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團體的療效因子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Yalom (1970)認為團體的療效因子共有十二項,分別是希望的灌注(instillation of hope)、利他(altruism)、團體凝聚(group cohesiveness)、指導(guidance) 、普同性(universality) 、自我了解(self-understanding) 、家庭重現(family reenactment) 、內注性人際學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input) 、外現性人際學習(interpersonallearning-output)、仿同(identification)、宣洩(catharsis)及存在因素(existential factors),一般團體大多施行在醫院、社福機構或學校,倘若能運用其中的技巧於社區,特別是針對代間的家庭成員進行,在共學及共同成長的情況下,改變每位團體成員的動機、感受力、對自我及他人的態度和依賴性,對家庭的信任感及凝聚力都會因而提升。 「替代學習」治療性因素指的是內注性人際學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input),團體中分享到新知識、資訊與建議,增加學習與了解 希望的灌注(instillation of hope)當看到其他成員改善,成員信心同時增加 利他(altruism)分享自己來幫助別人經驗,令成員發現自己對他人重要性,增加自己價值感 社交行為中學習指的是外注性人際學習,在團體互動中了解人際互動之複雜性與自己責任,減少對人際關係之曲解有機會增加對社會互動之覺察,並發展新技巧。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內注性人際學習利他團體凝聚外現性人際學習家庭重現希望的灌注指導普同性自我了解Yal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