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字詩義解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 D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 兩兩 相同? (A)李氏子「蟠」/「幡」然悔悟 (B)六藝經「傳」/薪火相「傳」 (C)習其句「讀」/案「牘」勞形 (D)「戛」戛獨造/「戛」然而止 解析:(A)ㄆㄢˊ/ㄈㄢ。 (B)ㄓㄨㄢˋ/ㄔㄨㄢˊ。 (C)ㄉㄡˋ/ㄉㄨˊ。 (D)ㄐㄧㄚˊ。  2、( A ) 下列文句「 」中的「庸」,何者是表示反詰的語氣副詞? (A)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B)「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C)「庸」人自擾 (D)毋「庸」置疑 解析:(A)豈。副詞。 (B)平常的;普通的。形容詞。 (C)平常的;普通的。形容詞。 (D)需要。動詞。  3、( D )  〈師說〉一文出現很多「師」字,詞性意義均不盡相同,以下哪一組詞性意義相同? (A)猶且從「師」而問焉/吾從而「師」之 (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古之學者必有「師」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或「師」焉,或不焉 解析:(A)老師。名詞/學習;拜……為師。動詞。 (B)學習。動詞/老師。名詞。 (C)從師問學的。形容詞/拜師。動詞。 (D)拜師;學習。動詞。  4、( D )  下列文句「 」中的字,何者意義相同? (A)其「下」聖人也亦遠矣/江海「下」百川 (B)聖「益」聖,愚益愚/利「益」 (C)作〈師說〉以「貽」之/「貽」誤軍機 (D)位卑則「足」羞/「足」以自豪 解析:(A)不如/地勢低下。 (B)更加/好處。 (C)贈送/耽誤。  5、( D )  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固」是本來的意思 (B)余「嘉」其能行古道:「嘉」是欣賞、讚美的意思 (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相師」是指互相學習 (D)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不齒」指感到羞恥 解析:「不齒」是不願與之同列。  6、( A ) 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 兩兩 相異? (A)傳道「受」業/私相授「受」 (B)「固」先乎吾/「固」有道德 (C)愚「益」愚/老當「益」壯 (D)學無「常」師/人生無「常」 解析:(A)授與/接受。 (B)本來。 (C)更加。 (D)一定不變的。  7、( D )  下列文句當中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你們兩人之間的問題徵結就是都太好強了,誰也不肯先認錯 (B)她自識甚高,因此同學不喜歡和她合作 (C)從小生長在山野裡,取材於大自然的手工藝製作,他的作品可是微妙微肖 (D)小芬長時間收聽英文廣播節目,因此不僅聽說讀寫樣樣皆行,對於流行文化,她也有相當的涉獵 解析:(A)徵→癥。 (B)識→視。 (C)微→惟(唯、維)。  8、( B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關於句中的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A)「學者」是泛指學習的人 (B)「傳道」指傳播道教教義 (C)「受業」指講授典籍 (D)「解惑」指解決對於「道」和「業」產生的疑惑 解析:傳播儒家學術思想。  9、( A )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與下列何者意義相近? (A)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C)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D)青出於藍,冰寒於水 10、( D )  何謂「聖人無常師」? (A)聖人乃「生而知之者」,沒有人有資格為之師 (B)聖人言行謹慎,不輕易收門生 (C)聖人態度謙虛,處處留心學問 (D)聖人見賢思齊,沒有固定的學習對象 11、( B ) 韓愈〈師說〉一文中「小學而大遺」的做法近於: (A)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B)捨本逐末,輕重不分 (C)先苦後甘,先憂後樂 (D)大才小用,小題大作 12、( B )  下列關於〈師說〉的敘述,何者有誤? (A)作者希望能刺激士大夫的覺醒,重振師道 (B)寫作動機主要在於提高老師的社會威望 (C)首段開門見山揭示全文中心思想 (D)論述從師問學之道,全文緊扣師與道的關係 解析:寫作動機主要在於肯定李蟠懂得從師問學的難能可貴,並論述從師問學之道。 13、( B )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此關鍵在: (A)是否師嚴道尊 (B)是否從師而問 (C)是否了解句讀 (D)是否傳承師道 14、( A ) 韓愈作〈師說〉贈李蟠的原因何在? (A)嘉許他能學古人虛心問學之道 (B)感動於他極力督促自己抗顏為師,不畏強權 (C)韓愈亟欲以匹夫而為百世師,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鼓勵李蟠及為文宣揚師道,以免人心不古 15、( B )  甲、「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乙、「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丙、「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三句中的「師道」的意思: (A)甲乙同 (B)乙丙同 (C)三者皆同 (D)三者皆異 16、( A )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謂: (A)凡通曉道業之人,皆可為吾師 (B)能重道之人則能尊師 (C)古聖先賢之道皆因有師傳授才得以保存 (D)道之存養方式,即師之存養方式 17、( B )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意義不同於: (A)學無常師 (B)學而不思則罔 (C)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18、( D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其所以然者,乃因: (A)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B)聖人無常師,宜處處學習 (C)資質稟賦各有不同 (D)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9、( C )  下列各句所傳達的語氣,何者說明正確? (A)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疑問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勸慰 (C)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猜測 (D)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輕視 20、( C )  韓愈云:「師道之不復可知矣!」所謂「師道不復」是因為: (A)聖益聖,愚益愚,愚人無可學,故不必從師 (B)巫醫百工之人,自慚地位卑下,恥於相師 (C)士人德業不如聖賢,觀念錯誤,以求學於師為恥 (D)經濟發達,士人地位下降 21、( B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其中所傳之「道」、所受之「業」乃指: (A)經世濟民之道,安身立命之業 (B)修己治人之道,古文六藝之業 (C)忠君愛國之道,居仁由義之業 (D)尊師重學之道,詞章句讀之業 22、( A ) 韓愈與古文運動,何者為是? (A)愈有感於魏晉以下,文尚駢麗,氣格靡敝而倡 (B)自初唐陳子昂等人起,古文即已蔚為風氣,愈繼承之 (C)自韓愈啟「文以載道」之聲以後,駢文的勢力從此未能與古文相抗衡 (D)清姚鼐《唐宋八大家文鈔》一書以韓愈為首 解析:(B)當時未能蔚為風氣。 (C)晚唐駢文再度抬頭,北宋初仍尚華麗無實之文。 (D)《唐宋八大家文鈔》為茅坤所作。 23、( C )  下列有關唐朝古文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韓愈大力提倡,首開風氣之先 (B)針對辭賦的流弊進行改革 (C)主張恢復周秦兩漢質樸的散文 (D)成功推翻了當代流行的華而不實的「時文」 解析:(A)初唐詩人陳子昂即力倡漢魏風骨,對駢文表示不滿。 (B)針對駢文的流弊。 (D)並未成功。 24、( B )  下列聯句何者不是以韓愈為對象? (A)天意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人心歸正道,只需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B)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文鈔唐朝古文運動小學而大遺師說聖人陳子昂韓愈韓愈與古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