主要在解釋當個體知覺有兩個認知(包括觀念、態度、行為等)彼此不能調和一致時,會感覺心理衝突,促使個體放棄或改變認知之一,遷就另一認知,以恢復調和一致的狀態。

認知失調論的基本要義為:當個體面對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態度時,個體在心理上將出現新認知(新的理解)與舊認知(舊的信念)相互衝突的狀況,為了消除此種因為不一致而帶來緊張的不適感,個體在心理上傾向於採用兩種方式進行自我調適,其一為對於新認知予以否認;另一為尋求更多新認知的訊息,提升新認知的可信度,藉以徹底取代舊認知,從而獲致心理平衡。此理論於性質上為解釋個體內在動機之主要理論,故而被廣泛用以解釋個體態度改變之重要依據。

態度的形成,若行為與認知一致,個體會感覺愉快,態度不會改變;若行為與認知不一致,..-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