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一般警察/鐵路(三四等)◆國文題庫

【非選題】
甲、作文部分:
        十九世紀後期,英國牧師甘為霖抵達水沙連時,日月潭只是一個小湖泊。湖中間有一耕作小島,上面還住著建立私塾的漢人。到了日治時期, 為了發電的需要,日本工程師從武界擷取濁水溪流水,淹沒附近的小山 丘,日月潭才有今日遼闊的水面。在電廠興建初期,到訪的佐藤春夫在其發表的《日月潭遊記》中卻認為工程竣工之後,「到那時,不管有什麼新的、別的美觀產生,但那也不會是今天我所看到的大自然了。思及此,我不禁興起無限感傷。」
        當年日月潭電廠興建完工,湖水發電占臺灣水力發電的一半強,效益甚鉅,但根據經濟部能源署 2023 年的公告,「臺灣發電量占比,以燃煤 仍最高,占 42.23%,依序為燃氣(39.57%)、再生能源(9.47%)、核能 (6.31%)、燃油(1.34%)、抽蓄水力(1.08%)」,而今日月潭電廠水力發電效益已微乎其微。
        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長久以來都是全球關注的熱點,起因於人類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危機,即生態環境的危機。面對滿目瘡痍的自然景象,許多人又開始懷念遠古的森林、綿延的綠洲,並在悉心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 處、相安無事、共同發展的美景。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到底是征服,還是被征服?究竟是「天命難違」抑或是「人定勝天」? 根據上文,請就下列兩問題作答:

【題組】一、佐藤春夫面對初期的電廠興建時的日月潭,為什麼會產生「無限感傷」?請說明你的看法。文長不超過 300 字。(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