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公職◆刑法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8 甲施用毒品缺錢花用,知其父親 A 擁有大量現金,乃心生歹念,唆使乙、丙裝成蒙面歹徒,趁甲之 鄰居 B 目擊時(以便使 A 誤信為真),持凶器將甲挾持至某處所藏匿。由乙、丙向 A 勒贖 30 萬,並 恐嚇不得報警,A 因擔心甲之安危,於交付贖金後報警,經警方查明事實。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乙丙之行為應成立擄人勒贖罪
(B)甲之行為應成立擄人勒贖罪之教唆犯
(C)甲乙丙三人之行為應成立詐欺取財罪及恐嚇取財罪,依想像競合或法條競合加以處理
(D)甲乙丙三人之行為應成立詐欺取財罪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3F
Flanerie1221 高三上 (2019/06/10)

答案應修正為339-4Ⅰ第2款。

4F
彭明賢 高二下 (2023/04/16)

本題為101年司律考試題目,刑法第339-4條(三人以上犯詐欺)為103年修法時所增訂。是以當時有討論詐欺取財與恐嚇取財競合之實益。
A-擄人勒贖無該當性。
B-自共犯從屬性理論、犯意聯絡以言,無教唆犯成立餘地。
C、D-依甘添貴著述刑法個論第373~374頁最高法院(下同)84台上1993、87台上2278、73台上3933,實務及學說上咸認無想像競合,蓋二罪「均在保護個人之財產安全」即財產法益,無「侵害不同/數法益」可能性,僅能依法條競合擇一關係定之,答案C「想像競合或法條競合」實有疑義。
法條競合擇一關係時,「使被害人心生畏怖時」為恐嚇;「使被害人陷於錯誤時」為詐欺,依題示「A擔心甲之安危」並非心生畏怖,而係陷於行為人等虛構之「甲遭乙丙擄走」錯誤而交付財物,詐欺之成分較諸恐嚇為重,應論以詐欺取財,答案非D亦不正確。

5F
鍾闓壕 大一上 (2024/03/27)

應該只有成立恐嚇取財。詐欺罪要在被害人限於錯誤並進而處分其財產為要件,其中處分其財產應要在被害人完全自由意思之下所為之。若非於自由意志之下應該較符合恐嚇取財等要件。

28 甲施用毒品缺錢花用,知其父親 A 擁有大量現金,乃心生歹念,唆使乙、丙裝成..-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