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動態評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 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 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生的可能發展區,有助於教師安排教學內容,不至於太深或太淺。 動態評量即具有測度學生可能發展區的功能,因為當學生只需少許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是在學生的可能發展區中;反之,若是學生不需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已經會了;若是學生在大量協助後仍不會,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還離他很遠。 除此之外,動態評量能鼓勵學生提問,增進解題的意願,避免太多的挫折感。 不過,因為施測者參與,動態評量被批評為一種過度主觀、信度、效度不高的評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動態評量可能發展區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