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西方學者Tanner & Tanner、Glatthorn、Foshay等人曾經將課程分為學科(subject)、相關(correlation)、融合(fusion)、廣域(broad fields)、核心課程(core)、活動課程(activity)等,其間有著統整性和分殊化之差別。將課程定義為學科,如前述為最普遍的概念。相關課程,指得是學科之間的相關性,包括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關,或是學科之內的相關,各學科之間仍維持著一定的疆界。融合課程,旨在破除學科之畛域,將類似的學科整合在領域之下,使其融合在一起。廣域課程,將不同學科整合在一起,比融合課程範圍更大,統整性能力更強。至於核心課程,雖然有人認為統合程度是廣域較高,但僅限於課程內容的廣度,在整體性上尚不及核心課程,是故核心課程旨在學習者共同應有能力之培養,是不是由學科來組織並不重要,著眼的是學習者的需求。至於活動課程訴求從活動中體驗到學習之內容,而能自我成長,並非由傳統學科的學習中增長知識。   經由以上課程類型之探討,發現其間分殊化和統整性之不同。若將分殊化到統整性,由上而下依程度高低排序為:學科、相關、融合、廣域、核心和活動課程,顯示,學科的分殊化最強,活動課程統整能力最強。   如果依照學習從具體到抽象、由廣而專的概念,越在國民教育階段,越要重視核心課程和活動課程,越到高等教育階段,越應重視學科和相關課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國民教育階段核心課程課程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