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再概念化學派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Piner(派納)的「再概念化學派」,是對傳統泰勒模式的批評所形成的。 此派學者要求重新思考、反省與解釋課程的內涵,賦予課程新的概念,對於課程理論的主要影響是在「潛在課程」方面。  功能在於:彌補科學化的不足、提醒或揭露一些課程中原本沒有被發現或是被忽略的重要部份、留意避免不良的潛在課程。  e.x.以前的課本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不良「潛在課程」。 再概念化就是重新思考、解釋這個現象,而不是單純設定目標後並且執行(泰勒模式)。  在後結構主義影響下,Pinar等人主張課程即文本(curriculum as text)。 文本不只指被書寫出來的文字作品,也更廣地理解為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所有事物─藝術作品、文化產物、人工產品、學校制度、各種教學實務與課程等。 William Pinar提出的課程理解典範有別於以設計、程序、實施、評鑑為要的課程發展典範,崇尚理論思維所帶來的學術自由及心智自由,其不以技術取向為依歸,而以知識基礎作為突破外在壓迫環境的平台,除重視個體性外,也重視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脈絡因素對個體的綜合影響。 「概念重建」、「課程即文本」、「課程即複雜對話」是Pinar自1970年代演變至今的重要概念,其中「課程即複雜對話」可代表課程理解典範的真諦。  在1995 年W. F. Pinar 等人所編著的「課程理解」一書中進一步將課程歸類為11 個文本。 1998 年W. F. Pinar所編的「課程:朝向新的認同」一書中,更是充滿了後現代的意涵。 W. F. Pinar 在2000年出版的「酷兒理論」一書中..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