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李贄生平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李贄(1527年十月廿六-1602年三月十六)[1],明朝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2],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3],是明朝頗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後被迫自殺,死後一度被泉州民眾奉之為神,稱「溫陵先師」。 李贄深受「泰州學派」影響,且以「異端」自居。針對當時官學和知識階層獨奉儒家程朱理學為權威的情況,貶斥程朱理學為僞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之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受其影響較深。晚年頗好史學,據歷代正史纂《藏書》,又廣泛收集明代資料撰寫《續藏書》,對傳統史學觀點有所突破。 李贄承認個人私慾,「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他的思想方法與當時官方的儒家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包括反對八股文、歌頌秦始皇,主張男女平等、自由婚姻等,但仍受到不少儒士文人包括李廷機等當時有影響的人物的好評。史家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認為李贄在王陽明哲學的影響下「存在着鼓勵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導行動、而不顧習慣的道德標準這一趨向。1587年,李贄就走到了這條道路的交叉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李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明朝溫陵先師溫陵居士異端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續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