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地理科專業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2. 新竹市西部海岸,海岸堆積旺盛,海埔地發達,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附近居民在海埔地上開闢曬鹽場;同治年間鹽場收歸官有後,持續營運到日治時代。因氣候的限制,新竹的鹽場不能全年曬鹽,必須休曬四個月。請問:清代至日治時代的新竹曬鹽場,主要分布在哪一條河川出海口的兩側?
(A)鹽水港溪
(B)汫水港溪
(C)三姓公溪
(D)客雅溪
(E)頭前溪。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1F
Eddie Lin 高二下 (2013/06/28)
北臺灣在乾隆末葉於新竹地區虎仔山(今新竹市客雅溪口北側)及油車港(今新竹市港北里)一帶,有民眾以簡易粗糙的製鹽方式私自曬鹽,惟因屬於私製鹽,故常遭到官方查緝,屢派員前往取締。但由於私鹽利益頗豐,故當時即使官方嚴家查緝,民眾仍鋌而走險,私曬私販,官方防不勝防。因此同治六年(1867),臺灣道臺吳大廷稟陳:「近如廳西南五里許之虎仔山,民自試煎曬,年可得二萬餘石。同治六年臺灣道吳大廷議歸官辦。」而清廷官方遂於同治七年(1868)以管理代替取締的方式,將新竹地區的鹽埕列為官方鹽場,而設立了臺北二廠。此則為臺灣最北端的鹽灘。

資料來源:《史匯》第十期,頁150-179(2006),中央大學歷研所

12. 新竹市西部海岸,海岸堆積旺盛,海埔地發達,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附近居民在..-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