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行政的一般病態現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因政策品質不佳之故,行政人員常成為? (A)替罪羔羊 (B)行政蠢才 (C)行政通才 (D)科員政治 ~解析: 一、行政的一般病態現象: (一)一團和氣,相互掩弊,沒有是非,只有利益。 (二)派系結盟,肥水不落外人田。 (三)因循故例,毫無創新,一灘死水。 (四)謀官如鼠,得官如虎,玩權弄法,因權腐化。 (五)推託刁難,用一千個理由拒絕,就不會想一個理由幫忙。 二、工作行為的通性: (一)同類互比:競爭或中傷。 (二)印象概推:以偏概全。 (三)投射效應:我欲人欲。 (四)鄰近如親:遠親不如近鄰。 三、工作行為的通性: (一)相互回報:關心或包庇。 (二)相似相親:相似員工在一起。 (三)替罪羔羊:死道友不死貧道。 (四)責任擴散:法不罰眾。 ~另外補充 : 何謂「科員政治」? ANS :過去國民黨政府時代,政府的用人問題在於「科員政治」及「冗員」充斥。因而發現政府政策形成的主軸其實在<科員>及<科長>層次,而這層級的政府官員主要來自國家考試,亦即普考或高考。以過去農業社會的標準而言,科舉狀元雖只會四書五經,但依「常識」去管法律及農事可能尚不致太離譜。可是,到了一、二十年前,台灣步入科技時代,台灣社會中博士已一大堆,由美返國創業的國際級人才增加,但政府官員還是高普考進來的大學背景人員, 因此制定出的法規及決策的品質,往往受到批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