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教師專業碩士◆國文題庫

【非選題】
三、評述作文(30%) 請以〈十二年國教的精神〉為題,寫一篇四段以上的議論文,行文兼評論 嚴長壽在下文所討論的考試評量及教育素養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說穿了就是「考試教育」。不只在學校如此,日後當教授要靠考 試,當公務員要考試,當老師要考試,當軍官要考試,當警官要考試……,連 教育的主事者,統統都經由考試而錄用,連帶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完全都被「考 試」扭曲了。 這正好反映出大部分家長們的核心迷思:「考試是最公平的評鑑方式」,但 就我來看,考試,其實才是最不公平的方式。因為考試只容許「有強記能力」 的考生出頭,考試考不出熱忱,考不出責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溝通力, 考不出領導力。考試當然也考不出有遠見,有企圖心,有決策能力的未來領袖。 考試更考不出一個人的品格,品味,至於藝術、文化、教養內涵,更是統統考 不出來。 曾長居芬蘭多年的教育研究專家陳之華觀察,在芬蘭的學校,考試的分數 是你和老師之間的秘密,老師不能任意公開示人,否則等於侵犯人權,製造彼 此競爭,甚而敵對的心理。而北歐的家長之間也少有打聽別人孩子考第幾名, 甚至有些科目還會設計難易不同的考卷,因為考試是評量一個學生自己學習消 化的程度,而不是用一把尺,比較衡量誰比誰高人一等。 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曾為文指出,根據美國賓州大學一項研究,父母過於強 調分數,讓孩子承受巨大壓力將增加成年後精神障礙(如憂鬱症)的風險。她 也指出,「很多人誤以為分數是量化,最公平,但愛因斯坦就說過:「許多重要的東西是不能被量化的。」分數代表的是現在的知識,並不能預測未來的表現。

      因此,如果我們今天質疑:為什麼會出現考試傑出的學生,一路順遂成為 政治領袖,最後卻在道德和品格素養上淪喪,不如回過頭來看我們在教育的內 涵中,是否缺乏教導做人等其他更重要的元素。然而,未來領袖並不會覺得自 己凡事必須高人一等、做事絕對完美無缺,反而要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體 貼別人。

       現今社會變得無比繁複,遠超過一個人所能全知全能,因此,做人行事謙 虛退讓,反而更能學習每個人的優點,萃取他人的智慧。我們未來社會需要的 不是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天之驕子,而是協調性高、溝通力強、善用人才的領 袖。每個人不必都是領袖人才,如果家長認真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潛能與天賦, 其實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信的泉源,在他天賦的領域為社會發光發熱。 (嚴長壽,〈考試是假性平等,重要的東西不能量化〉,《教育應該不一樣》,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