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英國學者亞秋兒(M. Archer)提出型態生成論(morphogenesis)的三階段以解釋教育制度的產生和的變革,並不包含下列哪一階段?
(A)結構制約(structural conditioning)
(B)結構替代(structural substitution)
(C)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結構精緻化(structural elaboration)。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1F
HanHan 大二上 (2011/05/08)

1)結構制約:即認為社會行為已具有的系統特質是受過去行動的制約,這等於承認已 有社會結構的存在。 因此,社會行為絕對不只是由個人特質所決定。 (2)社會互動:互動的觀點是認為社會行為受到結構的制約,但不是完全由結構決定。 如果認為是由結構決定,那就掉入結構主義的觀點了。 當人們有自覺時就會起而互動,起來修改結構。 (3)結構精緻化:這是在形成新的結構,即在各個利益團體衝突和讓步之後,形成一個 可能不是各方原先想要的新結構。
2F
Jay Tsao 大四下 (2012/09/05)

英國學者亞秋兒(M. Archer)提出型態生成論(morphogenesis)的三階段解釋教育制度的產生和的變革:

結構制約(structural conditioning) 社會行為已具有的系統特質是受過去行動的制約,這等於承認已有社會結構的存在。因此,社會行為絕對不只是由個人特質所決定(Archer,1995:90)。而這種結構的層面就是「制度」的層面。Archer又將這種制約分成「結構制約」和「文化制約」。

 

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互動的觀點是認為社會行為受到結構的制約,但不是完全由結構決定。如果認為是由結構決定,那就掉入結構主義的觀點了。當人們有自覺時就會起而互動,起來修改結構。現有制度將會制約人們的行為,這仍是以獎賞與懲罰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


查看完整內容

英國學者亞秋兒(M. Archer)提出型態生成論(morphogenesis)..-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