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公共組織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公共組織的政治途徑 ◎視公共組織為政治問題 ==> 三大前提(由羅聖朋所提出)  1.假定公共組織不同於私人組織;  2.由於政治途徑強調政治權力的發展、維繫和定位,因此形成政治決定權威、執行工具的選擇和公共組織的民主特質;  3.政治途徑的公共組織重視代表性的觀念。   ◎公共組織應具備代表性:  1.在民主社會中,行政機關往往就是民主社會之不同團體、利益與價值偏好的匯合和觀點;因此,若要實現完全對稱、無派閥的組織結構,那將是危險的幻想。  2.行政官員的社會背景和地位,將會影響其工作績效;換言之,就是政府機關的社會組成,將會影響民眾對其統治正當性的觀感。  3.行政機關的人事措施應能反映社會母體結構的組成,決不能執著功績原則;相對地,應該為一些利益無法表達的團體,提供宣洩的管道。   ◎政治途徑之特徵:  1.多元主義:為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行政機關的設計應該是「多元」且「異質」,如此才能高度表達整體社會的利益和訴求。  2.自主性:在多元主義的要求下,各組織應有其自主職能和權力,藉以防範高層權力的驅使,進而阻礙政策利益的有效表達。  3.與國會聯繫:行政機關的預算監督、立法和質詢均操之於國會;因此,行政機關務必取得國會的政治支持,才得生存發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