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後現代與後結構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後現代與後結構主義 後現代 Lyotard 李歐塔 1.  資訊時代中,經濟生產主導的社會,知識如同商品被製造、販售。 2.  科學雖排斥敘事,但科學卻選擇所需的故事來促使自身存在具有正當性。 3.  後現代社會,科學對道德、藝術等整合的力量逐漸削弱。 Baudrillard 布希亞 1.  真實已經死亡~電腦運作操控人為符碼 2.  人們被模塑成一種無意識的消費傾向,人性客體化 3.  以交換價值來決定客體存在的需求性 4.  人們對客體的消費乃被流行所主導,人逐漸被客體所控制 5.  由符號所模塑而成的超現實取代原本的真實→言稱「社會人已死」 Rorty 羅逖 1.  後哲學文化:文學不再根基於哲學、科學不再是實在界的符應。 2.  新實用主義:每一種學問都有不可取代的目的,知識的探尋應重新回歸現實。 3.  教化哲學:人沒有先天本質,人的生成是一種不斷接受教化的過程。 4.  知識份子是自由反諷人:消除自身卑劣、拯救世間苦難 人物 思想內涵 後結構 Derrida 德希達 解構哲學 對傳統知識的看法 1. 二元對立的基礎 2. “呈現”包括時間性的當下及空間性的在場,言說-呈現,書寫-不呈現,「思想-言說-書寫」,行上學排斥書寫→語音中心主義 對形上學的解構 1. 讓不確定狀態遊走於二元對立 2. 書寫的不在場讓意義產生播撒作用 3. 閱讀是一種不確定的意符遊戲:文本遊戲 讓主體復活 1. 進行文本的鬆動遊戲 2. 每一個文化或社會都需要以解構來自我批判 3. 解構在導向肯定,向異己開放,讓主體活在語言中 Foucault 傅科 考古學研究方法-共時性研究 主要著作 1. 瘋癲與文明:揭示理性作為強權與壓迫的合理性根源 2. 事物的秩序、規訓與懲罰、性史 主要理念 1. 知識是一種權力使用過程中的工具和偽裝 2. 知識形成來自於權力的展現 3. 要人們在了解權利與知識的關係後,能夠回到原點來思考理性與非理性、常人與非常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設計史