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38. 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 表三
年  代 1905 1910 1915 1920 1925 1930 1935 1938
在來米價(圓/100斤) 3.33 3.67 3.58 10.98 10.68 7.08 9.08 9.92
蓬萊米價(圓/100斤) / / / / 14.37 8.81 9.98 11.35
甘蔗價格(圓/100斤) / 2.779 4.138 10.59 7.118 4.50 4.09 /
糖/米價格比率(倍) 2.11 1.63 2.35 2.76 0.81 0.82 0.80 0.99

(A) 米糖價格變動反映了台灣人消費習慣的改變
(B) 米糖價格變動趨勢說明台灣經濟的殖民地化
(C) 台灣稻米價格上漲,須進口稻米來平抑米價
(D) 台灣稻米的產量倍增,造成米糖價格的波動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1F
陳宇強 國三下 (2014/11/18)

分析表三,可以看到在來米的價格在1920年與1925年時達到最高點,可以推測此時在來米的供應是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蓬萊米在1925年之後出現,初出現時價格亦頗高,但在1930年之後,在來米與蓬萊米的價格均下跌,至1935年之後才較為回升。甘蔗的價格在1920年之前偏低,1920年時高漲,1925年之後逐漸下跌,1930至1935年降到低點,至1938年時已沒有數據,顯示此時甘蔗種植的比例已經很低。在糖米價格的比較方面,1920年之前糖的價格幾乎均比米高上兩倍以上,但到1925年之後反而是米的價格高於糖,反映出當時米的需求量高於糖。這樣數據分析的情形,對照臺灣史,可以發現這是日本統治時期米糖相剋的問題,而米糖相剋的情形實際上是反映了...


查看完整內容

38.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