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台灣早期經濟政策-出口導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出口導向的經濟》 當然,除了這上述原因以外,國民政府也是有一些建設和政策,對於經濟的起飛是不可磨滅的,像是『十大建設』還有一連串的『經建計劃』而在這之中,最重要的是,政策決定得當,那就是朝著加工出口經濟方向去帶動台灣經濟。一九六○年代開始的二十年間,台灣可以說是出口成長帶動經濟成長的時期,不論這一九六○年代的起點是一九六○年外匯制度,改革、或是一九六三年國內開始出現明顯的的產業結構變化、或是一九六五年春美國終止對台灣的經濟援助,歷史上先後所建立的對日及美經貿關係是這個經濟契機的基本背景,且由此把我國從閉鎖經濟帶入較廣闊的世界經濟圈的一部分。   一九六○年代是現代跨國公司勃興的年代,當時西歐的歐洲自由貿易區及歐洲共同市場運作順利進行中,西歐的工業國家已陸續解除二次戰後暫時實施的資本移動管制,國際間的資本移動性大為提高,進步的生產技藝使生產過程細化,非技術勞動有更大的參與生產的機會,工業先進國家把製造部門分散在世界各地,仍能在總部影響生產決策。尤其是,那個年代也是現代社會運動的轉捩點,與企業投資意願最有關聯的工資及環保意識在此時期的工業國家成為傳統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阻力,環保意識及其擴散排斥那些具有汙染性的產業,而激烈勞工運動所產生的工資成本上升則迫使其勞力密集產業轉移到低工業地區,在國外投資設廠進行生產,形成跨國企業興盛的年代,台灣也是部分跨國企業投資的對象,跨國企業出口佔台灣出口總額的比例介於15%至30%之間,如將跨國企業下包到本地製造業的部分包括在內,此項比例更高。   為了配合吸引外資的政策,一九六五年台灣在高雄有加工出口區的設置,外商以他們在資本及國際市場資訊的優勢,在台灣的投資相當活躍。這些外資不只是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所得及儲存資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的了一群此後產生的有國際觀的中小企業家,為後續台灣的經濟發展開闢了新天地。自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八一年出口成長極其快速,出口金額自4 億 5千萬美元,增至 226億 1千萬美元,年平均增加率接近28 %,為此期間台灣經濟能長保高成長率的最主要來源,且自一九七六年起對外貿易就由往年的入超轉為出超,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儲存資金的能力出口導向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